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产程标准的实施,阴道分娩率增加,首次剖宫产率降低,但以胎儿窘迫、产程中发热为指征的产程中转剖宫产增加,产程中转剖宫产导致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阴道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影响分娩的各个因素中,孕妇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孕周、引产方式、胎膜早破和分娩镇痛等都是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有价值的指标,单一某因素的异常不一定会导致产程中转剖宫产,但多种影响因素叠加时,产妇虽无剖宫产指征,产程中发生中转剖宫产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产程中识别和关注中转剖宫产的高危因素,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现对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产程中转剖宫产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围生期结局。方法:随访并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7例PPP孕妇和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孕妇3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的PPP发生率为0.354%。107例PPP孕妇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占60.7%,部分性前置胎盘占30%,边缘性前置胎盘占9.3%。胎盘植入39例,胎盘植入发生率为0.1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史、居住地、剖宫产史、既往剖宫产医院为三级医院、分娩前经历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流产史、产次、剖宫产史为PPP发病的高危因素。居住地为城市、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PPP易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增加输血、子宫切除等风险,延长分娩后住院时间。PPP孕妇分娩的围生儿体重、胎龄均低于对照组,有较高的早产率(57.0%)、新生儿窒息率(14.0%),增加了围生儿死亡的风险。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多产次、多次剖宫产史是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居住于城市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社会因素剖宫产及剖宫产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3年1~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及非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1994、1999年和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均高于非社会因素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分别为54.53%、16.08%,与1994、1999年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003年产钳助产率为0.73%,低于1994、1999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并发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保证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时机与再次妊娠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及胎盘植入是否有关。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及剖宫产术后胎盘植入患者263例为病例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未发生胎盘植入及瘢痕妊娠的患者65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时机差异。结果病例组年龄(32.3±4.4)岁,产程中剖宫产33例(12.5%),1次剖宫产史者214例(81.4%),2次及以上剖宫产史者49例(18.6%);对照组年龄(32.0±4.3)岁,产程中剖宫产138例(21.2%),1次剖宫产史者621例(95.4%),2次及以上剖宫产史者30例(4.6%);两组患者产程中剖宫产比例以及次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产程中剖宫产是瘢痕妊娠和胎盘植入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1,P=0.019);≥2次剖宫产史是危险因素(OR=5.45,P0.001)。结论产程中行剖宫产较非产程中行剖宫产可能是再次妊娠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及胎盘植入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程中腰硬联合镇痛(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是否增加急诊剖宫产的风险。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分娩的进行阴道试产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3 456例,其中1 786例要求分娩镇痛并接受CSEA者为镇痛组,1 670例无镇痛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控制混杂变量后的急诊剖宫产与CSEA的相关性。结果 3 456例孕产妇中,急诊剖宫产338例(9.2%),其中镇痛组剖宫产率(12.3%,219/1 786)与对照组(7.1%,119/1 6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诊剖宫产指征:产程时间延长133例,胎头位置异常114例,宫颈扩张异常12例,胎儿窘迫79例。镇痛组难产率(9.5%,169/1786)和对照组(5.4%,90/1 6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痛组胎儿窘迫发生率(2.8%,50/1786)和对照组(1.7%,29/1 6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胎儿体质量、入产房时宫口扩张大小、羊水污染和产时CSEA是急诊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SEA增加剖宫产风险的OR值为1.427(95%CI:1.110~1.834)。结论 CSEA可能增加了产时急诊中转剖宫产的风险,除胎位异常和胎儿窘迫外,年龄、身高、胎儿体质量和入产房时宫口扩张大小与剖宫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全省5个市进行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2个市级、2个县级、2个乡级助产服务机构进行数据收集,每个机构收集100份剖宫产病例,共对2824份有效问卷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46.03%;不能忍受自然分娩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低龄、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入院至分娩时间≥24小时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P<0.01),脑力劳动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增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推广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和处置难产技术以及政策支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2年南京市10家医院剖宫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调查分析与剖宫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防治剖宫产后出血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就2002年3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在南京市10家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者有关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46例剖宫产分娩者产后24h平均出血量528 0ml;出血量≥500ml者447例,占39 .01%,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为81 .3%。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双胎、新生儿高体重与剖宫产后出血有关。结论: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前置胎盘、双胎和新生儿高体重孕妇是剖宫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11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我院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102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上半年剖宫产率46.5%,主要指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23.3%),社会因素(18.4%),头盆不称(18.3%),疤痕子宫(15.9%),臀位(9.9%),巨大儿(5.9%),宫缩异常(1.1%)。结论: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社会因素,已经成为我院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需提高处理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能力,提高引产和阴道助产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多方面努力;同时应对全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是生理过程,增强分娩自信心,以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产妇分娩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产妇分娩方式、过程及结局造成不良后果。