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严国康  莫淑婷  叶淑君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01-1203
目的:分析常规凝血实验与血栓弹力图评价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凝血异常的患者50例.比较常规凝血实验与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的Kappa一致性和准确度.结果:R与APTT、PT判断是否低凝的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246、0.383(均P<0.01).Fib与K、α-Angle、MA判断是否低凝的一致性的Kappa值为分别为0.458、0.330、0.545(均P<0.01).PLT与K、α-Angle、MA判断是否低凝的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453、0.492、0.580(均P<0.01).R判断临床输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敏感性为58%,特异性为82%;K的AUC为0.815,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4%;α-Angle的AUC为0.839,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8%;MA值的AUC为0.802,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6%;PT的AUC为0.822,敏感性为58%,特异性为94%;APTT的AUC为0.870,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0%;Fib的AUC为0.766,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52%;PLT的AUC为0.872,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4%.结论:常规凝血实验与血栓弹力图在评价患者凝血异常上有价值,综合二者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曹英浩  池萍 《北京医学》2010,32(3):204-206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性图对凝血机能调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2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6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后30min经中心静脉采血测定常规凝血检测指标:PT,APTT,INR,PLT计数,FIB,TEG指标测定:R,K,a,MA。结果无肝期30min与麻醉后60min相比,常规凝血检测及TEG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新肝期常规凝血检测和TEG指标均变化明显。常规凝血检测PT、APTT、INR从无肝期至新肝期逐渐延长。麻醉后60minPT、APTT、INR分别为(18.98±3.27)min、(64.02±22.48)min、2.97±3.97;新肝期PT、APTT、INR分别为(30.00±7.34)min、(94.59±24.26)min、4.94±2.60,两者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R);P﹤0.01(PT、APTT)],而PLT及FI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EG中仅R值在新肝期(7.80±3.49)与麻醉后(6.15±2.6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T和K呈正相关(r=0.476,P﹤0.05),MA和FIB、PLT呈正相关(r=0.465,0.396,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新肝期前后凝血变化明显,TEG指标与传统的凝血指标具有一致性而且TEG监测快速、简单且能动态地反应凝血全过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分析凝血功能的一致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10月在该院脑病科、糖尿病科、骨科、外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63例,行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及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TEG检测的凝血反应时间(R)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线性相关(r=0.229、0.249,P<0.05);凝血形成时间(K)、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和纤维蛋白原(FIB)呈线性相关(r=0.457、0.583、0.656,P<0.05);K、Angle、MA和血小板(Plt)呈线性相关(r=0.427、0.532、0.630,P<0.05).K、Angle、MA和FIB间存在一致性(Kappa=0.322、0.287、0.426,P<0.05);K、Angle、MA和血小板计数(Plt)间存在一致性(Kappa=0.378、0.207、0.351,P<0.05).结论 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四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致性较弱,且两种方法无法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5.
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凝血实验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慨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三项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华铭  杨景文 《上海医学》1994,17(4):225-225,23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三项凝血指标的变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科上海血液研究所戚华铭,杨景文,邵慧珍,林杰,张培华,王鸿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血管壁炎症伴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其病因虽未完全阐明,然本病凝血、抗凝机制障碍已日益受到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检查临床患者凝血相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检查和TEG检查.常规凝血检查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TEG检查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  相似文献   

8.
血栓与止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必要手段 ,标本的采集、抗凝剂的选择、测定条件和试剂的标准化等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卫生部 2 0 0 0年 4 12号文件 ,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 ,必须标准化血栓与止血实验 ,以减少误差 ,提高精密度、准确度和可靠性。1 标本的采集采血前患者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会引起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活化、凝血和纤溶性的增强。脂血和溶血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理想的采血和盛血容器是塑料注射器和硅化的玻璃试管 ,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相似文献   

9.
赵凤莲 《黑龙江医学》2021,45(5):552-554
目的:探讨凝血六项与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1例肝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1例,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六项、TEG水平,并分析肝癌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FIB、R、K水平低...  相似文献   

