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在海拔4 500 m的高原低氧作业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效果,探讨其对人体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500 m高原作业环境条件下,将18~20周岁的受试人员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试验组通过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吸氧1 h,对照组不吸氧,采用动态连续血氧饱和度测试仪监测各受试人员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人员吸氧与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3%和80%±3%,心率分别为(82±10)和(100±12)次/min。结论该型供氧装置在高原作业环境中供氧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减慢作业人员心率,对维持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某校心理卫生支援分队队员急性暴露在高原(西安—拉萨),然后行进至更高海拔地区(拉萨—羊八井)过程中的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症状的变化情况,为探讨机动方式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校心理卫生支援分队8名队员为对象,先乘飞机抵拉萨,再乘汽车抵羊八井,观察在行进过程中不同地点的血氧饱和度最小值、心率最大值和主诉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拉萨,血氧饱和度的最小值不低于85%,最大心率不高于126次/min;在羊八井,血氧饱和度的最小值不低于78%,最大心率不高于129次/min。在拉萨和羊八井,队员均主诉身体状况尚可,可以执行任务。结论从血氧饱和度、心率、症状3方面探讨此机动方式的合理性,发现采取的这种先急性暴露于高原,然后在不同海拔区域执行任务的机动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对分子筛制氧机富氧气体进行组分分析,为改进变压吸附工艺或研发新型分子筛材料以获取高纯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试分子筛制氧机富氧气体的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总烃的含量。结果:分子筛制氧机富氧气体的主要杂质为氮气和氩气,二氧化碳和总烃含量微小。随着氧气含量增加,氮气含量降低,氩气含量增加。当氧气体积分数为94.4249%时,氩气体积分数为5.1101%,氮气体积分数仅为0.4643%。结论:影响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空气中的氩气,常用的沸石分子筛很难吸附分离氩气,需要研发具有氧、氩分离性能的新型分子筛材料以获取高纯度氧气。  相似文献   

4.
医院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把液氧供氧和分子筛制氧机供氧作对比,试从简便性、安全性、经济性这三个方面对医院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高原环境下高海拔低气压应用环境及人员血氧饱和度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计(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非接触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RGB摄像头提取人脸视频图像,将人脸图像分为3个通道,求出每个通道的像素灰度平均值,并按帧序列排列即得到IPPG信号;其次对IPPG信号通过巴特沃斯滤波器与Savitzky-Golay滤波器开展联合滤波;最后结合R值(交流分量与直流分量的比值)以及被测者的身高、体质量、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参数,采用数学模型、多层感知器模型和径向基函数模型计算得出被测者的血氧饱和度值。以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验证数学模型、多层感知器模型和径向基函数模型检测血氧饱和度的精确度。结果:多层感知器模型检测性能最优,检测误差为(0.3±4.54)%,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74。结论:基于IPPG的非接触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能适用高海拔地区人体低血氧饱和度的非接触检测,且误差较小,可以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医院几种制供氧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基于PSA制氧机的制供氧系统选型配置方案。方法:对液氧供氧与分子筛制氧机供氧的原理、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医院病床实例,提出基于分子筛制氧机的设备容量配置方案。结果:医院制供氧方式适宜采用PSA制供氧设备,其安全性、经济效益优于液氧供氧。结论:PSA制供氧设备具有自产氧能力,合理选用及有效管理可提升医院供氧安全性,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急进高海拔地区(海拔4 430 m)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加压舱对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急进高原的20名官兵在平原(海拔480 m)、进入高原后(海拔4 430 m)进舱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入舱后15 min、30 min、1h和出舱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高于平原;进入高压舱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地区卫生应急队员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方法 在高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期间,对24名卫生应急队员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分析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的AMS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氧饱和度、心率相关关系。 结果 急进海拔3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50%(12例)的调查对象出现AMS自觉反应中的一种或以上,早晚血氧饱和度( t =0.992, P =0.332)和心率( z =1.09, P =0.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自觉症状组别间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平均值、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应作为急进高原人员身体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但若依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客观指标判别急进高原人员AMS状况时,需结合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AMS典型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富氧环境的高原习服训练中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在海拔3570 m利用分子筛制氧机供氧和自动供氧控制系统,模拟较低生理等效高度,建立习服训练中心.将24名男性急性高原反应(AMS)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人.训练组在O2含量分别为26.0%、24.5%、23.0%和21.5%的富氧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各1d;对照组处于自然低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训练.将训练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1d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AM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值进行比较.结果 训练组进入习服训练中心训练后,血氧饱和度有所改善,训练1~4d和训练后1d,AMS评分分别为2.08±1.17、1.67±0.65、1.50±0.79、1.33±0.89、0.58±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0.08、5.58±0.09、4.50±1.17、3.92±0.09、3.42±0.7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高原习服训练中心通过阶梯式调节生理等效高度并进行运动训练,能及时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缩短习服时间.