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帕利哌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8周。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扰命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给予帕利哌酮治疗的同时联合高频rTMS,能够明显促进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假刺激对照双盲随访临床试验。47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 =25)和对照组(n =22),分别给予每周5次持续4周的10 Hz 110% M T 的rTMS 真刺激和假刺激治疗;在基线期、4周末、8周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图形识别记忆(PRM )分别评定患者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 SANS 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基线时下降,而对照组仅 SANS 总分、情感平淡因子分及注意障碍因子分较基线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第8周末研究组 SANS 总分及除情感平淡因子分以外的其他因子分较第4周末相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治疗8周末时正确题数明显提高,选择时间和间隔时间同时明显缩短,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 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应延迟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研究组)和伪刺激治疗(对照组)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则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ESS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4周治疗后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即刻记忆分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周后除延时记忆分有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4周治疗后除PANSS分差值、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值两项与即刻记忆分差值呈负相关(P<0.05))外,其余各项认知功能因子分变化与PANSS量表因子分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rTMS可以改善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改善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无相关性,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rTMS伪刺激组,进行4周治疗。应用注意网络测验(AN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rTMS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共23例患者完成治疗,rTMS真刺激组12例,rTMS伪刺激组11例。结果rTMS干预前后,两组的注意网络测验各项指标没有显示明显差异(P〉0.05)。与rTMS干预前相比,rTMS干预结束时,rTMS真刺激组的WCST测试总时间缩短(干预前536S±217S,干预后405S±174S;t=2.69,P〈0.05),错误思考时间缩短(干预前335S±148S,干预后233S±128S;t=3.19,P〈0.01)和选择错误率降低(干预前58.1%±14.8%,干预后51.6%4-15.3%;t=2.16,P:0.05);rTMS伪刺激组WCST测试的正确思考时间也有缩短(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没有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同时,有改善患者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2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服用齐拉西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每组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SCoR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2%(94/105),高于对照组的79.05%(8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部位θ短阵快速脉冲(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左侧额叶组、双侧额叶组、左侧颞叶组及假刺激组,每组各24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采用TBS模式进行相应部位rTMS,每周5次,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92例患者完成疗程;治疗前各组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假刺激组外,其余3组PASAT、HVLT-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WCST-64的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左侧额叶组及双侧额叶组PASAT、HVLT-R评分较左侧颞叶组明显升高(P0.05,P0.01),WCST-64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较左侧颞叶组明显下降(P0.05,P0.01),左侧额叶组和双侧额叶组间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BS模式的rTMS刺激左侧额叶﹑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刺激左侧额叶及双侧额叶的改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150例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5)及对照组(n=75);在口服阿立哌唑单药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的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于基线期、治疗1及3个月末对入组者采用成套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工具(MCCB)评估认知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WHO-DASⅡ)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122例患者完成随访。基线两组MCC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3个月后,研究组MCCB中情绪管理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29,t=2.338;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间WHO-DAS II、GA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短期rTMS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部分改善作用;但对社会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与患者的预后和社会功能关系密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效果尚不理想.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将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并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影响脑内神经电活动和基础代谢的电生理技术,目前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综述了rTMS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对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安全性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领域的使用已趋于成熟,其对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对认知功能治疗的有关研究结果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索rTMS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病情、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随机分配每对患者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治疗组)和伪刺激治疗(对照组)4周,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2)治疗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3)治疗后,治疗组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差值与即刻记忆分差值、阴性量表分差值与RBANS总分差值及延时记忆分差值均呈负相关(P<0.05);(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变化值与RBANS总分差值、即刻记忆、注意和延时记忆各因子差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rTMS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缓解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Currently,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sleep deprivation (SD) is lack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during SD on revers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D.MethodsA total of 66 healthy people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rTMS group and sham group. Both groups were deprived of sleep for 24 h. During