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因芯片检测乙肝病毒YMDD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病人YMDD变异情况与血清HBV DNA、ALT水平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ELISA及生化检测技术检测180例慢性乙肝患者服用拉米呋啶6~24个月后YMDD变异、HBV DNA及ALT水平变化。结果 180例患者中,168例HBV DNA、ALT不同程度下降,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2g例)的YMDD出现变异,同时HBV DNA及ALT水平出现反跳。结论服用拉米呋啶的慢性乙肝患者的YMDD发生率与时间长短有关,血清HBV DNA及ALT与YMDD相关,由此可以预测拉米呋啶治疗的乙肝病人的YMD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YMDD变异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未经拉米呋定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中是否存在HBVYMDD基因变异。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核酸定量法检测29例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的HBV-DNA及YMDD变异基因。结果:29例慢性乙肝患YMDD变异阳性6例,阴性23例,阳性率为20.69%,6例变异性。结论:显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患中存在YMDD变异株,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加以重视并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有助于提高YMDD变异基因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盱炎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基序变异的情况。方法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68例为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另一组37例为对照组,给予除拉米夫定外的其他治疗。治疗1年后对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观察突变情况。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用药1年后有12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VDD变异有8例,YIDD变异4例,变异株中有9例伴血清ALT、HBV-DNA水平回升;对照组无变异株产生。结论拉米夫定可诱导乙型肝炎病毒YMDD基序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非抗病毒治疗相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YMDD变异及其与前C区变异、HBV基因型的相关性,HBV DNA水平与变异发生的关系。方法:从126例均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和近一年内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随机抽取25例为研究对象。血清YMDD变异检测运用微板核酸杂交—核酸定量法,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HBV—M采用ELISA法。结果:7例存在YMDD变异,变异HBeAg全部阳性,不同的HBV基因型形式存在不同的YMDD变异率,HBVDNA水平与YMDD变异的发生不呈正相关。结论:HBV存在YMDD野生变异株,并非完全由抗病毒治疗引起,变异株与前C区变异和HBV基因型的相关性以及HBV DNA水平和变异发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邹恬  杨德成 《攀枝花医药》1999,21(1):19-19,2
近年来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无特异性药物面世,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转阴治疗亦无重大突破。安抗-Ⅰ注射液(抗乙肝转移因子)是一种抗乙肝病毒新药,为探索安抗-Ⅰ注射液(抗乙肝转移因子)对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我们对HBsAg、HReAg和Anti-HBc同时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60例进行了对照一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病毒变异,部分病人病毒变异株处于高复制状态,使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我们应用氧化苦参碱联合泰来肽(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拉米呋啶治疗后病毒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拉米夫定是临床上抗乙肝病毒最常用的药物,然而,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诱发HBVP区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甚至病人病情恶化。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很多病人随着疗程的延长,出现HBV DNA“反跳”,因此,及时了解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YMDD变异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酸类似物,对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很强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阻断逆转酶的活性,有效抑制HBV多聚酶活性,降低HBVDNA的浓度,使乙肝病毒复制终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抗病毒首选药之一,但需长期使用,才能达到目的,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简称YMDD变异),病毒出现变异对患者的临床病情是否有影响,我们对曾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期间曾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后复发的住院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均诊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大约有 50 %左右的人群受过HBV的感染。近年来发现 ,HBV感染后临床产生的不同疾病谱与病毒本身密切相关[1] ,因此 ,HBV前C区基因变异被广泛研究。整合在肝细胞染色体中的HBV-DNA拷贝数较少 ,并且常常出现基因片段的丢失 ,不易被常规方法检测出来。本文报道核酸杂交法检测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方法及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 HBV前C区 1 76 2和 1 76 4变异阳性血清由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医学诊断研究中心提供 ,4 0例HBVDNA阳性患者血清由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 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牛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乙肝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病情变化的了解和预后估计都有重要意义。现就将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抗-HBs)检测HBsAg于1963年由Blumbery发现,曾称澳大利亚抗原和肝炎相关抗原。1970年英国人Dane用电镜从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中观察到42nm完整的病毒颗粒,被命名为Dane颗粒,其为双层外壳的球形颗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即为HBsAg。HBsAg除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外,还存在于一些完全由HBsAg组成直径为22m的小球形颗粒和20nm×…  相似文献   

14.
张卫华 《中原医刊》2006,33(23):40-41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5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既往未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或e抗体(抗-HBe)阳性及两者均阴性分别为85.7%、71.4%和46.4%。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eAg或抗-HBe阳性与否无关,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重视检测HBV-DNA。  相似文献   

15.
16.
乙肝病毒Pre-S1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蛋白(Pre-S1)、HBV-DNA与HBeAg的检出情况,评估Pre-S1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3月17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102拷贝·ml1为阳性诊断标准.结果 不同HBV-M模式中,Pre-S1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re-S1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高于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在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可不同程度地检出Pre-S1与HBV-DNA.结论 Pre-S1可作为HBV感染、复制的一项新指标,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YMDD变异的3种不同方法,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ALT水平变化,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ELISA) 、通用模板信号扩增 (UT-PCR) 技术、以及基因测序3种方法进行HBV YMDD变异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80例患者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出34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1.25%;用PCR-ELISA法检测出21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x~2=4.68,P<0.05) ,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61.76%;用UT-PCR法检测出33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x~2=0.03,P>0.05) ,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 基因测序和UT-PCR方法检测HBV YMDD变异非常可靠,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UT-PCR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而PCR-ELISA方法需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是近年新发展的一种荧光标记发夹形寡核苷酸探针。本目的在于对国产分子信标荧光PCR定量检测HBV核酸试剂盒(厦门泰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乙型肝炎病毒荧光PCR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主要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Roche公司的乙型肝炎病毒(HVB)定量检测试剂盒AMPLICOR HBV MONITOR^TM Test Kit为参比,对分子信标定量检测临床血清标本HBV DNA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根据两种试剂盒定量检测34份乙型肝炎和非肝炎血清及一份系列10倍稀释血清(含高水平HBV DNA)的数据,并以Roche试剂盒的结果为参比标准,分子信标试剂盒定量检测HBV DNA的相对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均为100%(分别为:19/19,15/15和34/34);其定量检测HBV DNA的线性范围和下限分别为10^3~10^3copies/ml和10^3copies/ml;两种试剂盒定量检测HVB DNA的相关系数(r)=0.987。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该国产分子信标荧光PCR定量检测HBV核酸试剂盒的主要性能,与Roche公司的AMPLICOR HBV MONITOR^TM Test试剂盒相似,并具有较后更宽的线性定量范围。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496份血清进行乙肝病毒标志测定,并作比较。结果表明,HBsAg、HBsAg和HBV-DNA有很好的相关性和相似的流行病学意义;抗HBe阳性血清中,用PCR法HBV-DNA检出率达30.4%,说明HBV复制并非终止,可能仅是复制水平降低,故两者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