10.
罗素云  何成龙  陈钊毅  王琴  许春华 《海南医学》2020,31(16):2089-2092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指标对早产儿凝血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东莞市厚街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娩的110例单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早产儿(胎龄<37周)设为早产组,其余60例足月儿(胎龄≥37周)设为足月组。并依据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48例)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正常,62例)。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查,分别对早产组与足月组新生儿、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早产儿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早产组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明显高于足月组新生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足月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新生儿与足月组新生儿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新生儿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最大强度(MA)、纤活指数(E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当日及治疗4周后行TEG(包括R值、K值、α角、MA及CI值)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包括PT、PT-INR、APTT、FIB)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R值、K值、PT值、PT-INR值、APT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仅角、MA值、CI值、FIB值均较治疗前下降(t=-22.14、-25.54、-2.83、-5.80、-6.10、50.50、69.08、33.10、11.68,P均<0.01)。TEG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灵敏度(68.60%)大于常规凝血检测(39.53%)(χ~2=7.60,P<0.01)。治疗前TEG检测凝血因子型高凝状态为4.65%,治疗后为10.46%;血小板型分别为23.26%和25.58%;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型分别为40.70%和15.12%。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与PT值、PT-INR值呈正相关(r=0.88,P<0.01;r=0.86,P<0.01),与FIB值呈负相关(r=-0.819、P<0.001),MA值与FIB值呈正相关(r=0.219,P=0.042),CI与PT、PT-INR值呈负相关,与FIB值呈正相关(r=-0.326,P=0.002,r=-0.333,P=0.002;r=0.246、P=0.023)。结论 TEG检测能从多角度全面评估整体的凝血系统,灵敏度优于常规凝血检测,对临床诊治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张娟  祝子敬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060-106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日本Sysmex i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轻度肝炎患者30例、慢性中度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慢性重度肝炎25例和健康人群25名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慢性乙型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存在一定差异。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程度与其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根据肝病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预测和观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害加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吉林医学》2005,26(4):370-37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在室温(24~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结果:标本室温(24~25℃)放置6h对PT无影响(P>0.05);放置2h对APTT结果无影响(P>0.05),放置3h至6h,APTT明显缩短(P<0.01);放置6h对Fg无影响(P均>0.05)。结论: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影响很大,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兔胸部不同程度撞击伤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等指标进行筛选.方法 用相关分析做数据预处理剔除指标,再用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eriminant analysis,SDA)选人指标,并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诊断,最后随机抽样比较剔除指标前后的诊断效果.结果 用逐步判别分析法选人4项指标,判别正确率达87.60%;剔除指标FIB后,判别正确率达96.12%;1 000次抽样诊断检验,4项指标和3项指标的平均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7%和85.16%.结论 逐步判别分析可有效判别兔血液出、凝血功能状况,剔除指标FIB后诊断正确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输血7230例中100例存在不同问题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血流程步骤操作,观察组应用输血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凝血因子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7例交叉配血,11例写错血型,6例输血前后未及时消毒,4例采错血;观察组出现1例交叉配血,3例写错血型,1例采错血;观察组发生交叉配血、写错血型、输血前后消毒以及采错血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8例血液污染,6例溶血反应,15例严重过敏,6例急性肺损伤;观察组出现5例严重过敏,观察组发生血液污染、严重过敏和急性肺损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2 h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后2h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血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能保障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提供实验诊断数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350例临产孕妇(设为研究组)和120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设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临产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凝血4项中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临产前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产前存在一过性生理性贫血,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孕产妇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85例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测定其伤后24h内的各项凝血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损伤程度越重,PT、INR、APTT水平越高,FBG水平越低,且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凝血指标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胆病患者血凝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各种肝胆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抗凝血酶活性 (A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KPTT)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仪器公司ACL - 2 0 0型血凝分析仪 ,检测各种肝胆病患者 3 3 3例 ;对照组选自住院单纯性骨折病人 ,且无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80例。结果 肝病中除肝包虫组各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外 ,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0 0 1)。死亡组 4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在 10倍左右 ,肝破裂、肝硬化腹水组KPTT高于对照组 10倍以上 ,FIB、AT低于对照组一半以下。胆囊病血浆FIB、KPTT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意义 ,PT、AT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肝胆病患者随着肝脏受损程度 ,各项指标有着明显的变化。结论 血凝 4项指标检测 ,可直接反映肝病轻重、肝功能状况、肝细胞受损程度、肝脏有无衰竭、预后评估 ,为病人死亡的发生提供更确切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