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汇总与舒血宁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方法 以"舒血宁"或"银杏黄酮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汇总2005-2013年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舒血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配伍后,会出现溶液浑浊、颜色改变等现象.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直接续接输注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建议医务人员如必须使用可采取间隔用药或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免发生配伍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认为,乳房为多气多血之所在,乳头属肝,为肝肾二经之冲;乳房属胃,为阳明气血汇集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忧思郁怒则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肝脾两伤;乳部经络赖肝之疏泄、阳明之布司。因此乳房疾病除了肝气疏泄,还应考虑脾胃气血所伤。乳腺癌、乳腺增生、病理性溢乳、乳腺炎等乳房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脾两伤,痰凝气结,都涉及到脾的运化和肾脏的封藏作用,因而治疗上当益气养血、补益脾肾,同时辅以祛邪,常用药物为黄精、党参、黄芪、茯苓、当归、白术等。本文对这些药物的补脾益气养血作用机制改善乳房有关症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指出处方点评中常见的配伍禁忌类别,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计12次约12 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对配伍禁忌处方按照物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来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不规范处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约90张,占所调查处方总数的0.76%。配伍禁忌处方约40张,占所调查处方总数的0.34%,约占不合格处方总量的44%,以化学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为主。结论:药品说明书是处方点评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应全面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物理性配伍禁忌的发生;高度关注药物配伍间的酸碱性,以减少化学性配伍禁忌;重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减少药理性配伍禁忌的发生;中药注射液宜单独输注,减少中西药间的配伍禁忌。应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三者同为造血系统难治之病,出血倾向、贫血貌和一般虚弱症状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淤点淤斑,黏膜及内脏出血,常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因其出血倾向伴血虚症状较明显,临床常诊断为虚证出血,属气不摄血、脾不统血或气血双亏。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1999至2009年共收治13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均行脾切除术,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术后每两日监测血小板变化,持续2~6周。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2~6周降至400×109/L以下。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和血凝三项应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及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可避免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而引起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甘露聚糖肽口服液作为一种升血细胞药物,临床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1]。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该药物不仅对提升白细胞数量有效,而且对提升血小板数量也有疗效。现将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进行临床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以补脾益气为主,配合养心补血而治疗血虚,为补脾养心并进之方,亦即为益气与养血并调之剂。虽然本方为健脾养心、气血双补之剂,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疗血虚。1临床运用1.1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皮下出血(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能生血,则血不循经而妄行于脉外。因此,临床上一些紫癜、吐血、便血则多从脾经入手。如李某,男性,10岁,因发热、周身紫癜、柏油样大便而住我院。经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诊时给予西药止血剂、中药凉血之剂(方不详),效不显,继续出血,住院至17d时血小板降至42×10~9/L,出现鼻衄、尿血,皮下紫斑扩大。其家长邀余会诊,症见除出血外,兼见食少体倦,身热有汗,喜热饮,舌质淡,脉缓。诊  相似文献   

8.
许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施行脾切除术以取得病情缓解,但在脾切除术后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故应接种肺炎球菌菌苗。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可引起小儿和成人的血小板减少症,但未见有灭活菌疫苗或成分菌苗(如肺炎球菌菌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报告。本文报告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3次免疫接种后均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复发。  相似文献   

9.
布亚 《临床医药实践》2008,(13):392-39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不少见,该病主要通过排除其它原因做出诊断。ITP孕妇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由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并发症,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孕期尽量避免行脾切除术,输血小板只能作为临时性应急措施。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25%,出血者<10%,颅内出血<1%。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ITP产妇的分娩方式尚有争议:①ITP不能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②可以根据胎儿头皮血血小板计数决定分娩方式。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但伴血小板重度减少往往限制了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因此,临床中应及时准确辨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本案例中临床药师通过分析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排除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明确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时恢复抗血小板治疗,避免误停抗血小板药物而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常因脾肾亏虚、津血不足、气机不利等而产生疾病,因此医家历来主张补肾固胎、理血健脾,禁用或慎用活血化瘀药。但临床上妊娠期疾病如胎漏、胎动不安、反复性流产等的病理因素大多与瘀有关。因此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以补肾安胎为基础,灵活配伍活血化瘀药,达到祛瘀安胎的目的。但活血化瘀药使用应当准确辨证,确有其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中病即止,以免胎儿受损。笔者就妊娠期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鲁艳芳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小儿肾病综合征多属阴水,其认为阴水病机虽复杂,但总以阳虚为主,瘀血、水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产物,故在温阳的同时还应结合活血、利水。此外临证时还应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顾护脾胃,勿犯胃气;升降结合,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3.
