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结核性胸膜炎胸液T淋巴细胞亚群、黏附分子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膜腔局部的免疫反应和炎症状态。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液中表面标记CD3、CD4、CD8、ICAM-1、2、3、VCAM-1的淋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胸液中CD3、CD4类淋巴细胞及亚群CIM/CD8比值明显高于外周血,而CD8淋巴细胞则明显低于外周血。黏附分子ICAM-1、2、3、VCAM-1在外周血和胸液中淋巴细胞表面表达比例并无差异。黏附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以上分布情况在病程不同的患者中无差异性。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以CD4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而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OKT_3、OKT_4及OKT_8,并与1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HF)及20例正常健康人(NC)进行比较。经免疫酶标染色法测定,结果发现:DC组OKT_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HCM、HF及NC组明显降低(P<0.05),而OKT_4/OKT_8比值高于其他三组(P<0.05)。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DC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4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高血压组CD4+、CD8+、C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以高血压Ⅲ期患者改变最显著(P<0.05)。提示高血压存在有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4例脑血管病人(38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抗凝,标记,溶血加入PBS振荡上EPICS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W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存在严重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变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脑血管病人急性期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48例活动性肺结核及1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中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空洞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非空洞组。抗结核治疗2个月末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而BALF中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了解抗结核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15例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3例慢性肝炎、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8±0.47(P<0.05)。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发病机制是否与炎症免疫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调查IBS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比例 ,旨在探讨IBS发病新机制。方法 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 30例IBS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用AC 92 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分析 ,采用免疫荧光法并用SimulSET自动软件分析方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平均值为 (2 .1± 0 .5 )× 10 9/L ,健康对照组为 (2 .2± 0 .6 )× 10 9/L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IBS患者外周血CD8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CD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CD4/CD8比值下降 (P <0 .0 5 ) ,CD3 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正常 ,但CD8升高 ,CD4下降 ,CD4/CD8比值下降 ,CD3 正常 ,提示腹泻型IBS可能与免疫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正>患者在休克发展的进程中常伴随一些致命并发症,尤其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成为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衰竭(MOF)的关键环节,伤亡率和伤残率很高~〔1,2〕。休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到广泛影响,休克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是导致肠源性感染的重要前提,是多器官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3,4〕。本文回顾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发生休克的患者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水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60岁),每组40例.取胸水采用T-SPOT.TB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胸水吸收情况和治疗6个月时的胸膜粘连、肥厚情况,综合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A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患者37例,阳性率为92.5%;B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患者25例,阳性率为62.5%.A组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高于B组(x2=10.323,P< 0.05).1个月综合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胸水吸收比例为85.0%,B组患者胸水吸收比例为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81,P>0.05).6个月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胸膜肥厚比例为27.5%,B组患者胸膜肥厚比例为57.5%,B组发生胸膜肥厚患者比例高于A组(x2=7.366,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的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相对偏低,可能与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老年患者治疗后期胸膜肥厚、粘连较中青年患者更加明显,提示老年胸膜炎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肥厚、粘连的关系。方法117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从低到高分为A、B、C 3组 ,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测定胸膜厚度 ,评估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过程中胸膜厚度 :A组与B组比较 (t=2 .5 7,P<0.05 )有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t=7.15 ,P<0 .0 1)有显著差异性 ,B组与C组比较 (t=2.46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胸膜粘连发生率 :A组与B组比较 (χ2=3.5 1,P>0.0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χ2=9.87,P<0 .01)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χ2=4 .5 1,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胸膜厚度 :A组与B组比较 (t=1.4 5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t=3.4 6 ,P<0.01)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t=2 .89,P<0 .0 1)有显著性差异 ;胸膜粘连发生率 :A组与B组比较 (χ2=0 .10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χ2=4 .36 ,P<0.05)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χ2=7.4 9,P<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液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影响胸膜肥厚度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39例结核性胸膜炎初治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6HRZ(E) S/30HRE抗结核治疗方案,并观察3、6、12、24、36个月(疗程末)临床症状好转率、脑脊液(常规+生化)实验室检查指标、肺部和头颅MRI检查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和后遗症.