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无论是置入裸金属支架(BMS)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ES),DAPT已证实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MI)和死亡风险。虽然当前指南推荐置入BMS后应用DAPT至少1个月,置入DES后应用DAPT至少12个月,但随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出现和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不同DES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限仍存争议,本文旨在探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不同类型支架及病变置入支架后抗血小板时限、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以期对临床实践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2.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的标准抗血小板方案。患者的DAPT时程和强度应根据其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个性化调整。本文总结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欧美指南内容,为临床优化DAPT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一直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当前指南建议,在无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情况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DAPT时程至少12个月,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DAPT时程至少6个月。但目前DAPT的最佳治疗时程及6~12个月后进一步抗栓方案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文主要对CAD患者PCI术后DAPT时程的影响因素及6~12个月后的进一步抗栓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常用策略。随着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的出现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DAPT策略不断更新。个体间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表现出多样性差异,这些差异与再发血栓或出血有关。平衡缺血与出血风险是冠心病DAPT的关键。现阶段,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能够评估DAPT后出血与血栓风险,能否通过检测结果调整DAPT策略尚无定论。多部指南对于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基因检测推荐等级不高,根据检测结果调整DAPT方案并未显现出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指南大多数推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采取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但长程DAPT方案势必会增加出血风险.新型药物洗脱支架使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新型P2 Y12受体抑制剂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以及PCI术中腔内影像学的应用,都大大降低了P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引起表浅轻微出血的病例特点及药物调整效果。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周浦医院行PCI的5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37例患者在PCI后出现表浅轻微出血,设为表浅轻微出血组;另从50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无表浅轻微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表浅轻微出血患者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计算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记录表浅轻微出血患者DAPT剂量调整情况。结果:500例PCI患者中,37例出现表浅轻微出血,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相比,表浅轻微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较低(P均0.05)。表浅轻微出血患者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提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根据表浅轻微出血距PCI时间等调整DAPT方案,先减阿司匹林剂量,再减氯吡格雷剂量;必要时可提前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以氯吡格雷为主;如仍有出血,氯吡格雷可由75 mg/d减为50 mg/d,极端病例可继续减量。DAPT方案调整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无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CI后DAPT方案可导致患者表浅轻微出血,血栓弹力图检测的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对指导DAPT方案剂量调整指导价值有限。可根据表浅轻微出血距PCI时间及病情调整DAPT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军队干休所高龄冠心病(CHD)和心房颤动(AF)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募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生活于某军队干休所的高龄(≥80岁)患者190例,男性167例,女性23例,年龄81~98(87.8±3.6)岁,通过收集临床病历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CHD患者占41.05%(78/190),AF患者占14.74%(28/190),AF合并CHD患者占4.21%(8/190)。CHD患者中91.02%(71/78)接受了抗栓治疗,其中69.23%(54/78)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17.95%(14/78)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8%(1/78)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2.56%(2/78)患者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8.97%(7/78)患者未使用任何抗栓药物,无1例患者使用新型强效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AF患者中28.57%(8/28)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1.43%(6/28)使用华法林,7.14%(2/28)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60.71%(17/28)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其中21.43%(6/28)患者接受DAPT方案,7.14%(2/28)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2.14%(9/28)患者使用阿司匹林。10.71%(3/28)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8例AF合并CHD患者中,2例使用华法林或肝素联合DAPT方案,4例使用DAPT方案,2例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3组不同冠心病类型患者抗栓治疗比较结果表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中单用阿司匹林者占25.00%(9/36),明显高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CI术后1年患者中使用DAPT方案占92.86%(26/28),明显高于SCAD和AC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尽管军队干休所医疗条件好,高龄CHD和AF患者抗栓治疗仍不够规范,新型口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应用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08-2016-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并选择替格瑞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832例。其中PCI术后3个月内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者89例;严格执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者661例,存在其他漏服情况者82例。选取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的89例(替格瑞洛组)与严格执行DAPT治疗的661例(DAPT组),随访6个月和9个月时分别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6个月时,单替格瑞洛与DAPT组相比降低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血栓事件、心源性再入院等)及卒中的发生2组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与DAPT组的出血事件、MACE事件、卒中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DAPT组相比,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依从性及其治疗时间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的冠心病患者419例,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DAPT的服药依从性、时间及出院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分析患者DAPT服药依从性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随访患者412例,失访率1.7%,随访时间3~24(22.6±4.2)个月。住院PCI期间应用DAPT的患者有392例(95.1%);出院后6个月、1、2年时仍坚持应用DAPT的患者分别为374例(90.8%)、338例(82.0%)、164例(39.8%),仅使用1种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分别为23例(5.6%)、43例(10.5%)、168例(40.8%),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分别为15例(3.6%)、31例(7.5%)、80例(19.4%)。相对非DAPT者,出院6个月、1、2年时DAPT者再发MACE均明显减少(6个月时:42.1%比9.4%,P<0.001;1年时:33.8%比7.7%,P<0.001;2年时:15.3%比7.9%,P=0.026)。与仅坚持DAPT 6个月的患者相比,坚持DAPT 1年和2年的患者再发MACE均明显减少(25.0%比7.5%,P=0.001;25.0%比7.9%,P=0.002);而坚持DAPT 1年的患者与2年患者相比,再发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7.9%,P=0.894)。结论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DAPT的依从性总体良好。完全停止或仅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者再发MACE明显升高,且延长DAPT至2年,与1年相比并未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后,无论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国内外指南均建议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DAPT)至少12个月以降低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然而,现有证据表明ACS患者的残余缺血风险将持续超过12个月,在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等特殊类型的ACS患者中延长DAPT疗程的获益存在争论。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指南及文献,文章旨在提出以ACS病理生理机制为导向,结合新型药物支架技术及危险分层体系评估DAPT的出血风险与抗缺血事件获益,最大化获益/风险比,最终给予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