总结张士卿教授以虚实为纲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张教授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虚证(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实证(乳食积滞、痰食互结、肝胃不和)和虚实夹杂证(脾虚肝旺、脾虚痰浊),指出虚证应注意运脾和胃、健脾益气养阴,实证应消食化积、化痰、疏肝理气,虚实夹杂证在补脾益气的同时,还应理气化痰。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4.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法:分析导致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结果与结论:"新药辈出"、用药技能欠缺、药师的作用难以发挥、管理水平不高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技术因素,医师的"利益环境"与"利益动机"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非技术因素。建议通过制度和信息化等手段整治和净化临床用药的"利益环境";通过宣传教育、正面引导以及信息化支持有效压制处方者"利益动机";通过提高全员合理用药技能和实施多学科协作,强化药师的作用,从而促进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技术素质和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防范药物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从而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在两则汗证病案中,分析患儿体质特点分别属于湿热质(脾胃湿热)、阴虚质(脾阴亏虚),在常规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同时对患儿内在的异常体质进行针对性调理,即对质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说明如能注重患儿的体质因素,积极改善异常体质,"质病同治",有利于提高疗效,达到治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炙对益智仁-小茴香药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证止泻作用的影响,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四神丸组,以及益智仁-小茴香生品及盐炙品配伍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和番泻叶复合造模法复制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脾、肾、胸腺、肾上腺、睾丸脏器指数,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二胺氧化酶(DAO)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变化;血清中MTL、GAS和DAO等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异常。给予益智仁-小茴香生品及盐炙品后,上述症状和病理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盐炙品高剂量组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改善效果较好,生品高剂量组对大鼠血清MTL、GAS、DAO、D-乳酸(D-LA)水平改善效果较好。结论:益智仁-小茴香生品药对及其盐炙品药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均具有止泻作用,但治疗证候指标上偏重略有不同,生品药对对模型大鼠脾阳虚证候指标的调节作用较好,而盐炙品药对对肾阳虚证候指标调节作用较好;对于脾肾阳虚型泄泻证建议采用盐炙品药对入药,增强药对镇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可能是盐炙影响益智仁-小茴香药对止泻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温振英根据数10年临床研究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了两者之关系。针对如何增进小儿体质、小儿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泻热药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使用甘草的配伍规律,为甘草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精配安全用药辅助决策系统,随机抽取医院门诊中药房2018年1-12月含甘草的中药处方,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甘草的使用情况。结果甘草处方主要应用于皮肤科、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主要用于治疗肝著病和咳嗽病等,各类药物与甘草配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止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单味药与甘草配伍所占比例前三依次为茯苓、柴胡、黄芩;甘草处方常用量为3~6 g;用药时间主要为5~7 d。结论甘草能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和偏性,调和脾胃,该院使用甘草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患者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变性改善明显。低切变率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和治疗前降低(P〈0.01),中医证候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症侯,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含量的关系。方法 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诊断和中医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92例患者血清TGF β1。结果 ①92例患者病理分型,轻度6 5例,中度19例,重度8例;②92例患者中医分型为肝郁脾虚型4 9例,湿热中阻型3例,肝肾阴虚型11例,脾肾阳虚型6例,瘀血阻络型2 3例;③病理分型轻度者以肝郁脾虚型为主(72 % ) ,中度者瘀血阻络型占6 3% ,重度者8例均为瘀血阻络型;④肝郁脾虚型者血清TGF β1含量最低,肝内纤维化程度轻;瘀血阻络型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最多,肝内纤维化程度最重(P <0 .0 1) ,其余3型介于两者之间,血清TGF 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以肝郁脾虚型为主,随着肝损害加重,瘀血阻络型逐渐增加。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者要注重疏肝健脾,对中、重度者要注意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