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溶栓后的心肌损害与再灌注时ST段再抬高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降低是溶栓成功的临床指证之一。然而,有些病人在溶栓初期,出现ST段再抬高,其临床意义尚待阐明。作者回顾分析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成功后再灌注时持续性和短暂性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9例首次发生前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均符合以下条件:(1)ICT在胸痛发作6小时内;(2)年龄小于75岁;(3)左前降支单支病变;(4)ICT后4周,冠脉造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变化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对我院68例AMI患者溶栓后ST段变化及心肌灌注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ST段早期恢复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比较溶栓再通后早期ST段恢复与未恢复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ST段早期恢复在心肌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 108例溶栓经酶学等指标临床判定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有无早期(溶栓后2h)ST段恢复分为两组。连续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了解心肌酶峰出现时间及峰值;放射性核素评估左心室功能。观察4周住院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室壁瘤、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无论是前壁MI还是下壁MI,ST段早期恢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未恢复组(P<0.05);CK峰值则低于未恢复组(P<0.05)。住院期间ST段恢复组核素心肌显像充盈缺损、CHF及室壁瘤发生率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 同ST段未恢复组相比,溶栓再通后ST段早期恢复者临床预后好。心电图模式可以反映再灌注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心肌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在12 h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8例,分别检测再灌注前、治疗后2h、6h、12 h、24 h、36 h、48 h、3d、4 d直至第7 d血浆中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Fib及D-D的水平变化。结果 MYO出现时间早,12~24 h达峰值,36 h后基本恢复正常;CK-MB16~24 h达峰值;c Tn I维持时间长,18~24 h达峰值;hs-CRP浓度逐渐下降;D-D在溶栓治疗6 h后达峰值;Fib经治疗后降低缓慢。结论 STEMI患者MYO和c Tn I的测定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hs-CRP是对心肌损伤的判断有一定价值;D-D对治疗效果的监测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2例AMI者,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未再抬高组(B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较B组低,A组CK峰值较B组高,而其LVEF低于B组(P〈0.05);A组充血性心衰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者血管再通率低,易并发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较无ST段再抬高者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杭久利  李洪英 《山东医药》2007,47(10):76-77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其对于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益。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观察了107例静脉溶栓后ST段再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患者 1 0 7例 ,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 (A组 )和ST段未抬高组 (B组 ) ,比较两组间发病年龄、伴发疾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开始溶栓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 (Kil lip分级)。结果 :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梗死血管多支病变、心功能不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B组 ,而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与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该类患者再通率低 ,心肌受损重 ,易并发心功能不全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但对于老年病人(尤其是75岁或以上者),由于多数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均将此类病人排除在外,且相关指南对其治疗措施亦未做明确推荐[1],所以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早期、完全、持续心外膜血管再通以及微血管灌注恢复,以降低死亡率、再梗死、缩小梗死范围及改善左室功能,是STEMI患者治疗的基石[1,2]。近年来由于国内外STEMI治疗区域网络建立及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和再灌注策略的完善[3,4],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得以早期开通,同时由于直接PCI、补救PCI、溶栓后常规PCI及辅助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徐标  王涟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5):234-236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对策是早期、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程度地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早期开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越晚效果越差。常用的再灌注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随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这类病人心肌受损较重,血管再通率低,常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单纯溶栓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应重视再灌注损伤的处理,并可作为补救性PTCA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心电图ST段持续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AMI患者共30例,比较P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A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AMI发病早期基础状态和负荷状态及发病后第1、2、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均明显大于B组。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主动脉峰值血流加速度、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A组明显大于B组。基于状态和负荷状态下总室壁运动积分指数(GWMSI)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IWMSI)A组均明显小于B组,AMI发病后1、2、3个月GWMSI A组均明显小于B组。发病第1、2个月IWMS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第3个月IWMSI A组明显小于B组。AMI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以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明显低于ST段迅速下降者。  相似文献   

1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并已被所有专家认可且极力推荐。当我们不断强调溶栓和急诊PCI优越性的同时,不要忘记或轻视辅助再灌注治疗的抗栓疗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抗栓与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并已被所有专家认可且极力推荐.当我们不断强调溶栓和急诊PCI优越性的同时,不要忘记或轻视辅助再灌注治疗的抗栓疗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再灌注的变化。方法2000-012005-01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6例ACS患者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心肌再灌注后的心肌复活面积情况。结果PCI后心肌显像心肌缺损面积较PCI前缩小,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12·8±4·6)%对(26·7±4·9)%,P<0·05];PCI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Ⅲ级者再灌注后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大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Ⅱ级者(43·4%对14·6%,P<0·05);PCI后预后不良组心肌缺损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25·81±5·7)%,n=19对(13·6±4·2)%,n=87,P<0·05]。PCI后开通二级以上冠状动脉2支以上血管的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开通1支血管的患者(39·1%,n=31对23·7%,n=71,P<0·05)。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ACS无创性心肌再灌注疗效评价较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方案包括直接PCI、易化PCI、溶栓后转运PCI和补救PCI.不同PCI方案患者适应证不同,其临床结局亦各不相同.若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直接PCI为首选方案.溶栓药物与介入治疗联合施行措施中,易化PCI临床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GSPECT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后的心功能。方法收集我院STEMI住院患者50例,早期再灌注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10例。早期再灌注组包括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22例,静脉药物溶栓者18例。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7d~8d行静息心肌门控SPECT检查。结果 STEMI后早期即可观察到左心室舒张末容量(EDV)和收缩末容量(ESV)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后早期成功的再灌注治疗1周可有效减低EDV及ESV。结论 STEMI 1周可用GSPECT探查到左心室容量的增加,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1周即可减小心腔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