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病人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等资料。结果 9例病灶MRI T2加权表现为低信号,实性结节状,呈不均匀强化,病变边缘强化明显。1例病人MRI 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囊性,囊壁强化。5例病人术前CT检查提示病变呈不同程度的高密度,周围水肿明显。结论根据结直肠癌脑转移所特有的MRI T2加权呈现低信号及CT扫描呈高密度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疾病鉴别,对提高临床诊断结直肠癌脑转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脑转移瘤单纯手术和手术联合术后脑部放疗的治疗经验,并筛查此类患者放疗获益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脑转移瘤数据库中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成人脑转移瘤患者14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91例)和手术联合术后脑部放疗组(联合治疗组,50例),收集性别、年龄、脑转移瘤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行结直肠癌手术18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CT或MRI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梗死灶分为梗死组60例和非梗死组122例。2组均采取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左结肠切除术及右结肠切除术治疗。对2组术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电图改变、肺部疾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伴随疾病及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肛门排气延迟(3d以上)、心律失常及再次大面积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2组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梗死组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及肛门排气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术后2组吻合口瘘、手术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及再次大面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3.3%,非梗死组:2.7%,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较非脑梗死患者结直肠癌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及肛门排气延迟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因此,术前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在术后加强肺部感染及肠梗阻的预防,才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结直肠癌术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共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病人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第2天给予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 mg/kg,每2~3周重复1次),贝伐珠单抗中位治疗周期数为4。伽玛刀和贝伐珠单抗同步治疗后随访7~18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结果近期随访显示:MRI T1WI增强序列上病灶较治疗前缩小29.51%~100%(中位数42.85%),T2WI序列上病灶水肿区域缩小69.03%~97.51%(中位数86.60%)。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KPS评分提高20~40分(中位数30分)。随访截止时,死亡2例,疾病进展1例,肿瘤控制良好2例,且未出现放射相关并发症和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方案作为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挽救性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elta-Like-Ligand 1 (DLL1)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CNS感染性疾病患者110例,其中结脑患者5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20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0例,另正常对照组30例.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入院后CSF、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动态观察结脑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SF中DLL1的含量并分析DLL1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脑组患者CSF、血清中DLL1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14例结脑患者CSF中DLL1含量在第2、4、6周逐渐降低,而治疗加重的4例患者CSF中可溶性DLL1含量第1、2(4)、6周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CNS感染时结脑患者的CSF和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显著增高,对于结脑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使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活检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随访信息,分析该术式的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4.5年,22例患者中,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显著改善2例,其中1例仍有视物模糊,1例轻度头痛;恶化者2例,1例术后1个月发生全脑转移,1例术后1年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明显增大,2例患者均为星形细胞瘤Ⅲ级.随访发现17例患者肿瘤大小未见明显改变;3例明显缩小;1例患者发生全脑转移,经全脑放疗和化疗后症状改善;1例术后1年复查肿瘤明显增大,考虑接受显微外科切除术.结论 第三脑室后部占位多为低级别肿瘤,生长缓慢,可使用神经内镜进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活检术:前者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后者获取病理样本以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7.
绒癌脑转移的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绒癌脑转移神经外科诊断、治疗原则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绒癌脑转移而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后接受了联合方案化疗。结果21例绒癌脑转移患者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死亡2例。其中14例随访1~10年,存活11例,死亡3例;失访5例。结论对于绒癌脑转移患者。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积极的神经外科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获得进一步化疗机会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影响,便于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生理盐水的30例为对照组,使用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时间、拔管以及术后24h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改善以及手术指标优化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可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同步脑转移的治疗(附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积极处理原发灶能否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脑转移患者受益,以寻找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9例NSCLC同步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52.6%,2年生存率为17.5%.肺原发灶的处理不同,患者生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2,P=0.005),其中脑转移瘤术后行肺叶切除+化疗组、化疗组和姑息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率高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2,P=.049).结论 NSCLC同步脑转移,尤其是单发脑转移患者,在处理转移灶的同时,积极处理原发肿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脑转移临床比较少见,我们遇到1例甲状腺癌脑转移存活12年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4岁,颅内转移瘤术后12年,因意识障碍1d于2011年1月21日入院。1999年患者因头晕在外院诊断为颅内肿瘤,行肿瘤切除及去骨瓣术,术后病理提示滤泡性甲状腺癌脑转移,随后行甲状腺右叶切除并淋巴清扫术,术后未行化疗、放疗及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方法 将14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中ΔNp73的表达与5年生存率、病理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并随访5年以上的94例脑胶质瘤病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ΔNp7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ΔNp73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ΔNp73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38%,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ΔNp73阳性表达率82.35%,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41.67%;在淋巴结转移组中ΔNp73阳性表达率87.88%,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ΔNp73阳性表达率39.34%.