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亲,母婴传播应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常规免疫预防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分娩与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899名,到院参与的母亲230名,儿童250名,检测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名母亲注射与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为65.63%、78.29%;250名儿童中母亲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抗-HBs阳性率77.14%、7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不同喂养方式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婴儿经免疫预防后几乎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产妇孕晚期使用HBIG,分娩及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抗体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子女的免疫效果.方法 326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及其分娩的375例子女纳入本研究,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免疫预防措施和喂养方式,并进行HBV标志物比较.结果 375例子女均在出生12h内使用了HBIG,352例(93.9%)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HepB,23例(6.1%)均因存在各种新生儿疾病而延迟,但分别在出生后7 ~42 d进行补接种.236例行脐带血检测HBV标志物,39例(16.5%)HBsAg阳性,197例(83.5%)HBsAg阴性,脐带血HBsAg阳性与阴性子女抗-HBs阳性率及抗-HBs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使用HBIG与未使用HBIG母亲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5%(47/74),59.8%(180/301);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5.2%(103/158),57.1%(124/217),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2.0%(119/192),58.9%(63/107),59.2%(45/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的子女经正规的HBIG联合HepB免疫预防后,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对子女HepB的免疫应答与HBV的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1.17%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8%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 a内连续进行抗-HBs和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5 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 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 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 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赵艳  郝小姣 《上海预防医学》2012,(11):587-589,60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现状,为优生优育的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32例产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乙肝核心抗原(HBe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HBV阳性孕妇共236例,占孕妇数的37.34%,其中HBsAg阳性者93例,占39.41%。在对应的236例新生儿脐带血中,HBV阳性56例,阳性率为23.73%,其中男婴30例,占男婴总数的22.90%,女婴26例,占女婴总数的24.76%。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38%。143例剖宫产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32例,阳性率为22.38%,93例阴道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HBV阳性24例,阳性率为25.80%。[结论]胎盘可以阻止部分HBV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HBV阳性率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Pre-S1Ag)表达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6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1月龄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两项指标。结果新生儿出生24 h Pre-S1Ag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8%(14/165)、11.52%(19/165),1月龄为6.06%(10/165)、6.67%(11/165)。结论新生儿24 h血Pre-S1Ag阳性可作为HBV新生儿感染的筛检指标,新生儿30 d血Pre-S1Ag阳性可作为HBV新生儿感染的确认指标。  相似文献   

7.
预防免疫对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彩霞  靳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89-1590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6年1月,100例孕妇丈夫血清HBV DNA( ),孕前抗-HBs( )孕妇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根据孕期是否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分2组:Ⅰ组孕期自孕24周产检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至分娩,Ⅱ组孕期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另筛选出孕妇无各种肝炎病毒感染,而丈夫血清HBV DNA( )的病例为对照组(Ⅲ组)。3组病例新生儿出生时均抽脐带血检测HBV DNA及抗-HBs。[结果]观察组Ⅰ组新生儿抗-HBs( ),阳性率为56.00%(28/50),观察组Ⅱ组新生儿抗-HBs( )阳性率为52.00%(26/50);对照组新生儿抗-HBs( )为O(0/45)无一例阳性。观察组抗-HBs(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脐血HBV-DNA( )16.00%(8/50),Ⅱ组有18.22%(9/50),Ⅲ组有42.22%(19/4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成功获得抗-HBs( ),可有效阻断父婴传播;孕期加用HBIG未能进一步阻断父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11年的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于免疫后11年进行随访,采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开始对乙型肝炎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监测。结果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为0.54%,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8.05%(95%可信区间为85.17%~91.17%)。接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远期保护效果,免疫人群尚无再免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仁和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仁和区2004及2005年饮食服务行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和经常性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方法]ELISA试剂盒测定法.[结果]2004年饮食服务行业人员体检4204人,HBsAg阳性率为5.4%,2005年体检4236人,阳性率为5.2%;2004年HBsAg和抗-HBs或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占5.6%,2005年占4.1%;2004年抗-HBc阳性占93.4%,2005年占89.2%.[结论]我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常认为抗原抗体同时阳性不会出现的结论有待探讨;抗-HBc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之一;实验室应准确检出传染源,以利于对其进行控制,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彦  范辉忠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29-229,231
[目的]了解本地区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2001~2004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LA法).[结果][1]2001~2004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X2=22.91,P<0.01);[2]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7,P<0.01);[3]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需进一步观察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济阳县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情况。方法2003年11月在济南市济阳县开展了15~40岁人群HBV感染标志分布的横断面调查,共采集合格外周静脉血1994人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结果15~40岁人群HBsAg、抗-HBs、抗-HBc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52%、24.77%、30.99%和43.63%。HBsAg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BsAg感染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济阳县15~40岁人群HBsAg的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我们未来应加强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同时,加强高危人群和成人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衢州市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掌握衢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市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自然人群62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结果衢州市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78%、46.23%和24.56%;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低于15~59岁人群。