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丙戊酸诱导大鼠脂肪源干细胞(ADSCs)向许旺细胞分化中的作 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ADSCs并传至第3代,将ADSCs分别用不含丙戊酸(A组)、含1.0 mmol/L 丙 戊酸(B组)、1.0 mmol/L丙戊酸+2.5 μmol/L油酸酰胺(C组)的诱导液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中枢神经组织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巢蛋白(Nestin)、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B、C组S100、 NSE、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低于B组(P<0.01);B、C组 Cx43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43介导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丙戊酸诱导ADSCs向许旺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和HGF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结果在TGF-β1刺激组,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而在HGF干预组,ILK、α-SMA的蛋白表达量以及ILK、α-SMA、Fn的mRNA表达量均较TGF-β1刺激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升高(与TGF-β1刺激组比较,P〈0.01)。结论HGF能抑制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可降低IL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观察HKC形态学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的表达。结果(1)细胞形态学改变:在TGF-β1刺激下HKC细胞由正常状态下的圆形或卵圆形变为梭形,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梭形细胞比例增大。(2)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RT-PCR检测结果:在TGF-β1刺激下,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TGF-β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刺激HKC表达ILK蛋白和mRNA。(3)相关分析:ILK蛋白表达量与α-SMA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0,P〈0.01);ILK mRNA表达量与α-SMA mRNA、FN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926,r=0.915,P〈0.01),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820,P〈0.01)。结论ILK参与TGF-β1诱导的肾小管EMT,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转录和翻译水平研究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基因、c-Fos基因及其蛋白在足月妊娠子宫平滑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足月未临产、10例足月临产和10例非孕正常子宫肌中Cx43、c-Fo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x43、c-F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足月妊娠子宫肌中显著高于其在非孕期正常子宫肌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产组子宫肌中Cx43c、-F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临产组(P〈0.05),且Cx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s=0.580,0.602)。【结论】子宫平滑肌中间隙连接蛋白Cx43、c-Fos的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在分娩发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滨蒿内酯对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滨蒿内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及滨蒿内酯治疗组(S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哮喘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光镜下测定平滑肌层厚度及内外径,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呼气峰压明显增大,模型复制成功;A组气道壁α-SMA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滑肌层厚度较N组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气道内外径比值较正常组减小(P〈0.01),S组α-SMA蛋白表达及平滑肌层厚度较A组减少,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滨蒿内酯能够抑制α-SMA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轻平滑肌增殖,延缓气道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的表达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变化及二者细胞通讯功能之间的差异。体外培养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灰度检测观察二者之间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两者之间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Cx43的表达较正常骨髓基质细胞Cx43的表达明显减低,GJIC功能减弱。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胺碘酮诱导肺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方法 通过胺碘酮体外干预肺A549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及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的mRNA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在应用胺碘酮100μM,150μM处理72h组呈α-SMA的高表达.实时RT-PCR分析显示胺碘酮诱导的α-SMAmRNA及α-SMA蛋白上调达72h.胺碘酮诱导的A549细胞系中α-SMAmRNA及α-SMA的表达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结论 胺碘酮通过增加α-SMA表达诱导肺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可能是胺碘酮诱发肺纤维化的重要促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生肌调节因子(myoblast determination,MyoD)基因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基因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emml fibroblast,DFs)生物学功能的变化,探讨Myo和Cx43基因转染DFs细胞的意义。方法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利用慢病毒(LV)表达系统,将大鼠MyoD cDNA和Cx43 cDNA转入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经Blasticidin筛选培养,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膜片钳技术等方法检测MyoD及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并检测离子电流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m blot检测出MyoD及Cx43的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膜片钳检测到转染后钙离子电流,显微镜观察到基因转染筛选后,培养1周细胞的融合现象,并有多核肌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其下游蛋白Desmin及α-actin呈现阳性表达。结论MyoD和Cx43基因转染使DFs分化为成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治疗心力衰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甲状腺素对心房和肺静脉缝隙连接、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2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甲亢组。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然后取心房、肺静脉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测定连接蛋白43(cx43)及连接蛋白40(Cx40)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结果甲亢组的AERP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且AERP的频率适应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甲亢组心房及肺静脉的Cx43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x40的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心房及肺静脉的Cx40 mRNA表达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甲状腺素可引起心房电生理重构和心房及肺静脉的缝隙连接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生肌调节因子(myoblast determination,MyoD)基因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基因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DFs)生物学功能的变化,探讨Myo和Cx43基因转染DFs细胞在治疗心律失常中意义.方法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利用慢病毒(LV)表达系统,将大鼠MyoD cDNA和Cx43 cDNA转入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经Biasticidin筛选培养,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膜片钳技术等方法检测MyoD及Cx43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及离子电流变化,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结果 RT0-PCR,Western blot检测出MyoD及Cx43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显微镜观察到基因转染筛选后,培养1周细胞的融合现象,并有多核肌管形成及连接蛋白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其下游蛋白Desmin及α-actin呈现阳性表达,膜片钳检测到转染后钙离子及钠离子电流改变.结论 MyoD和Cx43基因转染使DFs分化为可兴奋偶联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治疗心律失常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EMT)的影响,建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EMT模型。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经含60、120 mmol/L葡萄糖的M199培养基分别培养48、72 h;以正常M199培养基和含120 mmol/L甘露醇的M199培养基为对照。