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柯萨奇 B 组病毒(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02 例、上呼吸道感染182 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71 例、健康儿童30 例。采用 E L I S A 法测定静脉血 C V B 抗原( C V B- Ag)和 Ig M 抗体( C V B- Ig M) 、免疫组化法测定 T 细胞亚群和[3 H] - Td R 标记法测定 N K 细胞活性。结果 ①哮喘患儿 C V B 感染率为578 % (59/102) ;②哮喘患儿 C D8 显著升高; C D3 、 C D4/ C D8 及 N K 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01) ;而 C V B 阳性哮喘患儿 N K 细胞活性又低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5) , C D8 明显高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1) 。结论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9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和112例对照随访观察,发现传单后继发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增加。传单患儿与对照配对后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传单组CD3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CD4/CD3比值异常,提示EBV感染后白血病与恶组发病率增加可能与EBV感染所致的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9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和11例对照组随访观察,发现传单后继发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增加。传单患儿与对照配对后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传单组CD3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CD4/CD8比值异常,提示EBV感染后白血病与恶组发病率增强可能与EBV感染所致的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实体瘤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恶性实体瘤30例、良性肿瘤10例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儿CD3、CD4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百分率明显减少(P<0.01),CD8无变化,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IgG显著降低,提示:恶性肿瘤患儿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受抑制。  相似文献   

5.
测定反复呼吸涎感染(RRTI)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群、T细胞增殖、T细胞活化及未活化时间[Ca^2+]的变化。结果RRTI患儿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T细胞增殖降于对照组(P〈0.01)。当T细胞活化时RRTI组[Ca^2+]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RRTI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T细胞增殖能  相似文献   

6.
3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功能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机理,本文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CVA患儿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CD3,CD8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升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CVA患儿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其发病机理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相同。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肺炎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沈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110031)孟宪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儿科郭健,吴秀云为探讨病毒性肺炎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本文检测了3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静脉血T细胞亚群,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992年1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该院于1995年5月~1996年7月,对25例窒息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新生儿窒息CD^+4细胞减少(P〈0.01),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4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提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苏后其T细胞亚群可恢复正常,并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时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状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对34例发作期、25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及淋巴细胞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相关细胞因子等水平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值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发作期CD8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缓解组(P<0.01);(2)发作期患儿血浆可溶性IL-2R、(sIL-2R)、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P<0.01);(3)免疫电镜观察显示,发作期患儿淋巴细胞膜表面IL-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P<0.05)。提示:(1)哮喘患儿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血浆sIL-2R、IgE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哮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T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陈实,吴仕孝,李成荣,杨锡强观察18例健康新生儿脐血T细胞(TL)功能(TL亚群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对B细胞(BL)功能,即增殖与Ig合成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TL亚群中的CD_4/CD_8比值明显低于成人;TL培养上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SMU3、SMU8)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AA)的关系,本研究对20例再障患儿进行了T细胞亚群测定,并在应用单抗治疗前后与病情转化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患儿T细胞亚群比值失衡,主要表现为T4细胞减少,T8细胞增多,T4/T8比值倒置,患者T8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外周HLA-DR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单抗治疗有效率为68.5%,有效组病儿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  王伟 《中国小儿血液》1997,2(3):107-109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我们对25例窒息新生儿测定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17例测定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新生儿窒息后CD4^+细胞减少(P〈0.01)、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3^+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窒息缺氧可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下降,复苏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期中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用DNA探针斑点原位杂交,酶兔方法检查HCMV抗原,尿中分离HCMV3种方法诊断HCMV肝炎。用IL-2活性测定、T细胞亚群测定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干扰素加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γIFN)和仅用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非γIFN),连续观察3个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HCMV肝炎患儿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且临床症状缓解后部份免疫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和第1月与第2月的痊愈率明显优于无干扰素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4.9天(P<0.05);肝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8.4天(P<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9天(P<0.01)。两组的第1月与第2月痊愈率分别为48.6%与20.6%、88.6%与47.1%(P<0.05)。结论HCMV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且不能随症状好转而立即全部好转。干扰素能使HCMV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免疫染色法检测了5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显示:肾病发作期患儿CD3、CD4、CD4/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停药期患儿上述各值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水平。提示肾病发作期患儿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病情缓解后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SMU3、SMU8)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我科1993年11月至1996年6月对38例再障患儿进行了T细胞亚群测定,并在应用单抗治疗前后与病情转化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患儿T细胞亚群比值失衡,主要表现为T4细胞减少,T8细胞增多,T4/T8比值倒置。患者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外周HLA-DR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单抗治疗近期有效率为71.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0例RRI患儿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凋亡,并测定2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RRI患儿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G亦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RI患儿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其原因是由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周平  吕枫林 《中国小儿血液》2000,5(5):202-203,197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及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在以DEX、IVIG治疗ITP患儿,治疗前后各抽血一次;以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以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表明1.ITP患儿外周血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显著降低。单纯DEX组治疗后,CD4^+、CD8^+均显著降低,CD4^+/CD8^  相似文献   

19.
急性甲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观察陈宇萍,程贺芝,赵军涛,王丽英为探讨小儿细胞免疫在小儿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于1992年3月~199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甲肝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CD_4 ̄+、CD_...  相似文献   

20.
观察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23例。其中初发患儿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水平即低下,皮质醇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皮质醇水平患儿CD^+4/CD^+8比值,刀豆蛋白A诱导细胞抑制活性亢进程度各异;接受大剂 量泼尼松治疗时患儿CD+4/CD^+8比值,ConA-SC抑制活性恢复正常;接受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时患儿自身皮质醇水平仍低下,CD^+4/CD^+8比值。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