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徐鑫  向敏  丁琼弟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76-1178
目的:观察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婴幼儿泪道探通治疗效果及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情况,按年龄分为1~3月龄组和3~6月龄组,对疗效及粘连发生率进行比较总结,确定最佳探通治疗时机。 方法:随机选取2007-06/2011-12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患儿288例,其中男150例,女138例,单侧230例,双侧58例,年龄30~180(平均86.66±40.55)天龄。将患儿按照年龄段分为2组:第1组(观察组)1~3月龄,173例;第2组(对照组)3~6月龄,11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用10g/L丁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适当扩张下泪小点,用外径0.5mm或0.6mm带侧孔的圆头冲洗式探针常规操作冲洗探通泪道,但是探针进入泪囊后与水平线夹角应保持75°~85°,探通泪道成功后,将探针留置在泪道30~60min扩张泪道。拔除探针时患儿采取俯卧位,尽量冲净泪道残留分泌物及细胞碎屑。探通过程中记录泪道粘连情况,术后4~6d复诊冲洗泪道,观察、巩固疗效。随诊3~6mo,对两组疗效及泪道出现继发性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第1组治愈率98.1%,泪道继发性粘连率29.3%。第2组治愈率82.6%,泪道继发性粘连率高达70.3%。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1~3月龄组疗效明显好于3~6月龄组;前者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后者。 结论:对于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患儿提前到1~3mo内进行探通治疗效果很好,病情时间越长,泪道继发性粘连的机会愈多,疗效降低。以往多主张6月龄后再行泪道探通,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1~3月龄内为最佳探通时间,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对按摩法,加压冲洗法无效的15例,17眼行泪道探通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5例,17眼,其中单眼13例,双眼2例。男11例,12眼,女4例,5眼。年龄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泪道探通针泪道探通后逆行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泪道疾病需行逆行置管治疗的门诊患者106例(133只眼),doll’s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3例(68只眼)和对照组53例(65只眼)。对照组采用传统钢针进行泪道探通,观察组采用新型泪道探通针探通,而后进行逆行置管。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置管成功率,自行脱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鼻腔出血、下睑肿胀)比较,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内两组置管自行脱落人数经统计学分析,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观察组因痛疼需追加麻醉者2例,对照组9例,经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经Ridit 分析发现,观察组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R 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泪道探通针泪道探通及鼻泪管义管置管术,价廉,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患者更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78眼)泪道阻塞或狭窄患者采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50例63眼,好转9例11眼,效3例4眼.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0年至1998年诊治45例新生儿泪囊炎,用泪道探通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5例新生儿泪囊炎均为单眼患病,男24例,女21例,右眼20只,左眼25只,就诊年龄最小7d,最大6mo,3mo以内40例,3~6mo5例。确诊新生儿收稿 19990608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835000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眼科泪囊炎后,探通前3d点氧氟沙星眼药水一日三次,探通时先从下泪点冲洗泪道将泪囊内的脓性分泌物冲出,泪点扩张器扩张泪点,再用涂眼药膏的2-0银质探针,按…  相似文献   

6.
上泪点探通泪道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婴幼儿常见之眼病,约占新生儿的1.75~6%。其临床症状为泪溢和/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对本病治疗保守治疗难以凑效,自1989年以来,笔者利用自制的泪道探针,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先在局麻下行泪道探通术,获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本组18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者,男女各9例,年龄1.5个月~13个月,(平均4.9个月),均来自我院眼科门诊,经泪道冲洗证实为本病者,并排除外伤、泪囊粘液性囊肿,先天性多发畸形及急性炎症者。其中右眼3例,左眼9例,双眼3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泪囊炎也称新生儿泪道阻塞,是由于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的泪囊炎.临床上较为常见.我科于1997年2月~2001年3月,门诊诊断收治的106例婴幼儿泪囊炎进行冲洗探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300例(387眼)。方法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行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术后随访12~34个月。对麻醉方法、术前是否合并泪囊炎、探通次数对Ritleng插管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治愈人数构成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00例患儿(387眼),治愈337眼,总治愈率87.08%。局部麻醉下手术290眼,治愈255眼(87.33%)。全身麻醉下手术95眼,治愈82眼(86.31%)。术前不合并泪囊炎者301眼,治愈273眼(90.70%);手术前合并急、慢性泪囊炎者86眼,治愈64眼(74.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6,P=0.00)。经历过1次探通手术者213眼,治愈201眼(94.37%);经历过2次探通手术者108眼,治愈93眼(86.11%);经历过2次以上探通手术者66眼,治愈43眼(65.1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50,P=0.00)。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Ritleng泪道插管术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先天性泪道阻塞泪道探通失败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的时机以及基础麻醉下泪道探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术1018例(1070眼).