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于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流动腔系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是体外研究这两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特性与在体条件下均有差异,这可能是没有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为了了解切应力对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建立了用于多孔PET膜联合培养模型的力学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0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并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表明,在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沿流体方向发生了重排。这一系统的建立为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2.
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与流体切应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形态学作为内皮细胞研究中最直观的指标,一直受到重视。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丧失了在体条件下的长梭形、沿流体方向平行排列的特征,呈现“铺路石”样外观。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呈长梭形,与在体条件下的内皮细胞形态较为接近;但排列无极性,这可能是因为内皮细胞缺少了与其腔面直接作用的流体应力的缘故。为了了解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用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应力测试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应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技术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以及切应力作用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 ,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F 肌动蛋白构筑的变化。 结果 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排列松散 ,不规则 ,微丝较细 ;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微丝明显增多增粗。切应力作用下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发生重排 ,并形成大量沿切应力方向排列的应力纤维 ,且发生重排的时间明显早于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 结论 在切应力作用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下 ,内皮细胞F 肌动蛋白构筑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内皮细胞的抗应力和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切应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技术提供实验基础,我们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中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的构筑及含量的变化,同时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在细胞内均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区,以纤丝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且纤丝相互交职成网状。IV型胶原主要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围,纤丝极少。切应力作用下纤维粘连蛋白形成纤丝束,并有沿切应力方向排列的趋势,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也形成纤维束,但排列无方向性。细胞外基质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结果提示,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和F-actin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技术,观察了在2Pa层流切应力的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β1的含量及细胞骨架F-actin的变化,时相点分别取lh、6h、12h和24h。同时,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β1含量少,F-actin含量亦少;在2Pa层流切应力的作用下,随着时间延长,整合素β1表达逐渐增多,并且有沿F-actin分布的趋势,在12h达到峰值,后又下降;F-actin含量持续增加直至24h。结论 结果提示整合素β1作为重要的粘附分子,与细胞骨架F-actin的相互协作,在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受到血流产生的机械应力及平滑肌细胞的影响。而在体条件下的血管壁细胞的办迹究因其所处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而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因而人0]UIDi通过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体gFjff养来研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两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了研究在平滑肌细胞存在的条件下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我们建立了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模型的应力测试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l)用于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胜。()液体灌流系统。()温…  相似文献   

7.
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extracellularmatrix)是指位于内皮下层,其主要成分有纤维连接蛋白(Fn,Fibronetin),层粘连蛋白(Ln,laminin),IV型胶原(colIViv,collagentypeIV)和玻璃体粘连蛋白(Vn,Vitronectin)。它们不仅对于内皮细胞的接触、迁移、增生、分化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介导内皮细胞粘附和传递力学信号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为了探讨切应力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细胞gbe质有何直接影响,本文应用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将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联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对内皮细胞(ECs)PDGF-BmRNA表达的影响,为预防血管移植物发生再狭窄提供实验资料。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ECs和联合培养的ECs为两对照组,观察切应力作用下单独培养的ECs和与VSMCs联合培养ECs的PDGF-BmRNA表达变化。结果: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ECs和PDGF-BmRNA表达水平比单独培养的ECs下降;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ECs的PDGF-BmRNA的表达在切应力作用1h左右有瞬时上升,6h后 下降至低于联合培养条件下的静态水平,且瞬时上升的时间点比单独培养的ECs提前。结论:切应力作用下,与VSMCs联合培养ECs的PDGF-BmRNA表达水平下降,这可能有利于抑制VSMCs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ECs)中微管的聚集重构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ECs面施加15dyne/cm2的层流切应力,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ECs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的微管聚集的变化。结果静态联合培养组,ECs微管骨架的排列是稀疏、发散和无规律的。切应力诱导了ECs的微管的重构,,微管骨架变得有序,朝切应力的方向规律的排列。切应力能够促进ECs的微管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切应力作用下的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增加,切应力作用3h,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切应力诱导和促进了EC的微管骨架发生重构(聚集)。结果提示:微管可能是机械应力刺激作用的靶标,应力可能通过它改变ECs的形态,影响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流动切应力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探索培养的血客内皮细胞承受流体冲击的能力,以便在人工心脏瓣膜表面形成一个抵抗血流切应力作用强的血管内皮细胞层,在我们研制的内皮细胞切应力反应测试装置上,观察了培养在盖玻片表现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成单层细胞后在切应力分别在15dfymes/cm^224小时和115dyms/cm^28小时作用下细胞的形态张脱落情况。  相似文献   

11.
