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包括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  相似文献   

2.
异常J波综合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波是紧随QRS波群之后的一个小的半圆形波。1953年,Osborn在犬的实验中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因而J波又称Osborn波。J波在人体可见于生理和病理状态。自从10年前严干新和Antzelevitch首次阐述其细胞和离子机制以来,对J波的临床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由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介导的J波,是许多临床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或称夜间猝死综合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志。J波的细胞和离子流机制在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甚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些临床综合征可以统称为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介导的J波综合征。本文试图回顾J波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并展望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J波综合征     
J波不仅存在于心电异常的正常人中而且在特发性心室颤动、B rugada综合征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中并非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近一个世纪的基础和临床试验证实,J波发生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相对增加且最终确定了J波产生和恶性事件触发机制。由于J波的诸多特殊性,因此笔者就J波及J波综合征的主要心电现象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严干新等2004年首次提出J波综合征的概念,至今已经整整10年.特别指出的是,J波综合征是作为一个新的疾病群首先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然后逐渐被国际同行认可,进而出现在不同语言的医学杂志及教科书里.在此之前,不同的J波综合征亚型多年来被认为是孤立存在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缺血性J波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高度重视,其将急性心肌缺血伴发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从整体心肌心电图改变变为离子机制,包括ST段抬高的机制.此外,缺血性J波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室颤、室速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6岁,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伴意识丧失30余小时"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30日凌晨4时20分在睡眠中突发全身抽搐,被同伴发现时患者意识丧失,小便失禁,经10余分钟送至当地社区医疗站,诊断为"心脏骤停",给予心脏按压约10min,未能复苏,被当地急救中心接诊至当地医院继续抢救。该院急诊科心电监护仪显示为心脏停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电生理现象与J波的出现密切相关,如Brugada综合征、过早复极综合征及特发性心室颤动等。J波是指J点(junction point,J点)抬高≥0.1 mV,时程≥20 ms,通常呈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的偏离基线的波(图1);  相似文献   

8.
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及其异同点,方法:对收集的10例Brugada综合征和8例特发性J波患者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并结合文献。结果:两病有 相似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但心电图表现仍有一定区别,Brugada综合征R’波大于R波,多见于V1-V3导联,伴ST段持续抬高,T波倒置,图形较恒定,特发性J波中J波小于R波,在Ⅱ,Ⅲ,aVF和V4-V6导联多见,无T波倒置,J波可因药物,运动等原因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变。结论: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临床表现相似,可能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只是影响的部位不同,其区别主要在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J波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某些疾病及病症可产生J波 ,近年倍受重视。但有关J波的临床、基础电生理研究和J点的界定尚不统一。J点是指QRS终末与ST段的转折点 ,代表心室除极的结束与复极的开始。正常情况下存在除极终末与复极早期的重叠区域 ,其持续时间在人类约 10ms。QRS终末切迹后呈圆顶状或圆丘状的波称之为J波 ,文献命名也较混乱 ,有 :圆丘信号 (humpsign)、奥斯本波 (Os bornwave)、延迟δ波 ,帽钩波 (hathook)、低体温波、J波点、损伤电流波等等。最初是在低体温中可观察到。其次可在低温诱发的异常ECG中见到 ,如…  相似文献   

10.
先证者男性,45岁。间断胸痛4月,晕厥1次入院。心电图V2~V4导联可见J波,J波后ST段抬高0.05~0.1mV,T波直立。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其祖父、父亲、二叔早发猝死史。其弟、其弟之子心电图亦有J波伴ST段抬高。考虑可能系一少见的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恶性心律失常疾病。  相似文献   

