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变应性亚败血症系一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伴皮疹及关节酸痛。白细胞增多.血培养为阴性。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累及关节。且产生结缔组织和内脏病变。目前将本病归于结缔组织疾病。由于其实验室检查及病情发展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同,故将它作为类风湿病的一种临床类型。本文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并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儿女,9岁。因发热1月余,于1979年11月15日入院。发热呈间歇性弛张热型,每日午后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次晨降至正常。伴轻咳、多汗,明显消瘦。意识清楚,精神萎靡,全身表浅淋巴结轻度肿大,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1厘米,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红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6岁,3个月前患变应性亚败血症,服用“强的松”、“阿斯匹林”规则治疗至今。入院前一天,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后转变为水疱疹,向心性分布,无脓疱疹及结痂,同时伴有发热。近期在学校内有“水痘”接触史。查体:T39.6℃,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红色斑丘疹、水疱疹,部分融合成大  相似文献   

4.
程颖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273-274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全身性综合征[1],多发于儿童,起病急,病程迁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于2009年7月收治1例变应性亚败血症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例1,男,11岁。间断发热三个半月,弛张热型,伴多汗、关节酸疼,反复三次出现疱疹样皮疹,阵发性上腹疼。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抗痨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9.4℃,心率12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90/30毫米汞柱。急性病容,心尖部可听到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2厘米,剑下4厘米,质软,有压疼。关节无红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12 000/mm~3),中性粒细胞83%,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34%,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166 000/mm~3,血沉136毫米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亚败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亚败血症(Subsepsis allergica)系一临床综合征。1943年Wissler首次报道,1946年Fachconi将此综合征命名为变应性亚败血症,国内1964年首次报道。以往认为本症多发生于小儿,但近年来成人病例有较多报道。以往由于对本症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较高。因此,现将本症概况作一简述,以期引起重视。 1 发病情况 以前认为本症儿童发病较多,但近年来成人发病亦不少见。据国内公开发表的不完全统计,在741例患者中儿童137例,成人492例,男358例,女383例,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年龄最小6周,最大74岁,18~45岁发病者543例,占总数的73.3%。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亚败血症,临床较少见。笔者曾治疗1例病人,3年来间断高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大,血  相似文献   

8.
胡云红 《临床荟萃》2008,23(14):1064-1064
患者,男,61岁,农民。主因发热40天入院。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以上,眼周及面部出现一过性皮疹。在当地医院按感染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体温不降。后又给予抗真菌药治疗,仍无明显好转。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查体:体温38.5℃,脉搏10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5/7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亚败血症(Subsepsisallerqica)又称WisslerFanconi综合症,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皮疹、关节肌肉酸痛为三大主症。本症抗菌治疗无效,激素虽可控制症状,但常有复发,长期应用且多副作用。我科1974~1996年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3O例,经22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IO例,女20例;年龄11~30岁。以青少年多见。1.2临床表现①30例均有长期发热病史,其中20例突然发热起病;5例开始低热,1周后出现高热;呈间歇性持续高热;5例呈弛张热;除5例多汗外,余多微汗。病人神志清楚,除轻度乏力…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亚败血症(Subsepsisallerqica)又称Wisgler—Fanconi综合征,临床上以反复长期发热、皮疹、关节肌肉酸痛为三大主症.本症抗菌治疗无效,激素虽可控制症状,但常有复发.长期应用且多副作用.我科1974~1992年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14例,经18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3~49岁.以青少年多见.1.2 临床表现①发热14例均因长期发热住院,其中12例突然高热起病,2例低热1周后出现高效,呈间歇性持续高热.5例呈弛张热,除3例多汗外,余多微汗.病人均神志清楚,除轻度乏力、头痛外无其它不适.③14例均有皮疹出现,其形态不定,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或呈充血性,压之退色,无痛痒,其中1例可见色素沉着;皮疹常随发热出现,热退疹亦退;多见于胸背部,颈、面、四肢、手足少见.③关节肌肉酸痛14例中9例关节痛,多出现于四肢大关节,有游走性,绝大多数无红肿,1例以小关节痛为主.肌肉、关节酸痛与发热呈正比,高热时关节痛较重,热退后则痛减.④其它:14例中10例咽部不同程度充血.2例扁桃体Ⅱ°肿大,9例淋巴结肿大,以颌、颈、腋、腹股沟多见,压痛阳性,2例肝脾肿大.1.3 实验室检查 本病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5~40×10~(?)/L,甚则出现核左移,有的轻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为主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变应性亚败血症为一少见病,临床表现与败血症类似。现将我院收治二例患者误诊误治情况报告如下:例1,男18岁,因贲门失驰缓症术后一月突然寒战、高烧、上腹不适两天于1986年4月10日再次入院。两天来开始低烧、继之寒战、高烧40℃,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二次水样物,无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合作急性病容,神志清楚、颈项不强直、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部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 患儿,男,8岁,因"支气管哮喘"于2010年4月22日门诊给予5%GS100 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静滴,滴速30滴/min,约10 min左右,患儿眉弓处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因为正值夏天深夜,值班护士怀疑为蚊子叮咬所致,继续观察,5 min后患儿耳廓后、手背出现多处皮疹,伴剧痒,值班护士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改输0.9%NS100 ml,并通知儿科医生.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患儿,男,8岁,因“支气管哮喘”于2010年4月22日门诊给予5%GS10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静滴,滴速30滴/min,约10min左右,患儿眉弓处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因为正值夏天深夜,值班护士怀疑为蚊子叮咬所致,继续观察,5min后患儿耳廓后、手背出现多处皮疹,伴剧痒,值班护士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改输0.9%NS100ml,并通知儿科医生。  相似文献   

17.
对变应性亚败血症误疹为支原体肺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9岁。以发热半月,咳嗽、咽痛1d入院。入院前半月因训练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C,以下午为著,晨起体温38℃左右,静脉滴注青霉素V800万U/d,3d后症状无缓解即自行停药,1周后症状加重,即收住入院治疗,入院前1d出现咳嗽,咽痛,咳白色无血粘痰,发热情况同前。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亚败血症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德新 《新医学》1994,25(12):640-641
变应性亚败血症16例误诊分析江苏启东市传染病医院,汇龙中心卫生院林德新变应性亚败血症(变亚败)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并且目前也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故诊断困难,易致误诊。近年来报道病例虽有所增多,但误诊病例...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亚败血症又名威-范综合征.自1943年发现以来,陆续有病例报道,以2~8岁小儿居多,中青年亦偶见报道,老年人则罕见.我院自1986年5月~1998年5月收治60岁以上患者共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亚败血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亚败血症系一临床综合征。临床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缩短确诊时间及减少误诊率 ,现将笔者于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变应性亚败血症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6岁 ,15~ 2 0岁 3例 ,~ 30岁 8例 ,~ 40岁 3例 ,~ 5 0岁 4例 ,>5 0岁 2例。入院后确诊时间 12d~ 80d ,平均 31d。1 2 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 发热 2 0例(10 0 % ) ,过高热 18例 ,畏寒 15例 ,热型多为间歇热及弛张热 ,以午后或傍晚发热多见。晨间体温降至正常。多数患者虽然反复高热 ,但一般情况较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