应力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在体外形成一个抗流动切应力作用能力强的单层内皮细胞,在15dynes/cm^2切应力的条件下,培养内皮细胞24h。细胞内皮细胞中央出现应力纤维,G0/G1期细胞增加,这一现象提示,在切应力条件下培养内皮细胞,可增强细胞抗血流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低切应力对体外培养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切应力对完整血管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应用一种新的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控制定常流和压力100mmHg,在低切应力条件下体外培养猪颈总动脉1,4,7d采用BrdU免疫组织化学,TUNEL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低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凋亡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凋亡率在代切应力作用1d时达到高峰。结论 在低切应力条件下血管发生重建,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增殖的同时还存在凋亡,提示切应力变化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之间的失衡是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心血管人工移植物(如人工血管、人工瓣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在人工血管的构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外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但静态条件下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缺少在体条件下的力学环境,因而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在力学环境下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为人工血管移植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生长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 ,为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模拟血管壁的内层结构及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途径 ,建立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 ,应用形态学、细胞计数对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增殖进行研究。 结果 联合培养的新内皮细胞呈伸长性生长 ,沿细胞长轴排列的微丝增多 ,增殖受抑制。 结论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新模型是目前研究这两种细胞间相互影响的最佳方式。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更接近于在体生理状态 ,这一变化可能更有利于其抗应力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用自体静脉、自体动脉、聚四氟乙烯和涤纶等移植物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而这些移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引起血管的再缩窄。研究显示移植术后再缩窄的形成是由于早期血栓的形成和后期内膜增生引起的。平滑肌细胞均增生和向内膜迁移在移植物引起的内膜增生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B(PpoFffi)是平滑肌的促分裂剂和血管收缩物质。由于生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分泌PDGF-B的重问时受血流应力和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因此,本文模拟在体条件,应用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将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联合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细胞粘附是细胞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研究切应力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粘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为探讨流体切应力诱导的血管壁细胞迁移行为的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VSMCs和ECs联合培养流动腔系统,对ECs面施加1.5 Pa切应力,12 h;以静止状态下,单独培养的VSMCs以及与ECs联合培养的VSMCs 为对照,应用细胞粘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切应力对与EC联合培养的VSMCs粘附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PKB/Akt)磷酸化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静态联合培养12 h,VSMCs的粘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磷酸化Akt的表达平行增高。切应力作用下,明显抑制了联合培养的VSMCs粘附,同时磷酸化Akt的表达平行降低。结论 生理大小切应力明显抑制了ECs诱导的VSMCs粘附,其中Akt信号通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硅胶管流动腔系统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胶管流动腔系统被用来研究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在流体切应力和周向应力联合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如何选择硅胶管流动腔的几何和力学特性以及前、后负荷条件,真实模拟生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是构建硅胶管流动腔系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给出了确定硅胶管流动腔无载荷状态几何尺寸和硅胶管弹性模量的方法;其次给出了定常流条件下在硅胶管流动腔中模拟生理环境中壁面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的过程;最后总结了装置中壁面切应力、周向应力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小口径血管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模型。方法将诱导细胞制成细胞ECMgel悬液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将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悬液分层种植于支架内表面,以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ECMgel凝胶中细胞生长良好;旋转培养的血管模型,质地均匀,内腔面光滑;HE染色可见血管壁三层结构:内皮细胞层、平滑肌细胞层、PGA 交联胶原层;扫描电镜可见内皮细胞融合成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均匀分布的内皮细胞。结论①ECMgel是携带细胞良好的基质;②旋转培养条件可以促进细胞的贴附和分化;③利用体外诱导的种子细胞分层种植可以构建成与天然血管结构相似的血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切应力对培养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8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及球状肌动蛋白(G-actin)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2h作用时间内,12、24、48dyn/cm2切应力作用下,可见细胞中央顺细胞长轴排列的应力纤维(F-actin)逐渐演变为顺血流方向排列,F-actin的含量逐渐增多,G-actin含量逐渐减少,而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表明这种简易平行板流动腔系统培养的内皮细胞受到的切应力作用是确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切应力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摄取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了解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摄取的影响。方法可模拟生理及超生理范围脉动切应力的循环装置,分别模拟19.29、56.25、385.71dynes/cm^2脉动应力作用培养人脐内皮细胞,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内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吞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