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是一组由多种细胞所分泌的分子量为8-30KD水溶性蛋白和糖蛋白,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类似于激素或神经递质在细胞间发挥信号作用,并在nmol/L或更低水平即可发挥显著生物学作用,所以又称为细胞激素。目前根据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干扰素(IFN)6大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了免疫调节作用、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生长、伤口愈合、肿瘤的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被人们认识,就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最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不明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伤害,引起关节炎症。近年来发现,免疫因子对免疫系统起复杂的调节作用,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免疫因子间的平衡失调是导致RA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10(1L-10)是患者血清中的抗感染因子,可对免疫起调节作用。现对白细胞介素-10对RA可能存在的疗效和应用前景展望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最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白细胞素干扰素(Leukinferon,LF)是一种天然干扰素和由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的细胞素的复合制剂,内含白细胞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该制剂能有效地促进Ⅰ类和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在免疫反应中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和细胞溶解效应,在较低抗病毒活性下产生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将61例黄疸不少于7天的急性乙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最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癫痫作为一种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联,诸多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参与癫痫发病过程。笔者将对白细胞介素-2(IL-2)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与癫痫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细胞因子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脓毒症被认为是由机体对感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并归咎于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的促炎细胞素,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因此,拮抗促炎细胞素治疗便成为有别于支持治疗的另一类方法,被称作“免疫调理治疗”。由于免疫调理治疗直接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故曾使人对其寄予巨大希望。然而,尽管拮抗促炎细胞素在实验研究中十分成功,但临床研究并没有重复出同样结果。在经历了十年近乎亢奋的尝试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免疫系统中,白细胞介素发展很快,现已确定有白细胞介素1—11(IL—1~IL—11)。他们是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组免疫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IL—2是T细胞和B细胞的生长因子,能增天然杀伤细胞(NK)和单核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于治疗感染、肿瘤和某些  相似文献   

10.
不育症患者精浆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它不仅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和造血等生理过程,也参与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过程。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国外学者研究证明,男性生殖道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生殖生理和生育调节。关于细胞因子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国外报告结果不尽相同。我们从分子免疫学水平检测男性精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对其与不育症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来人们发现在生理和许多疾病状态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免疫调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物质,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关于SIL—2R和TNF与急性胰腺炎间的关系,国内外文献很少涉及。本文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早期病人血清SIL—2R和TNF的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脓毒症被认为是由机体对感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并归咎于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的促炎细胞素,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因此,拮抗促炎细胞素治疗便成为有别于支持治疗的另一类方法,被称作“免疫调理治疗”。由于免疫调理治疗直接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故曾使人对其寄予巨大希望。然而,尽管拈抗促炎细胞素在实验研究中十分成功,但临床研究并没有重复出同样结果。在经历了十年近乎亢奋的尝试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陷于低谷甚至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13.
β细胞凋亡是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Ⅰ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免疫机制在Ⅰ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Ⅰ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可活化多条凋亡途径,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过度氧化在Ⅰ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生脉散对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古方生脉散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给予环磷酰胺的方法形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生脉散灌胃给药,以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转指数、网织红细胞以及细胞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为观察指标。结果病理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网只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淋转指数下降,TNF、IL-6活性降低,生脉散可促进上述各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P〈0.01)。结论生脉散口服液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产科较常见疾病,对胎儿具有严重不良影响。ICP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免疫因素被认为参与其发病。辅助性T细胞(Th)中,Th1/Th2免疫平衡向Th1偏移是ICP发病的重要环节。Th17分泌过量白细胞介素(IL)-17,巨噬细胞分泌大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功能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水平的下调,以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均可导致其发病。笔者就免疫系统与ICP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7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是一类主要由活化CD_4~+T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有较强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同时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IL-17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7与卵巢癌、宫颈癌及绒毛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矽肺纤维化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SiO2 引起的肺进行性纤维化疾病。目前 ,对矽肺纤维化的研究已进入到细胞、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等领域。通过调控参与肺纤维化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 ,特别是干预介导肺纤维化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将给肺纤维化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一、矽肺纤维化发生中的细胞机制肺泡巨噬细胞是矽尘作用的主要靶细胞。矽尘进入肺泡后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矽尘颗粒 ,细胞活化并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 ,如活性氧 (ROS)、活性氮 (RNS)、脂多糖(LPS)、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IL) 1、IL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趋…  相似文献   

19.
近年研究发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炎症的过程,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样如此,目前已形成糖尿病的炎症发病学说.炎症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生成大最细胞因子[主要是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这些细胞因子除作用于肝脏产生急性期蛋白外,还通过其他途径导致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抵抗,免疫机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生白饮合剂对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Coγ照射和注射给予环磷酰胺的方法形成骨髓抑制和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中药生白饮合剂给予口服,以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淋转指数以及细胞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 该药对60Coγ照射和环磷酰胺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有明显提升作用;能促进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及升高淋转指数;并能明显改善环磷酰胺和60Coγ照射所致小鼠的TNF、IL-6活性的降低。结论 生白饮合剂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