结果 13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胸腔积液量300~500 ml 65例,胸腔积液量500~ 800 ml 38例,胸腔积液> 800 ml 36例.3种不同胸腔积液量患者结核性脑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5.38%(10/65)、36.84%(14/38)和75.00% (27/36);疗程末临床症状好转率分别为94.5%、82.5%和72.7%,脑脊液(常规+生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好转率分别为85.2%、75.6%和70.3%;肺部和头颅MRI检查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7.1%、82.5%和77.7%.胸腔积液量300 ~ 500 ml的患者未出现后遗症,38例胸腔积液量500~ 800 ml的患者中,有6例(15.7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实质损害和脑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失语及半身偏瘫等后遗症;36例胸腔积液>800 ml患者中,有6例(16.67%)患者出现死亡,死因为脑疝、脑梗死和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出现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误诊和延误诊断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 减少误诊和误治,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方法 回顾 性分析15例晚血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15例患者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 胃肠道症状, 表现为腹胀、 乏力、 纳差, 14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9例有胸闷, 4例有咳嗽咳痰, 2例有低热盗汗。有3例入 院后2 d内确诊, 9例入院后1周内确诊, 3例超过1周后确诊。15例患者均在常规护肝、 利尿、 对症、 支持基础上予以抗痨 治疗, 有1例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死亡, 1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其余13例均临床好转出院。结论 结论 晚血合并结 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 容易误诊、 漏诊。对胸腹水消退不理想、 症状不易改善的晚血患者应积极完善 规范的辅助诊断, 及早明确诊断, 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胸水抗PPD-IgG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金标法)检测7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血清及胸水抗PPD-IgG,同时作PPD皮试,并随机选择24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作为对照组。结果:结核组血清、胸水中抗PPD-IgG阳性中分别为60.00%和52.86%,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及胸水中抗PPD-IgG阳性中(8.33%和16.67%),P<0.01;血清抗PPD-IgG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91.67%,胸水抗PPD-IgG敏感性52.86%,特异性83.33%,同时测胸水、血清抗PPD-IgG敏感性68.57%,特异性91.67%。结核组PPD总阳性率73.81%。结论:同时测定血清、胸水抗PPD-IgG联合PPD皮试,将会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孙勇  王强  徐涛  林存智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41-1642
目的研究结核及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时各次活检获得病理阳性结果的特点。方法对确诊的10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及12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核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42.7%(44/103)、26.0%(12/46)、19.4%(6/31)。第3次活检的阳性率同第一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0.05);恶性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33.9%(42/124)、22.9%(16/70)、34.2%(13/38)。两者前3次活检后病理阳性者均已达到行胸膜活检阳性患者总阳性的94%以上。结论 3次胸膜活检已可达到较高阳性率,提示单次多部位活检可能提高阳性率,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低分子肝素对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粘连的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患者5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1ml(速碧林)+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的,治疗组1例,对照组5例(P〈0.05)。2月后B超查,治疗组胸膜厚度(1.21±0.23)mm,对照组(1.94±0.41)mm(P〈0.05);治疗组胸膜粘连6.67%,对照组24.14%(P〈0.05);治疗组肺功能FVC%为(87.8±2.2)%,对照组(79.2±2.1)%(P〈0.05);治疗组FEV1/FVC%为(86.9±2.7)%,对照组为(78.6±2.3)%,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粘连、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附3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肺结核的关系。方法 对345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年龄分布,<35岁占51.6%,≥55岁占23.2%,平均38.1岁。②发热、咳嗽、胸痛的发生率分别为73.6%、57.7%和51.9%。③单侧胸水占93.0%,双侧胸水占7.0%,左、右侧发生率分别为47.8%及45.2%。④中、小量胸水共占94.5%,大量胸水仅占5.5%。⑤胸膜炎同时合并肺结核占47.8%。⑥胸水呈草黄色占89.6%,呈血性占10.4%。⑦胸水结核菌检出率为3.2%。⑧PPD试验阳性反应者占83.3%。⑨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者占64.9%,均值为46.9mm/1h。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仍是目前的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少年,与肺结核关系密切,在诊断时应注意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薇  王垚  冯俐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401-403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中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3例。结果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咳嗽、咳痰、气短、胸痛为主要表现,而消瘦、盗汗、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老年患者合并肺部病变较多。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特异,PPD强阳性率低,血性胸水多见。治疗后胸水吸收较慢,易出现胸膜肥厚及包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愈率低于青年组。结论掌握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