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7月1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通知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2008年,全国中级医师晋升考试,新增独立的疼痛学专业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深究疼痛学科的起源和发展,结合目前我国疼痛治疗领域的现状,卫生部的决定更像一把双刃剑2007年7月16日是中国疼痛医学史上值得牢记的一天:卫生部签发了"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为一级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根据文件规定,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可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的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于2007年7月16日下发[2007]227号文件,在二级以上医院可以增设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主要进行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政策必将推动疼痛诊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当前我国的疼痛事业发展状况各地存在很大差距,疼痛科如何获得全面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疼痛科,正是我们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卫生部以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通知各医疗机构应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这是推动我国疼痛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佳时机,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就能造就辉煌。但是疼痛科的建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院领导、同事们以及社会是否认可;另方面疼痛科由哪些专业人员组成、怎样开展工作以及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等等。作为我院疼痛科创始人谈一些看法。近20年来,我国疼痛专业得到了很  相似文献   

5.
疼痛科的独立似乎早有预感.当年麻醉科从外科独立出来,是以尚德延教授为首,中国第一代麻醉学家多年呼吁的结果.1989年卫生部12号文件正式肯定了麻醉科一级临床科室的地位,疼痛科的独立是麻醉科独立的重演!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16日,卫生部签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卫医发[2007]227号),确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根据文件精神,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将开展“疼痛科”诊疗服务。在中国疼痛医学乃至整个医学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16日,对于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主观感受 [1].长期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心理变化,还能影响其家庭甚至社会的交往.为了降低疼痛对患者的伤害,我国特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的诊疗科目.疼痛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性的科室,其患者的病种主要包括骨科、血管外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和风湿免疫科等.近几年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中,疼痛控制的主要操作人员正在从以麻醉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护士为主体.作为新型科室护士的管理者-疼痛科的护士长,如何管理疼痛科的各项事务已成为疼痛科护士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疼痛科”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诊疗学科,2007年7月卫生部227号文件公布后,全国很多二级甲等以上有条件的医院相继在卫生监督部门注册登记正式成立疼痛科。根据该文件规定,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和肿瘤科的医生都可以从事疼痛诊疗工作,主要因为这些学科日常工作处理了很多疼痛性疾病。麻醉科医生虽然不直接从事疼痛性疾病的诊疗,但是日常工作也是围绕着疼痛的处理,手术中各种手术创伤的疼痛和手术以后患者的疼痛等。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中指出:“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但在l艋床工作中,慢性疼痛的范围很广,涉及的疾病很多,是否所有的慢性疼痛都归“疼痛科”治疗?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确定疼痛科的医疗技术,即疼痛科到底用什么技术去治疗疾病。众所周知,现代医学是根据医疗技术来分科的,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称内科,用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称外科,用物理方法治疗疾病的称物理治疗科,等等。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以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通知全国各医疗机构应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卫生部的这一通知必将极大地促进疼痛学的发展。但是,如何落实卫生部的指示,如何建立与建设好疼痛科呢?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举办笔谈会,邀请部分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舒己见,兹发表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疼痛科已经成为医学中独立的学科,但发展艰难;本文就如何建立健全疼痛科随访制度以促进疼痛科的发展进行探讨,并认为随访制度的建立将使医患及社会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13.
卫生部关于设立疼痛科的文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就疼痛科是否设立病房和收治什么患者,本人建议如下:1二级或刚刚起步的三级医院可以先设立疼痛门诊,做一些基础工作。例如神经阻滞等治疗,毕竟我国的疼痛专科医生主要来源于麻醉科医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下发后,随着各医疗单位尤其是二级医院疼痛科的建立,人才培养的问题凸显。当时我以个人亲身经历在本刊撰文“疼痛科医师素质培养浅谈”,提出素质培养是完成麻醉科医师向疼痛科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时隔5年,卫生部启动疼痛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激起了更多单位尤其是三级医院建立和完善疼痛科建设的热情。依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2007]227号文件,决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目录》中增设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并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自此,疼痛科正式以一级诊疗科目的姿态出现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当中。之后,我国疼痛科建设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当前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本刊记者访问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16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为一级诊疗项目的通知”。其中规定,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可开展“疼痛科”的诊疗服务,并且执业范围明确界定为“慢性疼痛的诊疗”,同时文件对疼痛科从业人员的来源也做了相应的界定。然而,从中国疼痛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尽管疼痛科领到了“准生证”,但它的发展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必定会遭遇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对一些大家较为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进行探讨甚为必要。1如何处理麻醉医师的困惑众所周知,麻醉最初就是出于为手术提供“无痛”这一简单目的。可以说,从麻醉发展史来看,麻醉与镇痛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儿,任何简单把这两者的关系割裂开来似乎都是不妥的。因此,卫生部关于确立疼痛科的文件一出台,立即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恰恰来自于麻醉科。有报道显示,文件下发之前,全国各地已有几千家医院在开展疼痛治疗的业务,已有的模式以门诊为主,并且94%的疼痛门诊系由麻醉科建立。之前我国卫生部也曾经出台过相应文件,指出:麻醉科的业务范围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与疼痛诊疗。就此来看,疼痛诊疗业务理应归属于麻醉科掌管,疼痛诊疗应当是作为麻醉科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73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成立至今已40载,我国于1989年成立“中国疼痛学会,CASP”,虽然较国外迟了16年,但赶上了“改革开放”好年代,“疼痛医学”获得了较快发展。在韩济生院士为首的疼痛界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卫生部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为“疼痛科”补办了“出生证”,  相似文献   

18.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407-407
2007年卫生部第227号文件规定医疗机构中增加疼痛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但慢性疼痛疾病的范围广泛,且在疼痛科建立之前,这些疾病已分属相关医疗科室治疗。疼痛科建立之后如何界定其业务范围,是疼痛科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疼痛学科自国家卫计委2007年发布"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以来,有了飞跃发展。在中国疼痛学科领航者韩济生院士等一直倡导的整合医学理念指引下,整合基础及各相关临床学科理论和技能,在精准医学范畴中以微创技术为有利手段,为众多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至2002年开展业务至今,秉承名誉院长韩济生院士之教  相似文献   

20.
疼痛专业在国内的兴起是我国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确定麻醉科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后,在麻醉科诞生的一门专业。在此之前1988年中华麻醉学会在承德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疼痛治疗学术会议。我国神经科学专家韩济生院士于1989年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一届东西方国际双边疼痛学术会议。此后疼痛专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