剖宫产会改变子宫收缩,增加胎儿窘迫或产妇危险的发生率。术后腹胀是剖宫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麻醉药物作用、饮食不合理及术后下床活动较少等因素相关。术后腹胀会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增加死亡风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临床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加强重视,我国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其变化情况,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高危妊娠评估专家组,每例剖宫产者均需由专家组审批、核查;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制度,回顾性分析每周的剖宫产指征;正确对待经济利益,增加分娩镇痛项目及其他服务。结果:4年间不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顺位有所改变,其中社会因素从2009年的第2位降至2012年的第9位;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从68.0%降至46.5%。结论:剖宫产率过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综合、集体管理和行政干预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应予重视。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力均可威胁产妇生命。肉眼估计的出血量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 ,上海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精确测量剖宫产产后 2 4h内的出血量为 (4 94 34±2 11 16 )mL[1] ,主要是术中出血 ,所测出血量为目测法的2 4倍。因此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为5 87%~ 5 1 2 0 %不等。剖宫产的术中出血与手术指征、术式 (如子宫下段剖宫产出血为 12 0 4 % ,宫体剖宫产为4 1 6 6 % )、损伤、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经过时间等因素有关。1 切口因素1.1 出血原因切口裂伤 :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足月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前次阴道分娩单胎足月经产妇793例,其中剖宫产分娩115例(剖宫产组),经阴道分娩678例(阴道分娩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结果:经产妇剖宫产率为14.5%,剖宫产第一指征顺位分别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巨大胎儿、臀位、社会因素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是经产妇剖宫产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产时个性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作为人工流产手术的高危因素,不但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同时可能会增加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本文总结1995年~2000年我院420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者行人工流产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上述期间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2687例,其中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人工流产420例,占15.7%。420例疤痕子宫均为子宫下段剖宫术后,其中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年者72例,占17.1%;1~2年者198例,占47.1%;>2年者150例,占35.7%。停经天数最短49d,最长70d,平均58d。经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也随之增加。术后再次妊娠能否经阴道分娩已成为产科医生重视的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禁忌证、高危因素、注意事项、缩宫素的应用、影响因素、优越性及危险性等方面探讨阴道试产的可行性。研究证实,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妊娠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择期剖宫产与新生儿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报告指出,中国剖宫产率已达46.2%,是迄今文献报告中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且11.7%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1].显然没有指征的母亲要求的剖宫产是中国剖宫产率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美国的剖宫产率也从1996年的20.7%上升到2006年的31.1%[2],但主要原因是很多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放弃了阴道分娩.鉴于大部分前次剖宫产史的母亲都选择再次剖宫产[3],而且25%的初次剖宫产发生在临产之前[4],时机不当、指征不当的剖宫产势必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5].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854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61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7.14%,枕后位、胎先露高于+3cm、胎儿体重大于4000g、麻醉效果差者,子宫切口撕伤率明显增加。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麻醉效果与切口撕裂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前次剖宫产术后影响引产成功率的因素。作者将 4 2 9例前次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分为两个研究组 :阴道分娩组和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组。对孕妇的年龄、孕周、身高、体重 ,孕期增加的体重 ,前次剖宫产和此次生产的新生儿体重 ,入院时宫口扩张、宫颈消退的情况以及入院时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 4 2 9例中 ,有 334例 (77.9% )引产后经阴道分娩 ,95例 (2 2 .1% )再次行剖宫产结束妊娠。在 4 2 9例中 ,有 139例 (32 % )有引产的指征 ,另外 2 90例 (6 8% )为选择性引产。经统计分析表明 :前次剖宫产分娩且既往有阴道分娩史的…  相似文献   

18.
戴佳旸  郭璐  王圆圆  孔祥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80-786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报告CSD发生率或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和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5个国家6401例产妇,其中CSD患者1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SD整体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6个月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2%(95%CI 0.23~0.41)、33%(95%CI 0.25~0.42)、22%(95%CI 0.12~0.32),剖宫产次数增加(OR 3.65,95%CI 2.57~5.17)、产程延长(OR 1.73,95%CI 1.14~2.62)、胎膜早破(OR 2.93,95%CI 2.10~4.10)、子宫后位(OR 5.48,95%CI 3.05~9.84)、贫血(OR 3.32,95%CI 2.01~5.49)、胎数增加(OR 2.31,95%CI 1.09~4.92)、围产期感染(OR 15.96,95%CI 6.55~38.88)、子宫单层缝合(OR 18.5,95%CI 1.84~185.70)是剖宫产术后C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较高,现有证据表明,剖宫产次数增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子宫后位、贫血、胎数增加、围产期感染、子宫单层缝合均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CSD患病风险,医务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易患CSD产妇的产后随访及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孕龄期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也随之增加.术后再次妊娠能否经阴道分娩已成为产科医生重视的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从剖官产术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禁忌证、高危因素、注意事项、缩宫素的应用、影响因素、优越性及危险性等方面探讨阴道试产的可行性.研究证实,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妊娠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近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1992年为 2 1.1% ,2 0 0 1年上升至 5 7%。② 1992~ 1999年 ,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 1位 ,而近 2年 ,社会因素占第 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