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不和则卧不安"治验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愈“失眠”证数例,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并非皆因实证所致,虚实夹杂者更为多见。临床治疗多采用健脾益气、平肝和胃之法,并选用安神宁心之品,疗效显著。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2.
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理,探讨其与中医失眠“阴阳说”“神主说”“营卫说”“气血说”等观点的相关性及其内涵,剖析“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在中医失眠学说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强调在失眠临床诊治中,  相似文献   

3.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长期以来被误解为因胃肠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睡眠不好。笔者载思之余 ,勉图蚊负 ,对该句试作诠释 ,以就教于大方之家。“逆调”者 ,失调之谓也 ,也即逆乱之意。张志聪曰 :“调 ,和也 ,顺也 ,言人之阴阳水火 ,营卫气血 ,表里上下 ,皆当和调 ,逆调则为病矣。”该篇主要论述因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营卫、脏腑、经络功能逆乱失调而致的寒热、逆乱等病证。经文如下 :“帝曰 :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 ,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卧而…  相似文献   

4.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哮喘辽宁中医学院(110032)张庆荣,赵世芬关键词胃不和,哮喘,健脾和胃“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在大多数中医内科书(包括五版本科教材)以及《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  相似文献   

5.
漫谈"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法、方、药的角度阐述了《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的指导意义。生理上 ,胃和脾健 ,化源充足 ,中焦斡旋 ,则神得所养 ,阴阳相交 ,而得安寐 ;病理上 ,胃不和 ,生化乏源 ,则营气不足 ,心神失养 ,或升降失职 ,则邪气内扰 ,心神不安 ,均可导致不寐 ;治疗上 ,将和胃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全过程中 ,并根据邪气内扰和营气不足的孰多孰少 ,分别选方用药 ,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河北省涞水县医院 (074100)刘兴武关键词胃失和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  相似文献   

7.
回顾近年国内从"和胃"入手论治失眠文献,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求论证"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辨治失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汤皓 《江苏中医药》2015,47(5):11-13
早在《素问·逆调论》就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宿食痰火阻滞、劳倦思虑过度,均可以导致不寐。现代研究发现,脑肠肽如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松果体素等分泌异常,也可导致不寐。研究"胃不和则卧不安",可以为临床辨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回顾近年国内"胃不和则卧不安"相关文献,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辨治失眠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求论证"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渊源。  相似文献   

10.
浅议“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现多将之作为“失眠”的一个病机。本文结合《内经》对脾胃生理、睡眠机理、“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浅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始于《内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在历史的演变中,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对该理论有着不同的阐释和见解,在诊治方面双方各有优势,亦各有不足。本文主要阐述及分析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相关医家对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玮  王秀英 《陕西中医》2007,28(6):662-663
目的:观察自拟养心安神汤治疗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采用自拟养心安神汤(黄芪、当归、生地、通草、生甘草、竹叶);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安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6%,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养血清心安神法治疗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14.
从胃的解剖特征、胃的生理特征、胃与胃外事物的关系特征、胃的病证病机、胃病的治则治法。对《内经》胃腑理论作了研究。指出:防治胃病,必须考虑自然界、社会、胃本身特点,胃与人体其他脏腑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6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采取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6.67%,P0.05。观察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复发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采用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有效降低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包括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的22例患者采用电针廉泉、人迎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星期后进行睡眠监测、P300检测、ESS嗜睡量表、蒙特利尔量表评价,治疗后1年进行ESS嗜睡量表、蒙特利尔量表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2例OSAHS患者电针治疗后呼吸暂停指数明显下降(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值明显上升(P<0.05),P300潜伏期及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ESS嗜睡量表评价分数明显降低(P<0.01),蒙特利尔量表评价分数明显升高(P<0.01)。1年后随访22例,完成16例,脱落6例,1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年后ESS嗜睡量表、蒙特利尔量表评价分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较治疗6星期后亦无明显变化(P>0.05),但蒙特利尔量表记忆单项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电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减少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提高最低血氧饱和度,缩短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嗜睡程度。1年后的随访,远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 70例FD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5例和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5例。A组针刺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针刺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均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 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均每日1次,9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心理、躯体、物质和社会各项目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对FD患者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改善作用,但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在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平衡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两组所有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6.4%,明显优于对照组78.6%,(P0.05)。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治疗上起到辅助作用,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阙穴贴敷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整复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组和c组同时进行48 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组和C组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浓度变化.结果 三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均呈典型的昼夜节律性(A组和C组P<0.01.B组P<0.05).A组峰值为158.377,大约出现在10:56;B组峰值291.529,出现在19:44左右;C组峰值255.964,出现在17:06左右.B组与A组相比峰相位出现了明显的偏移,C组的峰相位较B组有所恢复.A组的5-羟色胺(5-HT)有典型的近似昼夜节律性(P<0.01),B组和C组的节律消失(P>0.05).A组峰值为196.563,大约出现在13:10.结论 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调整人体紊乱的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紊乱的节律的恢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抗昼夜节律紊乱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