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景:近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的:探讨我国UC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78年4月~2006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确诊为U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7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1,中位年龄为40岁,平均病程3.1年。UC患者的黏液血便发生率最高(71.3%).其次为腹泻(53.8%)和腹痛(52.3%)。病变以直乙结肠炎(29.1%)和直肠炎(21.1%)为主。临床分型以初发型(44.4%)和慢性复发型(36.4%)为主,其次为慢性持续型(16.4%),暴发型仅占2.8%。病情以轻度(33.6%)和中度(48.3%)为主,重度仅占18.0%。治疗药物主要为单纯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41.5%)和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联用糖皮质激素(37.0%).单纯内科治疗的有效率为94.1%,无效7例(5.2%),死亡1例(0.7%)。结论:我国UC患者的特点与国外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是以直乙结肠炎为主,轻中度病变居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较少。大多数轻中度UC患者以局部病变为主,且局部治疗效果较好,重度UC患者多为全结肠炎,以全身治疗为主;需行结肠切除、癌变和死亡病例少见.  相似文献   

2.
国产5-氨基水杨酸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国产 5 氨基水杨酸 (5 ASA)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该药的口服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方案 ,将 1 2 9例UC患者随机分为5 ASA肠溶片试验组 (6 5例 ,2 .4 g/d)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对照组 (6 4例 ,4 .0g/d) ,疗程均为6周。治疗第 8天 ,随机抽取试验组 1 3例和对照组 1 2例UC患者血清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清 5 ASA及其代谢产物Ac 5 ASA的稳态血药浓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肠镜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 ,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际完成研究者 1 2 0例 (5 ASA组 6 1例 ,SASP组 5 9例 ) ,两组各有 4例失访 ,SASP组有 1例因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中途退出。 5 ASA肠溶片组和SASP组治疗U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0 5 %和 6 7.79%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ASA肠溶片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SASP (2 9.5 1 %比 1 3.31 % ,P <0 .0 5 )。 5 ASA肠溶片组和SASP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 1 1 .4 8%和 2 3.33%。 5 ASA组和SASP组的血清 5 ASA浓度分别为 (0 .0 32± 0 .0 0 8) μg/ml和 (0 .0 4 1± 0 .0 0 5 ) μg/ml(P >0 .0 5 )。 结论  5 ASA肠溶片治疗UC总有效率与SASP相仿 ,但对UC的完  相似文献   

3.
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ic acid)制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迄今,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前药,包括最常用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等(表1);②美沙拉秦制。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144只(体重2.0~2.2kg),分为空白对照组、硝笨吡啶组、消心痛组、L-精氨酸组和高胆固醇组。预防性给药90天,治疗性给药是在预防性给药的基础上停喂胆固醇,其余处理因素不变,再观察90天。结果发现喂养1、1.5和2g/kgL-精氨酸均能减少高胆固醇血症所诱导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硝笨吡啶组和消心痛组的病变重于L-精氨酸用药组,但比高胆固醇组轻。L-精氨酸(1g/kg)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优于硝苯吡啶(1.44mg/kg)及消心痛(2.88mg/kg)。以上结果表明,L-精氨酸有显著的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硝苯吡啶和消心痛也有类似作用,但效果不及L-精氨酸。  相似文献   

5.
陈瑞红  李远发  杨新  夏冰 《胃肠病学》2012,17(4):221-225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微生态制剂在U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对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UC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截至2011.8)、MEDLINE(1966.11~2011.8)、EMBASE(1975.10-2011.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11.8)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4-2011.8)等数据库.纳入微生态制剂组(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与对照组(标准方案联合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4.2软件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包括533例患者。微生态制剂组的UC临床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OR分别为2.48(95%CI:1.54-4.00)和7.38(95%CI:1.65~33.06),临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OR=2.64.95%CI:0.46~5.88),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5。0.87)。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对诱导和维持UC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对脑缺血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溶剂组(26只)、ASA组(12只),根据再灌注时间将每组再分为24、72h两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24、72h模型。ASA组大鼠于再灌注同时灌胃给予ASA,60mg/kg(60mgASA加0.05ml无水乙醇助溶,用中性PBS液定容至10m1),1ml/100g。溶剂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5%无水乙醇PBS溶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ATP)含量,无机磷法测定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及乳酸含量。