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间皮细胞E-cad-herin、α-SMA、Collagen I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60、120 mmol/L)刺激后,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由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逐渐变为梭形及不规则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大鼠腹膜间皮细胞α-SMA、Collagen I mRNA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大鼠腹膜间皮细胞E-cadherin mRN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上调α-SMA、Collagen I表达和下调E-cadherin表达,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EM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76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另选5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TNF-α及IL-8等,所有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情况,比较各组TNF-α和IL-8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三组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中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中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双支病变组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TNF-α和IL-8水平也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Gensini积分越高,TNF-α和IL-8水平也越高(P<0.01),TNF-α和IL-8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4、0.669,P<0.01),且IL-8和TNF-α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高,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TNF-α和IL-8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1例接受DSCTCA检查,提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病变(CAL)患者,并于3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对比分析DSCTCA与C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o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开口病变、弥漫性长病变结果。结果 DSCTCA对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价,与CCA比较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SCTCA检出95支冠状动脉有钙化,CCA仅发现12支冠状动脉有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27,P0.01);DSCTCA检出53支血管有弥漫性长病变,CCA仅检出3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1,P=0.014);DSCTCA检出61处分叉病变,按照Lefevre分型,Ⅰ型20处、Ⅱ型25处、Ⅲ型7处、Ⅳ型3处、Ⅳa型4处和Ⅳb型2处,与CCA对比,DSCTCA诊断分叉病变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患者计算均为100.0%,以血管计算分别是100.0%、99.3%、90.2%、100.0%;DSCTCA检查11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5处开口病变,与CCA比较,DSCTCA诊断CTO及开口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患者和血管计算均为100%。结论 DSCTCA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对钙化病变、弥漫性长病变DSCTCA的诊断价值优于CCA,对分叉病变、CTO、开口病变的诊断与CCA有极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诱素-1(Lkn-1)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老年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12例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主动脉标本中Lkn-1的阳性率分别是94.7%(18/19) 和8.3%(1/12).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中有Lkn-1大量表达,位于动脉内膜且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区域大量分泌和表达,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Lkn-1表达,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诱素-1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下有高表达率,白细胞诱素-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娜  刘华玲  李萍  张燕  赵洛沙 《临床荟萃》2013,28(10):1095-1097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血清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收集166例心内科门诊患者,根据冠状动脉64排CT的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3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1例、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血清ApoB、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ApoB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9±0.21)g/L、(2.00±0.08)g/L、(2.22±1.14)g/L vs(0.75±0.17)g/L(P〈0.01);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NT-proBNP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8.70±38.07)ng/L、(233.69±78.53)ng/L、(305.04±131.65)ng/L vs(23.00±8.54)ng/L(P〈0.01)、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双支血管病变组(P〈0.01),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30,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18,P〈0.05)。结论随着血清ApoB和NT-proBNP升高,冠状动脉病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TGF-β1在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对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经TGF-β1(15μg/L)体外诱导3天,RT-PCR检测细胞廿平滑肌动蛋白(α-SMA)评价细胞的转分化状态,观察细胞形态,同时检测细胞骨架成分β-actin、α—tubulin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述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内的排列。结果培养的NRK52E细胞经TGF-81体外诱导3天后,细胞中α—SMA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P〈0.001),说明NRK52E上皮细胞出现了表型转化,此时培养细胞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由典型的鹅卵石样变为成纤维细胞样,并有多个突起;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β—actin蛋白的排列也发生了改变,其在胞膜下形成的厚的板样结构消失,转而在胞浆中形成粗大的束状应力纤维,沿细胞长轴纵行排列,此外,β-actin尚在某些细胞边缘形成了片层样伪足和丝状伪足。微管成分α-tubulinmRNA的表达和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不同。结论TGF-β1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转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骨架蛋白β-actin的表达增多并发生了重建,同时骨架蛋白α—tubulin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KD患儿23例血清IL-4、血浆vWF和VEGF的浓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并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KD并发CAD者及无CAD者(non-CAD)之间进行比较。结果:①KD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急性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1)。②KD急性期CAD者与急性期non-CAD者IL-4、vWF、VEGF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KD恢复期CAD者、non-CAD者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AD与non-CAD者、对照组相比,VEG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vWF、VEGF均参与了K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IL-4、vWF与KD的免疫损伤、持续性血管炎有关,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血脂比值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含量,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G、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的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异常率:ApoA1/ApoB(71%)、LDL-C/HDL-C(67%)、TG/HDL-C(62%)、TC/HDL-C(56%)、TG(34%)、ApoA1(27%)、HDL-C(21%)、ApoB(19%)、TC(16%)、LDL-C(15%),各血脂比值的异常率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EPT)对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35例胸痛患者,按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0%)20例和冠状动脉正常组15例。2组患者均行CEPT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无氧阈值、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摄氧通气当量、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频率、运动中通气量、心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通气量等指标。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无氧阈值((12.10±0.23)mL/(kg·min))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14.47±1.28)mL/(kg·min))(P〈0.05),二氧化碳排出量((1.07±0.21)L/min)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0.81±0.04)L/min)(P〈0.01)。结论 CEPT可通过检测无氧阈值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