1~4岁、5~9岁和10~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61%、97.30%和91.46%;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53%、72.97%和34.1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0.89%)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11.64%)。结论衢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特别是15岁以下年龄组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取得明显成效,但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的感染特点,探讨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和抗-HBc检出的相关性,为制订ASC的管理措施和消除乙肝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 1 211份HBsAg阳性血清来源于2000年1~12月到我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筛选出的ASC。HBsAg、HBeAg、抗-HBe、抗-HBc检测利用ELASA法。结果 HBeAg、抗-HBe、抗-HBc阳性分别为39.31%、37.16%、67.71%,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关系密切,HBeAg以高滴度为主,抗-HBe 则多分布在低滴度者中,抗-HBc的检出随HBsAg滴度的升高而升高;30岁以下青年人中HBeAg检出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中壮年,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sAg滴度高低与HBV传染性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Hepatitis B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frica and Asia because the prevalence of HBs antigen carriers is high. In Ivory Coast, the prevalence of HBs antigen carriers is more than 8% (6 to 29%). In these countries, in which hepatitis B is highly endemic, most infection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occur during early childhood. The chronic carriage of HBV was found to be common in children, who played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high level of endemicity in these areas. Vaccines against HBV are effective and their introduction as part of the Expanded Program of Immunization (EPI), as recommended by the WHO, is feasible.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Bs antigen in pregnant women and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maternal transmission of HBV to the fetu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HBs antigen screen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immunization of babies in the Ivory Coast.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August 1995 and February 1996, 395 women in the last three months of pregnancy (age 25 +/- 6.9 years) were screened for HBs antigen. Those testing positive were also screened for HBe antigen. Transmission of HBV in utero was studied with 322 mothers and their offspring. HBs antigen was assayed in the cord blood of the offspring of HBs antigen-positive mothers. If the test for HBs antigen was positive, HBe antigen was also assayed. Second-generation ELISA tests (MONOLISA HBs Ag and MONOLISA HBe Ag from Sanofi Pasteur) were used. Babies from HBs antigen-positive mothers were vaccinated at birth with three doses of GenHevac B.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的感染特点,探讨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和抗-HBc检出的相关性,为制订ASC的管理措施和消除乙肝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1201份HBsAg阳性血清来源于2001年1~12月到我站预防医学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筛选出的ASC。HBsAg、HBeAg、抗-HBe、抗-HBc,检测利用ELASA法。[结果]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9.13%、37.46%、67.44%,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关系密切,HBeAg以高滴度为主,抗-HBe则多分布在低滴度者中,而HBsAg滴度的高低与抗-HBc检出关系不大;30岁以下青年人中HBeAg检出明显高于30岁以上中壮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滴度高低与HBV传染性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3家大型建筑工地外来民工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建筑工地外来民工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大型建筑工地3家,对所有的外来民工781人收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G、抗-HEV IgG、HBsAg、抗-HBs、抗-HBc;对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标本进一步检测HBeAg。[结果]781人中抗-HAV IgG阳性率为72.86%,高于本市居民61.40%的水平,抗-HEV IgG阳性率为3.33%。HBV感染率为55.31%,其中HBsAg阳性率(7.94%)和抗-HBc阳性率(24.58%)高于本市居民的3.94%和7.89%,抗-HBs阳性率为41.74%;HBsAg阳性合并抗-HBc阳性率为7.55%,HBsAg和HBeAg双阳性感染率为2.18%。各型肝炎病毒存在混合重叠感染,占27.14%,其中HBV混合感染HAV、HEV及HAV和HEV的分别占24.32%、0.64%和1.15%,HAV和HEV重叠感染占1.02%。[结论]外来民工存在水平不等的HAV、HEV、HBV感染,其中HAV和HB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部门应制定外来民工健康体检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小学生大规模乙型肝疫苗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未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的6-18岁中小学生1829名,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大规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结果]对HBsAg,抗-HBs和抗-HBc全阴性者,接种疫苗1a后,抗-HBs阳性率为70.55%,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56%和1.96%,该人群接种前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为63.31%,接种后为85.51%,抗-HBs阳性率在接种后1a无明显变化.[结论]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乙型肝炎高保护性,低感染状态。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2005年8-10月,在克拉玛依市选取7个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237名血清乙肝病毒(HBV)感染指标全部阴性身体健康者,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3个月测定血清抗-HBs。[结果]抗-HBs阳转率为77.22%。抗-HBs阳转率〈1岁为87.50%,1-17岁为76.19%,18岁以上为70.79%(P〉0.05)。标化抗-HBs阳转率女性为81.12%,男性为65.30%(P〈0.01);O型血者为74.45%,A型者为79.07%,B型者为71.16%,AB型者为46.70%(P〉0.05)。[结论]乙肝疫苗对健康人群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抗-HBs阳转率的高低与血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某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在某部防疫队体检的解放军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004-2010年累计检测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9008名,检出HBV感染者7569人,年均感染率为39.82%,各年感染率分别为52.81%、52.66%、45.76%、42.95%、28.73%、28.25%、27.62%(P〈0.0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年均阳性率分别为5.12%、35.23%、2.08%、5.96%、6.01%。HBV年均感染率,男性、女性分别为45.88%、28.58%,农村籍、城镇籍的分别为43.47%、25.10%,公共场所、食品从业人员分别为45.92%、21.02%,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分别为12.36%、5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12672名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中,单纯HBsAg阳性的占6.91%,单纯HBeAg阳性的占2.71%,单纯抗-HBe阳性的占7.40%,单纯抗HBc阳性者占6.64%,抗-HBe、抗-HBc阳性的占4.60%,“小三阳”占2.51%,“大三阳”占2.11%。[结论]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