结果①ASA组大鼠再灌注24、72hATP含量为(27.7±3.5)、(29.7±2.5)μml/g(湿重);Na+-K+-ATP酶为(8.6±0.9)、(7.8±0.6)μmol·mg-1·h-1;Ca2+-ATP酶为(6.1±0.8)、(6.6±0.7)μmol·mg-1·h-1,与溶剂组大鼠的(10.3±1.0)、(4.6±0.8)μmol/g(湿重),(4.5±0.7)、(5.8±0.8)及(4.5±0.4)、(2.5±0.5)μmol·mg-1·h-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Ca2+ATP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4.3±0.5)、(4.6±0.3)μmol·mg-1·h-1]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SA组再灌注24、72h乳酸含量为(0.68±0.25)、(0.62±0.15)mmol/g(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为(9769±957)、(9677±532)U/g(蛋白);与溶剂组大鼠的(0.42±0.12)、(0.33±0.16)mmol/g(蛋白),(4033±723)、(5902±689)U/g(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的(0.58±0.19)、(0.61±0.23)mmol/g(蛋白),(9430±273)、(9382±375)U/g(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损伤24和72h大鼠脑组织均有明显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运用新的检测技术和药物干预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P-选择素的变化,探索川芎嗪用于治疗UC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川芎嗪培养给药组(分别予川芎嗪0.5mg/ml、1mg/ml和2mg/m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恶唑酮灌肠后第3天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处死小鼠,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培养给药,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P-选择素在SMC、LPMC和PBMC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模型组、低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在SMC和LPMC中,中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选择素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强.川芎嗪具有抑制P-选择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地止泻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4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双地止泻颗粒2包/次,4次/d治疗;对照组24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片1.0g/次,4次/d;痢特灵片0.2g/次,3次/d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地止泻颗粒治疗UC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丁、左旋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加用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vaccae,微卡),对照组患者不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疗程共18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18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痰抗酸菌涂片阴性同时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涂阴培阴)分别为74.5%(73/98)和72.5%(66/91),(X^2=0.09,P=0.75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显效率分别为72.5%(71/98)和47.3%(4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P=0.0004,P〉0.05);有效率分别为90.8%(89/98)和82.4%(7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0886,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3.3%(27/81)和22.1%(1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F=1.52,P=0.1294,P〉0.05)。免疫学指标CD8在治疗6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D3治疗后与治疗前免疫指标差值在3个月和9个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CD4,CD4/CD8,NK细胞,IL-2R各治疗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近似,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均有明确的疗效,具有有效的杀菌、抑菌作用,加用免疫调节剂在促进病灶吸收、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现在对传统治疗药物的评价和应用 1.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激素这两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仍具核心的主力地位。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安全、耐受性良好,现仍为首选的一线药物。有资料分析表明,对远端UC,局部给予氨基水杨酸(5-ASA)是最佳方法,效果较口服为佳。不含磺胺的新型5-ASA(美沙拉嗪、奥沙拉嗪、Balsalazide)较之柳氮磺胺吡啶(SASP)更易被耐受,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海豹油对家兔血脂、脂质过氧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喂饲高胆固醇食物和猪油的办法建立16只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海豹油组(高脂词料+海豹油)和对照组(高脂饲料)。结果:连续给药8周后,海豹油组较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1,<0.05),高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P<0.01)。结论:海豹油对心血管病防治和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人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60例腹部外科老年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先静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A组咪唑安定0.2mg/kg,B组异丙酚1.5mg/kg,C组咪唑安定0.1mg/kg和异丙酚1.0mg/kg麻醉诱导,注药在1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显效时间,循环的变化;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的PRA、AngⅡ值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显效时间C组较A组短(P〈0.05),与B组相似(P〉0.05);与T0相比,三组PRA、AngⅡ于T1、T2、T3各时点值呈下降趋势,T1时下降明显(P〈0.05),T2时A组PRA、AngⅡ值升高显著(P〈0.05),显著高于B、C组同期值(P〈0.05)。与T0比较,A组在T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明显上升(P〈0.05),B组在T1MAP和HR明显下降(P〈0.05),C组循环变化轻微(P〉0.05)。血氧饱和度SPO2保持在97%~100%。结论 咪唑寄帘和导丙酚佰用县参年^麻醉诱导的理稠古法。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联合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5-氨基水杨酸(ASA)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纳入2004年7—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1个月内未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例,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前后行血粪常规、肝肾功能、结肠镜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5-ASA 2g/d;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mg/d,临床观察期4周,4周后乙状结肠镜复查,进行疾病活动度、组织学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上皮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F-κB p65的表达。结果UC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在治疗组由平均5.87下降到1.86,完全缓解率为71.4%,部分缓解率为23.8%;对照组从6.05下降到2.57,完全缓解率为57.1%,部分缓解率为19.0%。组织学分级下降也高于对照组;PPARγ表达明显增加,NF—κB核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与5-ASA或柳氮磺吡啶联合应用较后者单独应用能够提高UC的治疗效果;UC时PPARγ表达降低,PPARγ配体可促进其表达增加;PPARγ缓解结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完成,并可能代表UC治疗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含替诺福韦(TDF)与克力芝(LPV/r)方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对艾滋病(HIV/AIDS)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接受二线方案治疗(TDF组:TDF+LPV/r+3TC)的HIV/AIDS病人,以及1:1匹配的初治HIV/AIDS病人(对照组:D4T/AZT+NVP+3TC),检测基线及48周时的CD,T淋巴细胞计数,血浆HIV-1病毒载量,并在基线及给药后4、8、12、24、36、48周随访肾功能。