SD,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several cognitive tasks and underwent mood assessments. Saliva cortisol levels,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precursor BDNF (proBDNF), and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frontal blood activation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SD. The rTMS group received real rTMS stimulation for 2 sessions of 10 Hz rTMS (40 trains of 50 pulses with a 20-second intertrain interval) to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the sham group received sham stimulation during SD.ResultsTwenty-four hours of SD induced a reduced accuracy in the n-back task, increases in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creased cortisol levels, decreased frontal blood activation and decreased BDNF levels in healthy people. Notably, rTMS improved the hyperactivity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and decreased frontal blood activation induced by SD, and reduced the consumption of plasma proBDNF.ConclusionsTwenty-four hours of SD induced a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frequency rTMS during sleep deprivation exerted positive effects on HPA axis and frontal activation and might help alleviat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对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烟草依赖程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吸烟患者82例,所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与烟草依赖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高频rTMS(10 Hz,110%运动阈值),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5次/周,治疗4周,共观察8周;对照组接受rTMS伪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均吸烟数、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吸烟渴求量表(TCQ)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精神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41例患者脱落3例,对照组41例脱落5例.脱落原因:4例为提前出院,2例为不依从,2例为精神症状复发不适宜继续试验.最终入组患者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吸烟量、FTND、TCQ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61.398、43.117、77.144,均P<0.01),治疗组治疗第2、4和8周日均吸烟量、FTND、TCQ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均吸烟量治疗第2、4和8周:(20.37±4.82)、(16.71±4.05)、(17.21±4.07)支比(27.72±7.21)、(27.17±7.11)、(26.06±5.86)支;FTND评分治疗第2、4和8周:(5.53±1.13)、(4.21±1.02)、(4.34±0.84)分比(7.11±1.47)、(7.06±1.43)、(7.06±1.53)分;TCQ评分治疗第2、4和8周:(62.74±4.20)、(55.26±4.92)、(54.97±5.03)分比(68.14±6.57)、(66.94±6.01)、(66.31±5.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4周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前后评分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18.4%),其中头痛4例,失眠2例,坐立不安1例;对照组4例(11.1%),其中恶心2例,失眠1例,坐立不安1例,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1,P>0.05).不良反应均未经过处理,患者自行缓解.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吸烟量和对烟草渴求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因素的5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于治疗前、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3年末、4年末、5年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等10项神经心理测查及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评定。结果治疗前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与BPRS、SANS、GAF均无显著相关(P>0.05);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手指敲击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总记忆商(MQ)等与BPRS总分显著相关(P<0.003);治疗12周末、治疗1年末、2年末、3年末、5年末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测验、手功能协调性测验、智商(IQ)、MQ等与SANS、GAF总分显著相关(P<0.003)。结论治疗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相互独立;维持治疗期随着疾病的演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帕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为苯并异噁唑的衍生物,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2A(5-HT 2A)受体和多巴胺D2(DA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笔者对帕利哌酮缓释片的疗效、安全性及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8例,采用Excel 2010生成的随机序号进行分组,分为rTMS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34例,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联合rTMS治疗,假刺激组联合假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DST的正序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假刺激组(P0.05),rTMS组WCST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均高于假刺激组,而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斯西酞普兰联合rTMS对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草酸艾斯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及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时对患者听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以下简称双相抑郁)患者均给予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组的刺激选择部位为左侧颞顶叶皮质(1 Hz,80%MT),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0 Hz,80% MT);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纯音听力测试分别测试患者左右耳气导听力,纯音频率在125~8 000 Hz之间选择8个点进行测试,强度<30dB视为正常.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听力阈值强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2±12.24)比(16.41±12.25),t=2.71,P<0.01],表明rTMS对听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60例患者中有听力功能障碍者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3例,双相抑郁患者10例;23例中在6 000 Hz,8 000 Hz两个频率段存在异常者13例,占听力异常总人数的56.5%;虽然刺激部位及治疗强度均不相同,但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双相抑郁患者的听力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P>0.05);rTMS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减轻或消失,双相抑郁发作者的情绪改善.结论 rTMS在改善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对听力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vermead行为记忆评分(RBMT)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RBMT评分(治疗组:17.72±5.69,对照组:16.86±4.82)和FIM评分(治疗组:75.19±16.55,对照组:59.86±15.27)均较治疗前(治疗组:13.97±4.37,对照组:14.25±4.51;治疗组:43.21±12.62,对照组:45.79±13.97)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RBMT评分差值(3.68±2.06 vs 2.71±1.17)和FIM评分差值(31.86±10.89 vs 18.71±11.17)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