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足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干预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营养食谱干预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46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均为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3周后体重丢失和BMI变化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指标相比,干预组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白蛋白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肠内营养能够为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预防术后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nutritional screening 2002)对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进行筛查并了解营养干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88例,通过人体测量及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13.31%,营养风险发生率33.4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70.8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30.11%。结论:NRS-2002营养筛查工具适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住院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但营养支持应用欠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其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150例胃癌住院患者术前采用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简表评估其术前营养风险状况。检测患者入院第1~2天和术后第7~10天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150例胃癌患者中,术前有营养不良者72例(占48%),无营养不良者78例(占52%);有营养风险者81例(54%),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66例(81.48%),无营养风险者69例(46%),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57例(82.61%)。患者术后营养指标除血红蛋白及血清前清蛋白外其他营养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有营养风险者比例较高,临床医生对其营养支持不够规范,需采取规范的临床营养风险评估和基于证据的临床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文建 《中外医疗》2012,31(27):9-11
目的调查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消化内科218例老年住院病人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治疗率。结果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3.9%,营养风险的总发生率为46.3%,入院后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9.4%。结论 NRS2002能有效筛查消化疾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目前的营养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应重视肠内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腹部外科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方法,定点连续抽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个普外科病区中的124例腹部外科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 腹部外科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4.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0%;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90岁年龄组患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高于18~59岁年龄组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RS2002可用于腹部外科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应根据NRS2002评估结果指导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尤其是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老年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和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60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00%;入院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7%(37/60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2.67%(136/600),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P0.05);男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600例患者中行营养支持205例(34.17%),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支持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NRS2002是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有效工具,可作为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tool 2002,NRS 2002)对重庆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部分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NRS评分≥3分的患者,以有、无营养支持分为2个队列,观察记录2队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营养支持对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筛查1490例患者,共440例营养风险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有营养支持队列186例(42.3%),无营养支持队列254例(57.7%);2队列共发生并发症70例(10.9%),其中营养支持队列19例(10.2%),无营养支持队列51例(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有、无营养支持两队列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9)、(15.6±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7,P=0.000)。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体质量严重下降、营养支持及接受腹部大手术与营养风险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有关,营养支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能降低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应对住院患者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按肠外肠内营养指南规范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 MNA 法测定316例老年 CVD 住院患者的 MNA 总分,根据 MNA 总分 评 估 患 者 营 养 状 况。结果营养不良组52例(16.46%),营养不良风险组60例(18.99%),营养状况良好组204例(64.56%);女性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龄患者(≥80岁)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龄患者(60~<80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城镇居住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 CVD 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可在老年 CVD 住院患者中应用 MNA 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不良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将其分为农村组和城市组,分别有299例和201例,分别对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不同BMI指数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00例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12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21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8%。其中,城市组老年患者和农村组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0.8%;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8%;城市组老年患者均显著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BMI<18.5 kg/m 2的比例显著高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总体营养状况较差,临床治疗中应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二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情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1 26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测定。结果: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适用率73.6%,其中NRS≥3者420例,应用营养支持58例;在1 261例中有627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其中营养不足、超重、肥胖者分别为324例、232例和71例。结论:二级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较少,营养支持治疗干预不够,应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更优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肠外营养组25例,肠内营养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7天的相关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的差值肠内营养组小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而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的发生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患者的生理过程,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丁红玲 《齐鲁医学杂志》2014,(3):255-256,258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情况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4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进行筛查,记录其营养支持情况、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NRS2002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人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为存在营养不良。结果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7%、33.5%。存在营养风险病人营养支持率为42.8%,无营养风险病人营养支持率为15.8%。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有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x2=5.623,P〈0.05);无营养风险病人中,有营养支持病人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x2=5.786,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以减,胗存存营养风呤病人并痔席的学年.存存营养风险的消化内科件院病人营兼专持沿右得习I早够雷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106例,采用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筛查工具(RFH-NPT)将患者分为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34例)和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组(72例)。比较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和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半年内再入院次数及病死率。结果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血清白蛋白(ALB)、TC、Hb均低于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均P<0.05),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高于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均P<0.05)。半年随访期内,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除原发性肝癌外,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均P<0.05),再次入院率、病死率均高于低中度营养不良风险组(均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病人中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MNA-SF在老年CKD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老年CKD患者与营养状况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 应用MNA-SF量表对82例老年CKD(KDIGO1-4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别记录血常规、血脂、血生化等指标.结果 82例老年CKD患者中,正常营养状态者24例,占29.27%,营养不良者11例,发生率为13.41%,有营养不良风险存在者47例,发生率为57.32%.CKD不同分期患者中,营养不良风险存在有显著性差异(F=12.5721,P<0.05).营养不良风险存在者的Hb、Apro、TT3低于正常营养状态者(P<0.05),而与营养不良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营养不良风险存在者中CH高于营养不良与正常营养状态者.结论 MNA-SF量表评估能较早地评价老年CKD的营养状况,对老年CKD患者早期营养代谢干预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经临床医生初筛认为有营养风险,并邀请该院营养科会诊的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342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标准,结合实验室检查,对入选的342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了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本研究中营养科会诊的7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6.4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79%;贫血发生率为59.24%;低血清总蛋白(TP)、低血清清蛋白(ALB)、低血清前清蛋白(PA)的发生率分别为51.40%、93.18%和85.30%。结论7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营养风险高,发生营养不良、贫血、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等概率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疾病结局。  相似文献   

17.
黄兴凤 《大家健康》2013,(11):24-25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部术前营养风险评价分析营养风险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NRS评分系统对2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对患者术前营养支持、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①NRS评分3分者136例(53.1%),≥3分者120例(46.9%);②有6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无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3,P0.01)。③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而言,相对于未给予营养支持,给予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营养风险较高,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者,予有营养风险患者以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8.
呼吸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进  梁宗安 《四川医学》2011,32(6):945-947
目的调查呼吸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2010年8月~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住院的395例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 395例患者中,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9.0%和47.3%;老年组(≥60岁)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60岁),分别为57.0%和34.1%(P〈0.01);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较无营养风险者明显延长,分别为(10.0±5.0)d和(13.4±10.0)d(P〈0.01);因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入院的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其中重症肺炎为最大;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仅为29.4%,无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7%。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均较高,医务人员对营养支持的使用不尽充分合理。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能较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合临床,指导营养支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经管喂养患者营养转归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前后营养评价,分析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何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的MNA评分情况:集中喂养组89例,营养不良36例(40.4%),有营养不良风险26例(29.2%),营养正常27例(30.4%)。家庭喂养组86例,营养不良52例(60.5%),有营养不良风险19例(22.0%),营养正常15例(17.4%)。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喂养能够为经管喂养老年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规范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趋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住院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 NRS 2002的适用率为94.4%(169/178)。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4.8%(62/178),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1.2%(20/178)。62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4例(38.7%)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116例患者中,有5例(7.8%)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7∶1。结论 NRS 2002方法适用于消化内科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消化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