结果治疗48周后,TDF组的血肌酐(Scr)显著高于对照组(79/zmol/LVS.69.7/amol/L,P〈0.001),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低于对照组(84.1mL/minVS.93.2mL/min,P=0.012)。与基线相比,48周时TDF组Ccr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6.7mL/minVS.4.6mL/min,P=0.002),且Ccr在用药最初的4周下降最为明显。结论含TDF与LPV/r方案的HAART,可导致HIV/AIDs病人Ccr下降,应对接受该方案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肾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NP-470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C6细胞,建立动物荷瘤模型。荷瘤后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肿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0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TNP-470组(TNP-47030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顺铂组(顺铂5mg/kg每周2次,共4次腹腔内注射)、联合给药组(TNP-47015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6次;同时顺铂2.5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4次),每组15只。观察不同的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P-470治疗组肿瘤重量及最大横径显著降低(P〈0.001);TNP-470治疗组及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NP-470治疗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TNP-470治疗组、联合给药组及顺铂治疗组G2/M期、S期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肿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和顺铂治疗组及TNP-70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NP-470治疗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结论TNP-470是一种对胶质瘤有明显疗效的化疗药物,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重量减轻,同时对大鼠本身体重影响小,行为学症状改变出现较少,疗效明显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胶体金CWSAg-DIPSTICK在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g)、尾蚴抗原(CeAg)为诊断抗原,采用胶体金CWSAg-DIPSTICK对325例血吸虫病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28例,慢性血吸虫病297例),79例肝吸虫病人,157例囊虫病人,184例旋毛虫病人,165例肝炎病人,481例肺结核病人,876例普通就诊者以及518例正常人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胶体金CWSAg-DIPSTICK操作时间为2-5min,阳性检出率为(97.31%-100%)。其中慢性血吸虫病97.31%(289/297),急性血吸虫病100%(28/28);交叉反应率为0.62%-4.89%,其中,肺吸虫病1.96%(3/153),肝吸虫病1.33%(1/75),囊虫病0.64%(3/153),旋毛虫病4.89%(9/184),肝炎1.21%(2/165),结核病0.62%(3/481);假阳性率为0.19%-1.25%,其中,寄生虫病特检门诊普通就诊者1.25%(11/876)、正常人0.19%(1/518)。结论:胶体金日本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具有特异性较强,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敏感性较高,假阳性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肝方对诱发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l)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方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先后用AFB,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0.6g/ml,0.3g/m1)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荆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肝细胞增生灶的数量和大小(个/cm^2、mm^2/个、mm^2/cm^2)。结果: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诱发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具有预防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肝冲剂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肝冲剂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清肝冲剂治疗组小鼠于造模2h后用清肝冲剂灌胃给药连续3d,然后检测肝功能,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CCl4及D-氨基半乳糖造模后,造成小鼠急性肝脏损伤,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用清肝冲剂治疗3d后,CCl4模型治疗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酸(AST)较CCl4模型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氨基半乳糖模型给药组的小鼠AST、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G)等肝功能指标与D-氨基半乳糖模型组比较都有明显的改善(P<0.01)。病理观察清肝冲剂治疗组小鼠肝细胞变性、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清肝冲剂对CCl4和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0mg,1次/日)组,培多普利(4mg,1次/日)组,结果:服药后2,4,6,8,12周,(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均有显差异(P<0.05)。(2)舒张压正常率:氯沙坦组92%,培多普利组87.5%,(3)不良反应;氯沙坦组仅1例轻度头晕,培多普利组9例咳嗽(30%),被迫中断治疗6例(20%),结论:氯沙坦和培多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培多普利,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近年多项研究证明NOD2/CARD15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3个SNP(R702W、G908R和3020ins C)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探讨NOD2/CARD15基因SNP与中国人CD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与CD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CD患者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0例,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基因全部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根据结果分析其突变与CD病变特点的关系。结果:CD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未检出3个西方人常见的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位点。CD组的P268S突变率显著高于UC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5例P268S突变的CD患者病变均位于回肠(P〈0.01),4例发病年龄≤20岁(P〈0.01),且均并发肠腔狭窄(P〈0.01)。结论:中国人CD患者中存在NOD2/CARD15基因P268S突变,且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并发症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