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及术中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隐性失血应引起重视。作者查阅并总结了我院近4年来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隐性失血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老年髋部骨折后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其已经将骨折后的并发症降低,但是术后隐性失血仍不可忽视[1]。由于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弱,代偿功能差,因此术后的隐性失血往往是影响老年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老年髋部骨折微创治疗患者隐性失血进行了研究,探讨微创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  相似文献   

3.
丁志辉  曾兴  胡秀华  王丹 《江西医药》2021,56(11):1959-1961,1965
目的 评估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TriGen Inter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置钉后给予2g氨甲环酸溶于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对照组单纯予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比较2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术后5、28d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50.7±115.5)ml、(950.8±110.9)ml,隐性失血量(575.5±43.8)ml、(775.5±41.7)m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5.5±43.8)ml、(170.5±4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输血率为分别为11.4%、4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用药可明显降低老年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术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但以隐性失血量降低为主,显性失血降低不明显,且不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 对1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DHS(45例)、PFN-A(65例)和ABFH(42例)进行治疗.计算并比较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 PFN-A、DHS、ABFH组实际失血量分别约为1204、1011、949ml,隐性失血量约占实际失血量分别为80%、46%、36%.结论 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实际失血量显著高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7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骨折不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率达10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采取良好合理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管理、教授功能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指导患者合理康复训练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伴髋部骨折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治及护理方式选择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老年糖尿病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泽芹 《淮海医药》2021,39(1):49-5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某院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预后欠佳7例,预后良好55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围手术期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欠妥当、并发症预防不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那屈肝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中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度于我院骨科行PFNA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参照组(37例),比较两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且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那屈肝素不仅可以减少老年髋部骨折PFN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70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没有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髋骨不能愈合的情况,也无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髋骨不能愈合的有23例,发生并发症的有9例。观察组患者的髋骨愈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髋骨愈合率仅为39.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以此同时也能大幅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在切皮前15 min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滴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手术期间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恢复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负重时间、术后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恢复期间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86.55±2.45)、(25.04±3.54)、(74.65±4.52)、(66.21±13.42)、(252.45±25.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1.52±1.58)、(32.58±3.05)、(125.83±5.04)、(129.62±10.11)、(389.55±15.4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4.55±4.55)min,与对照组的(65....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5,(7):509-513
目的:探讨急诊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总结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PFN内固定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28例。计算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所有病例均经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811 m L,显性失血量92 m L,平均失血总量为903 m L。隐性失血和显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9.8%和10.2%,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不同性别组间以及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隐性失血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围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及时补充血容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髋臼骨折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保守治疗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多建议积极手术以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1].但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多伴基础病,髋部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如何优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增强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控制合并症、防治并发症等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2].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研究较为分散,现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性别及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5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B组35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及其与内固定方式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338.5±23.7)ml]明显低于B组[(445.8±16.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B组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显性失血量[(197.2±17.9) ml]高于B组[(125.7±13.1)ml],总失血量[(535.8±16.7) ml]低于B组[(572.2±15.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3.027,P=0.040)及内固定方式(OR=2.323,P=0.043)与隐性失血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女性患者,行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性别及内固定方式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本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6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心理疏导、护理,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接受手术,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作用发生髋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大多并存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本科收治的13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发现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均为静脉血栓症发生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取不同的一般预防加机械预防加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措施,并认识实施到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护理效果,无一例静脉血栓症发生,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3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护理。结果本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指导,其中显效的有32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高达88.7%。结论重视老年患者引起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积极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一大病因.而髋部骨折的许多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肺部感染、心肺脑栓塞等已成为严重影响髋部骨折恢复的障碍,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3例进行交流、规范的心理疏导、配合康复训练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