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氧气在医院抢救、麻醉、手术及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医疗救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主要有液氧供氧、氧气瓶供氧和分子筛制氧机制氧3种供氧方式^([1]),其中分子筛制氧机以其结构模块化、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成为医院使用的主要氧源^([2])。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麻醉科、ICU、高压氧科等科室用氧医疗设备以及普通病房用氧情况,阐述了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具有低压安全、高效节能、操作简便、全自动运行等性能特点,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其应用开创了现代化医院供氧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富氧环境的高原习服训练中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海拔3570 m利用分子筛制氧机供氧和自动供氧控制系统,模拟较低生理等效高度,建立习服训练中心。将24名男性急性高原反应(AMS)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人。训练组在O2含量分别为26.0%、24.5%、23.0%和21.5%的富氧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各1 d;对照组处于自然低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训练。将训练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1 d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AM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值进行比较。结果训练组进入习服训练中心训练后,血氧饱和度有所改善,训练1~4 d和训练后1 d,AMS评分分别为2.08±1.17、1.67±0.65、1.50±0.79、1.33±0.89、0.58±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0.08、5.58±0.09、4.50±1.17、3.92±0.09、3.42±0.7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高原习服训练中心通过阶梯式调节生理等效高度并进行运动训练,能及时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缩短习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种可应用于野战医疗急救环境、易于携带和使用的固态氧气发生装置。方法:按照4 L/min流量,供氧30 min标准制造固态氧气发生器。选用氧烛为产氧剂(在氯酸钠中加入燃料、催化剂、抑氯剂、黏结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和体积铸成圆柱形),加上过滤系统、外壳、点火装置和隔热装置后制成固态氧气发生器。使用时启动点火装置,释放出氧气。结果:该装置所产生的氧气符合国家标准《GB 8982—1998医用氧》,气体成分性能指标符合美国军标和美国道格拉斯规范。经野战医疗所试用,其流量和供氧时间均能满足野战急救要求。结论:该装置可替代野战环境下的传统急救供氧装置(氧气钢瓶、氧气袋),其可挂在担架上,或挂于医护人员和伤病员腰间,小巧轻便。  相似文献   

14.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医院中心供氧机房及其值班室的管理;叙述了制氧机房、中心供氧值班室和汇流排机房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等方面的管理方案;最后指出了该方案有利于制氧设备管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中心供氧室对医院的重要性、提高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及充实安全保障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医院应用供氧方式的对比,说明分子筛制氧设备应用于医院供氧的优越性,并对目前国内采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性能不稳定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并就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脑氧利用率(O2UCc)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采血,检测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根据氧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出O2UCc=S(a-j)O2/SaO2;分析O2UCc与肝性脑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jO2〉75%的患者有38例(95.0%)。观察组Sj02高于对照组【(86.22±6.34)%:(65.74±5.92)%】,而O2UCc低于对照组【(13.13±4.84)%:(32.7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7,P〈0.05;t=26.76,P〈0.01)。观察组中10例死亡患者与30例生存患者Sa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黔0.05),SjO2高于生存患者[(91.26±2.11)%:(82.25±6.17)%】,O2UCc均〈9.50%,低于生存患者【(7.57±2.01)%:(15.76±5.0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9、28.64,P〈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常伴脑氧代谢动力学障碍,以高SjO2和低O2UCc为主要表现,O2UCc〈9.5%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Increasingly, commercial activities, such as mines, and scientific facilities, such as telescopes, are being placed at very high altitudes, up to 5,000 m. Frequently workers commute to these locations from much lower altitudes, or even from sea level. In addition,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permanently live and work at high altitudes. The hypoxia of high altitude impairs sleep quality, mental performance, productivity, and general well-being. Recently it has become feasible to raise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room air by injecting oxygen into the air conditioning. This is remarkably effective at reducing the equivalent altitude. For example, increasing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by 1% (e.g., from 21% to 22%) reduces the equivalent altitude by about 300 m. In other words, a room at an altitude of 4,500 m containing 26% oxygen is effectively at an altitude of 3,000 m. Oxygen enrichment has now been tested in several studies and shown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The fire hazard is less than in air at sea level. This innovative technique promise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 at high alt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