11.
J波与J波综合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J波是指心电图上QRS波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新近临床研究表明,在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等心电图中,均存在J波形态、时限和幅度的显著改变,上述与J波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本文详尽阐述了J波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分析了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下壁导联高大J波相关的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答:心电图上J点抬高≥0.2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之为J波。J波的检出率在一般人群中约2.5%左右,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另外,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等临床症候群在心电图上亦可见J波。目前,将这些心电图上具有J波,同时又伴有各自临床特点的临床症候群统称为J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伴有缺血性J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者的临床情况,评价缺血性J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72例ACS患者的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无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 J波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J波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5.8%,明显高于无J波组的4.2%,J波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伴有缺血性J 波患者临床情况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较为少见 ,近见国内有零星报告[1~ 2 ] 。两者临床表现类似。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巨大异常J波 5例和Brugada综合征 3例。报告如下。两类病例的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2 4~ 78( 49 1± 18 4)岁。重型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3例 ,多灶性脑出血1例 ,原因不明 4例。 8例心电图表现为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4例 ,特发性异常J波 1例 ,Brugada综合征 3例。除 1例Bru gada综合征外 ,其余 7例均在病程不同阶段 (发现异常J波或Brugada综合征后 10min~ 72h)出…  相似文献   

15.
王军奎  马爱群 《心脏杂志》2017,29(6):685-687
目的 观察癫痫发作后J波综合征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癫痫发作出现J波综合征患者35例,与同期入院癫痫发作心电图无变化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 35例癫痫患者出现J波综合征,J波明显7例(占20%),JT部分融合J波尚可辨认12例(占34%),JT完全融合,J波不可分辨16例(占46%)。其中下壁导联出现J 波者17例(占49%),前壁导联出现J波18例(占51%)。J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对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具有统计学差异〔(5.4±0.9) mmol/L vs.(3.3±0.7)mmol/L,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癫痫患者出现J波综合征与hs-CRP具有相关性(r=0.28,P=0.036)。结论 癫痫发作2~3 min后部分患者出现J波综合征,J波形态多样,出现在下壁和前壁导联,J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是hs-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分为A组,将30例早期复极患者分为B组,回顾分析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脏事件情况。结果A组缺血性J波伴ST段上抬,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大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中ASC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同时ST段抬高常提示心电活动不稳定,易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J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的偏离基线的波,是整体心室肌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的一个标志点.为纪念20世纪50年代初Osborn对J波开创性的观察和研究,J波也称为Osborn波.J波综合征的概念是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凡是心电图有特征性J波,临床伴有室速和心脏猝死倾向,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通称为J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J波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J波是由心电图上QRS波终末转折处与ST段起始相交的J点升高和嗣后相应的ST段偏移所组成 ,形态上象QRS尾部的δ波或象QRS终末的第二个R波 (R′ ,图 1)。图 1 低温J波自从 1938年报道J波以来 ,曾有过多种命名。临床上J波与多种疾病相关 ,形成机制不十分明确 ,心电图表现呈一过性或持续性 ,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近 10多年来 ,由于对Brugada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使得人们对J波又有了新的兴趣和关注 ,尤其临床上 ,J波可以出现在从预后良好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到猝死高危险的Brugada综合征 ,覆盖面广 ,…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J波与心室颤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讯专栏编辑 :快讯 1.最近我院收治了一位因夜间发作阿斯综合征而住院的年轻患者 ,患者男 ,33岁 ,平素健康 ,本次凌晨 3时休息时突然晕厥、抽搐 ,阿斯综合征发生。次日入院时 12导联心电图为窦缓伴室早 (图 1) ,当晚室早次数增多 (图 2 ) ,随后再次突发阿斯综合征 ,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 (图 3) ,立即施经胸体外心脏除颤(2 0 0WS) ,第二次成功 ,窦律恢复。同时推注利多卡因 5 0mg二次 ,后滴注利多卡因维持 ,超声心动图正常 ,电解质检查在正常范围内 ,余未见异常 ,此后 ,上述情况未再发生。我希望能够指导的问题是 :一位…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情况下,早复极的心电图都是良性现象,主要见于青壮年男性、运动员和黑人.早复极心电图诊断的标准为在QRS波终末处和ST段起始之间出现明显的抬高,在12导联心电图中表现为至少连续两个以上导联的ST段≥1mm或0.1mV.近年来,发现有些早复极人群出现了特发性室颤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