根据年龄分为6~8月龄,9 ~12月龄和13 ~18月龄3组.其中门诊患儿常规局麻下探通,住院患儿基础麻醉下探通.分析泪道探通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3月后统计:6 ~8月龄组398眼,386眼有效,有效率96.98%;9~ 12月龄组295眼,283眼有效,有效率95.93%;13 ~18月龄组377眼,362眼有效,有效率96.02%,3组间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麻醉组有效率96.00%,基础麻醉组有效率96.73%,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4,P=0.5238).但大月龄组(13 ~ 18月龄组)基础麻醉有效率优于局麻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348).并发症:局麻组发生率11.09%,基础麻醉组发生率2.3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 =32.437,P<0.0001).结论 基础麻醉下泪道探通并发症少,大月龄(>12月)患儿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泪道穿线法治疗泪道阻塞方法很多,但均感到在鼻腔内找线头难,我们采用一种方法,为21例泪道患者治疗,克服了在鼻腔内取线头难的弱点,现介绍如下:器材准备:用9号腰椎穿刺针,除去针蕊,磨去针尖斜面,使成钝圆,另备细铜丝一根,制成泪道穿线针。先用探针探通泪道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婴幼儿常见之眼病,约占新生儿的1.75~6%,其临床症状为泪溢和/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对本病的治疗保守疗法难以奏效,自1988年以来,笔者利用自制的泪道探针,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选在局麻下行泪道探通术,获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45眼)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男女各21例,年龄在1.5个月~13个月(平均4.9个月),均来自我院眼科门诊,经泪道冲洗证实为本病者,并排除外伤、泪囊粘液性囊肿、先天性多发畸形及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泪道冲洗及探通是诊治泪小管及鼻泪管狭窄或阻塞的常用方法,其操作虽然简单,但欲想掌握正确的手法和达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临床上经常遇到由于泪道探通不当造成假道,或泪道粘膜损伤过甚加重了泪道的狭窄或阻塞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泪道探通术与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100例泪道阻塞患儿按来院顺序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行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B组行单纯泪道探通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优于单纯泪道探通术.结论 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填充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能保持泪道正常生理结构,更好的巩固探通后的效果,防止细菌再生,降低二次阻塞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0岁。左眼溢泪 1年多 ,诊断为“左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行泪道冲洗鼻咽部无液体感 ,冲洗液返流 ,有少量粘性分泌物。冲洗一周后返流液中无分泌物 ,改为泪道探针。按常规方法行泪道探通 ,采用直径 0 .9mm之合金探针探入泪囊 ,继续向鼻泪道探通时 ,阻力较大 ,考虑为阻塞部位 ,加大压力 ,此时病人诉疼痛剧烈 ,退出探针时有阻力 ,加大力量退出见探针前方离断 ,长约 10 m m,次日摄片证实断针在鼻泪管处 ,但在泪囊区不易扪及。泪囊区红肿、压痛。第4日急诊行泪囊切开术 ,术中未见断针 ,用鼻窦镜检查鼻腔 ,也未见断针 ,遂向鼻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患儿年幼、头部易摆动、针头难固定易滑脱、组织娇嫩、不宜探针反复进出泪道操作等特点,探讨新型泪道探通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LDO)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新型泪道探通针对眼科门诊2568例2771眼先天性NLDO患者进行泪道探通,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其中一次探通成功2722眼(98.23%),二次探通成功49眼(1.77%),除极少数患儿有轻度眼睑水肿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泪道探通针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对泪道无损伤、独立包装、消毒彻底、能避免交叉感染、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婴幼儿患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因泪道阻塞在门诊行泪道探通术,因操作不慎且探针老化出现断裂,滞留于泪道内。眼眶CT定位后,局麻下沿泪沟切开泪囊,在磁铁的辅助下将探针断端取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技术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泪道探通操作技巧进行总结。结果198眼1次探通成功,16眼经2次探通成功,4眼2次探通无效,总有效率98%。结论熟练的探通技巧是保证探通成功的关键,故需要在充分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及对成人泪道探通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婴幼儿泪道探通。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泪道探通插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道探通插管是治疗泪道阻塞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方法在技术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假道,尤其是上下泪道同时阻塞的病例。我们用超声引导施行这一手术,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这一不足;现介绍如下。器械与方法我们用日本产ZK-2560型回声仪与ZL-2750型轻便式扫描器配套的眼用超声仪,换能器频率7.5兆赫,具有A、B型两种功能。泪道探通插管备有:泪点扩大器、泪道探针、塑料管(直径0.8mm,长6cm的空心管)、2ml注射器;钝头5号球后针头;及表面麻醉剂和局部浸润麻醉剂各一支。操作步骤及超声所见(封3图):①超声  相似文献   

20.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因泪器慢性炎症、肿瘤或外伤所致,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泪道探通、泪道置管、鼻腔泪囊吻合术等,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院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间共治疗68例慢性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泪道探通术并选择性“三联”治疗慢性泪道阻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材料 下泪小管阻塞患者12例;慢性鼻泪管阻塞患者20例;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48例,年龄15~72岁,病程6月~50年。1.2 方法 所有慢性泪道阻塞患者常规先行泪道冲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