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系指在治疗或诊断用药过程中,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一、粘膜炎症: 1.抗肿瘤药物氟脲嘧啶、甲氨喋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以及四环素、放疗药物等,能抑制细胞增殖,影响消化道粘膜上皮的修复,从而引起口炎、咽炎、食道炎及肠炎等临床症状。2.内服阿司匹林类药物、碘制剂及氯化铵等,可直接刺激胃粘膜而引起胃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叶长东  韩夏 《山东医药》2003,43(8):17-17
每个医院都应重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使医师、药师、患者形成一个互联的循环体系,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  相似文献   

5.
消化不良与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不良是指餐后上腹部不适、饱胀、腹胀、嗳气以及恶心甚或呕吐,常伴有吐酸和反胃等。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消化不良十分常见。药源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包括多种药源性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主要探讨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本文对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近年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防对策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药源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的广泛关注,其中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本对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近年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防对策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胃肠病学》2022,(8):470-485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和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约占3%~9%.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痛风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神经精神药物、循环和消化系统药物、中草药及其它药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内外的大量文献报道,对药物致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并加以综述.结果药物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0%~40%,在食管可引起药物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鹅口疮等;在胃及十二指肠主要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和穿孔;在肠道药物除可引起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外,还可导致结肠炎、肠道缺血、血栓、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和营养不良等症.引起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改变肠腔内壁上皮细胞的结构,影响胃肠道蠕动,刺激或抑制消化腺分泌,并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消化道功能失调,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等.结论药物致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在临床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时必须给予足够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结核(gastrointestinal tuberculosis,GITB)是肺外结核(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的一种常见形式,结核病变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临床表现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的症状相似,内镜和组织学病理表现常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因此其诊断具有挑战性。笔者对消化道结核临床及内镜特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降压药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肝功能障碍时对降压作用的影响 ,虽然已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基础及临床药理方面的研究 ,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认识明显不足或重视不够。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1 降压药对肝功能的影响1 1 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机制[1]部分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功能的改变 ,导致肝功能降低 ,甚至使肝细胞坏死 ,这种情况称为药源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害。药源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药物过敏引起的肝损害 ,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体内后 ,可激活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GERD与消化道微生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GERD患者的食管菌群存在明显改变,GERD与小肠细菌过度增长(SIBO)、肠道微生态也有密切联系。消化道微生态改变可通过激活免疫炎性反应通路,影响食管及胃肠动力,提高内脏敏感度等多种机制,参与GERD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GERD与消化道微生态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明晰及新药的开发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新的突破,然而随着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随之增多,影响疗效,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规范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危害,提高疗效。则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其原因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原发的上、下呼吸道疾病,如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鼻窦炎、鼻后滴漏综合征、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1]。药源性咳嗽是药源性肺损伤的表现之一。本文旨在概述药源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引起药源性咳嗽的药物种类,为早期识别老年药源性咳嗽提供参考。1药源性咳嗽的发病机制药源性咳嗽的病因尚不能明确,可能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1药物的毒性反应药物的毒性反应即药物或其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136例,涉及该院38种抗菌药物。按药物分类前3位分别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原发疾病涉及的主要系统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多见;药源性疾病发生时间在用药5 d内患者较多;药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积极进行用药监护,为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合理用药涉及对症选药、配伍用药,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等许多方面。总起来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由于药物日趋增多,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医务工作者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但其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引起的危害受到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为了使临床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其危害。维护患者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将继2009年首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神经精神疾病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神经精神疾病防治学术会议”之后,定于2010年4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20.
重视消化疾病治疗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临床疾病的研究中,致病机制的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使消化系疾病的药物治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随着消化疾病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或多药并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重视消化疾病治疗的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方案,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提高疗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