结论 ΔNp73蛋白可能在脑胶质瘤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可作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术; ICP监测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再出血:ICP监测组为2例(8%),对照组为8例(32%);术后并发症:ICP监测组为5例(20%),对照组为12例(48%);两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平均住院时间:ICP监测组为(12. 08±3. 46) d,对照组为(14. 44±4. 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值的变化,指导合理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脱水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CNSI)发病机制的关系,为CNS1的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 收集CNSI患者357例,包括病毒性(脑膜)脑炎(病脑)97例、脑囊虫病65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结脑)74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隐脑)75例以及细菌性(脑膜)脑炎(化脑)46例,以132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及89名健康体检者( healthy controls,HC)作为对照.各CNSI组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病脑患者予盐酸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脑囊虫病患者予阿苯达唑驱虫,结脑患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莫西沙星5联抗结核,隐脑患者予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抗真菌,化脑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等抗细菌治疗.检测各组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病情稳定时的静脉血SU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NSI患者中病脑、脑囊虫病、化脑、结脑和隐脑组SUA水平[分别为(264.94±120.67)、(264.86士96.97)、(170.22士102.02)、(200.04士129.81)、(179.59士106.77) μmol/L]均显著低于HC组[(312.06土92.76)μmol/L](均P<0.01).病脑组和脑囊虫病组SUA水平与MS组[(244.48±111.86) μmol/L]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化脑、结脑和隐脑组SUA水平均低于MS组(均P<0.01),也低于病脑组(均P=0.000)和脑囊虫病组(均P<0.01).治疗后CNSI各组患者SUA水平(病脑、脑囊虫病、结脑、隐脑和化脑组分别为(290.92士111.80)、(278.59士80.86)、(458.89±189.32)、(232.41土138.11)、(195.73士103.69)μmol/L]较治疗前[(242.86士105.12)、(249.07±90.59)、(240.17士169.74)、(181.06±101.89)、(153.11士120.55)μmol/L]均明显升高.结论 CNSI患者SUA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EpCAMhigh/CD44+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发现使对肿瘤干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布的观察成为可能。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完成。 材料:6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取自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病理2005/2007外检档案。所有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患者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29~90岁。 方法:根据结直肠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EpCAM和CD44,标记石蜡包埋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肿瘤干细胞,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定位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并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 主要观察指标: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结果: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的0.1%~30.0%,它们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侧呈局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且其数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越低,数量越多。 结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可为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术后转归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小、术后治疗方案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79例中67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治疗后65例(97.01%)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79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48.10%、21.52%、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与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NSCLC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9—2011-09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98例患者,其中54例术中保留自主神经(观察组),44例术中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比较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67,P<0.01;χ2=8.06,P<0.05),保留自主神经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结论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盆腔自主神经功能良好,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合并脑卒中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肿瘤部位、血清肿瘤标志物、脑卒中的类型等10项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和多因素非比例风险的COX模型分析相关数据资料。结果存活23例,余均死亡,生存期为2~76个月,中位生存期27个月。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脑卒中的1a、3a、5a生存率分别为60.13%、39.56%、14.71%;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脑卒中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脑卒中类型、总蛋白值、CEA、病理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有无转移等;多因素非比例风险的COX分析进一步表明,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脑卒中类型、肝转移,区域淋巴结和Duke,s分期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主要与脑卒中类型、肝转移、区域淋巴结和Duke,s分期等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和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院内死亡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3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缺氧、术前血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瞳孔、脑肿胀情况、术前颅内压(ICP)、脑膨出原因、术后GCS、术后瞳孔状况、术后ICP、凝血机制、血糖、并发症等因素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其中死亡组(即死亡病例)135例,存活组(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和植物生存病例)48例.术后GCS、血糖、脑膨出原因、术后瞳孔状况与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院内死亡密切相关(P<0.05).术后ICP、术后主要并发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01).结论 术后GCS、血糖、脑膨出原因、术后瞳孔状况、术后ICP、术后并发症可作为预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院内死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脑转移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6例神经外科收治的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脑转移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55例接受开颅转移瘤切除术,其中2例死亡;2例行活检术;2例急诊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放化疗;12例对症支持治疗.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