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针对国内现行《方剂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从章节分类体系方面提出了适应西方社会思维方式和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要的教材编写建议,以期编写出满足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求的国际标准化英文版《方剂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来稿初析舒晓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缉部北京100700)《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简称方剂学杂志)创刊甫一年,蒙各地学者大力支持,惠寄许多高质量的论文,为本刊增辉,也为继承发扬我国的中医药学的伟大事业贡献了可贵的劳动和智慧,在此...  相似文献   

3.
胡浩  吴依寒 《中医杂志》2006,47(6):466-467
分析了《方剂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编写《方剂学》教材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4.
<正> 本提要就如何复习《方剂学》,谈以下几个问题。熟读教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由上海科拎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五版《方剂学》教材,为自学考试的必读教材。故考生应以必读教材为主,逐章逐节加以钻研,深刻理解,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一定要反复阅读熟记,最好能背诵。因为考试命题,一般不会偏离教材。对于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查阅《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等工具书、有条件者可以参加自学考试辅导班或选读《方剂学》辅导材料。但是必须以主要精力学好教材和大纲掌握重点《方剂学》五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分绪言、上篇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教材关乎中医药教学与教育效果,关系中医药国际化教育成效。留学生《方剂学》教材存在类同中国学生、文化现象阐释缺如、不符合留学生思维与学习特点等不足,急需进行改革。作者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提升留学生临证处方能力,提出《方剂学》留学生教材应融入中国文化,挖掘配伍共性规律,建立用药模块,调整编排体例等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自从《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方剂的雏形后,方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的问世、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的诞生、盛唐时期大型方书的涌现,方剂本身日趋完善与丰富,使方剂学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不断深化方剂学的研究,并使其研究方法现代化,是广大中医药学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就方剂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将知识链理论引入《方剂学》教学中,便于学生对前期中医基础知识及同期或后期中医经典、临床知识链条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本文从教学目标、绘制思路、绘制要求、取得成效等4个方面探讨知识链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七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伤寒杂病论》有269首方,而七版《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323首方(又六版《方剂学》教材说314首方)。再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总论是关于学科概念、内涵特征、核心理论及基本技术的概括性论述。其内容不仅是方剂学的核心理论,也是课程知识逻辑化的基础,在教材编写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以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主要版本中的上篇总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方剂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探讨目前教材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剂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主干课程,其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备受中医学界关注。通过分析建国60多年来共7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的出版背景,介绍每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并与以往教材进行比较。《方剂学》各版统编教材均是在时代发展、学科进步以及教学改革的影响及需求下,由主管部门领导,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专家领头或共同完成。分析得出,一二版教材变化不大,三版教材由于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与其他版教材相比较变化较大,四版教材之后,教材格局相对稳定,只是章节以及方剂数量上稍作调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中药开发研究提供了战略性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全球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视大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从天然药物中开发研究新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 入世在即,中药开发与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入世后,我国中药企业将享受贸易的优惠待遇.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免遭贸易歧视,并可以将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仲裁机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概念的界定谈中医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应分为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中医的现状是继承不力、发展缓慢,其中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束缚中医发展的瓶颈。中医药要发展,一要打破自圆其说,二要向西医学习,三要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中医理念、中医知识、中医诊疗措施的接受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中医知识部分中医基本概念得分最高,而得分最低为中医诊断基本概念。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中医态度、中医知识、中医行为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医工程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后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舌、脉诊仪等为代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是中医工程学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四诊的数据化与客观化研究,使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阶段,从宏观走向微观,并与宏观相结合的阶段;同时应用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与预测研究,为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医工程学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诊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诊断智能系统和中医客观化诊察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中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前移日益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医的动态延展性;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内核,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动态涵盖性;同时,中医体系自身又浑然一体,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中医从对疾病的认识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具有动态的特征,体现了中医与中医文化的动态包容性。中医的概念溯源、文化内容与体系特点均可证明中医文化具有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特色的理论体系、独特而安全的疗效等特点赢得人类的共同喜爱。目前,中医学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正越来越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中医药现已经传播到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从业人员也已达到几十万人。伴随着针灸的广泛认可,中药的应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医教育和学术活动也发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1]。今后随着中医在国外信誉的不断提高、法律地位的确立和医疗保险等问题的解决,中医在国外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为全世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人体生命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药成分代谢研究中探析,结合系统生物学等现代学科理念,运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尤其是体外生物转化技术,可改善中药制剂的疗效与个体差异,提出新的中医药产业工程——中草药生物转化工程,以及相应的创新中药——生物中药。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转化与酶法转化技术在创新中药研发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方面论述中医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以突出中医院中医药诊疗环境特色,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药报刊出了于友华“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与“福建中医学院筹建纯中医诊疗中心”,对于中医现代化无疑是一种促进,福建省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创建纯中医诊疗中心,更让人重视。与时俱进,在中医现代化领域出现的多种模式,我们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去看待。中医学术、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技术确实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学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中允许各种理论与技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创新都应得到支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与学术争鸣,是中医学术与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协力攻关,是中医发展的又一前提,必须解决好中医现代化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为中医发展保驾护航。中医药制剂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中药与制剂脱节,中医处方权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等制剂权基本失去,中医重在疗效,只靠汤剂能体现疗效么?对中医来说,医药不分家,借药品安全,否定中医使用中药数千年的历史,使中医成为无源之水。传统中医制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大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中医开方,药房制剂或开方制剂一人兼任,中药自制剂伴随着中医走过了五千年,这就是中医的历史,‘中医重在疗效,医药互为依存,对中医来讲:医药不分家,这就是中医药的特殊性。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竞争,中医西化,用管理西药的一套方法去管理中药,造成中医和中药脱节,中药和制剂脱节,以前中医一个人能干的事,现在几个人干,近年来,中医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自剂权则失去,动辄上千万元的新药研制费是中医个人所不能胜任和承担的。临床中使用的片剂及注射剂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使中医创新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新制剂创新缓慢。一边是常用中药创新停滞,一边是尖端新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应该说;中医制剂权是制约中医发展及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传统丸散膏丹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两个方面,传统丸散膏丹是生存和现实问题,中药现代化是发展问题。处理好生存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障碍和影响中医信念与中医思维的不利因素分析,提出高等中医教育要培养"铁杆"杏林学子,首先必须确立和坚守中医思维,传道授业坚持不西化,要采取改革课程体系、实行本导制、熟读中医经典、早临床多实践、中西医结合其根应在中、培养多类型中医人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