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氨甲酰蛋白(Carp)抗体水平,探讨其对RA的诊断和评估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组(102例)、非RA组(55例)及健康对照组(83名)血清抗Carp Ig G抗体、抗Carp Ig A抗体水平,分析这2个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及其与RA患者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抗Carp Ig G抗体的水平为(8.60±2.64)U/L,阳性率为42.16%,抗Carp Ig A抗体的水平为(6.65±3.09)U/L,阳性率为46.08%,均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抗环瓜氨酸肽(CCP)阴性的RA患者抗Carp 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46.67%,抗Carp Ig A抗体的阳性率为33.33%。抗Carp Ig G抗体阳性组Ig G、Ig A和Ig M水平与抗Carp Ig G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arp Ig A抗体阳性组Ig G、Ig A、Ig M和补体(C)4水平明显高于抗Carp Ig A抗体阴性组(P0.05)。抗Carp Ig G抗体与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抗Carp Ig A抗体与抗CCP抗体和RF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抗Carp抗体是一种新的对RA有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特别是其对于抗CCP抗体阴性RA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RA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根据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进行分组统计,并与病情活动程度的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活动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稳定组患者补体C3、C4较活动期患者更低。年龄、性别、病程等多因素校正后,IgA、C3与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多个指标相关,与DAS28的相关性独立于CRP。结论 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可辅助诊断RA和判断病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3.
《临床检验杂志》2020,(4):290-290
对于以下医学检验工作者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本刊允许在论文撰写中直接使用其缩略语,可以不标注中文。磷酸盐缓冲液(PBS)白细胞介素(I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糖核酸(RNA)肿瘤坏死因子(TNF)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脱氧核糖核酸(DNA)干扰素(IFN)抗HBsAg抗体(抗HBs)聚合酶链反应(PCR)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HBeAg抗体(抗HB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HBcAg抗体(抗HBc)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关节炎(R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免疫球蛋白A(Ig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红细胞(RBC)免疫球蛋白M(IgM)甲型肝炎病毒(HAV)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D(IgD)乙型肝炎病毒(HBV)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E(IgE)丙型肝炎病毒(HCV).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抗CCP抗体在不同中医证候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101例RA住院患者资料,观察其抗CCP抗体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抗溶血性链球菌"O"(ASO)、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的关系。结果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证、痰瘀互结证、风寒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四个中医证候中,在湿热痹阻证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抗CCP抗体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hs-CRP呈正相关(P0.05),与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P0.01)、与RF、ASO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升高显著,且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在中医证型中的湿热痹阻证中的阳性率升高明显,可作为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以下医学检验工作者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本刊允许在论文撰写中直接使用其缩略语,可以不标注中文。磷酸盐缓冲液(PBS)白细胞介素(I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 g)核糖核酸(RNA)肿瘤坏死因子(TNF)乙型肝炎e抗原(HBeA g)脱氧核糖核酸(DNA)干扰素(IFN)抗HBsA g抗体(抗HBs)聚合酶链反应(PCR)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HBeA g抗体(抗HB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HBcA g抗体(抗HBc)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关节炎(R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免疫球蛋白A(Ig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红细胞(RBC)免疫球蛋白M(IgM)甲型肝炎病毒(HAV)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D(IgD)乙型肝炎病毒(HBV)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E(IgE)丙型肝炎病毒(HCV)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联合方案(利妥昔单抗+GDP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52例接受GD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52例实施利妥昔单抗联合GD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后8周评估疗效与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及补体C3、C4指标]。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59.62%)较对照组总有效率(36.54%)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后Ig A、Ig M、Ig G及补体C3、C4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组间相比,研究组Ig A、Ig M、Ig G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研究组补体C3、C4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8%)与对照组(55.77%)相当(P&g...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42-843
我院风湿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1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上述242名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2组实验人员的三种免疫球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3、C4、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含量变化,以此来具体明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相关因素及其重要作用。结果:试验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变化均显著对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P<0.05)。且与免疫球蛋白Ig G含量变化相关的因素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红细胞沉降率(P<0.05)。与免疫球蛋白Ig M的相关因素有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P<0.05)。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的相关因素为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P<0.05)。免疫球蛋白变化中Ig G的含量变化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能够很好的指示出患者体内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减少诊断步骤,降低诊断费用,增加诊断正确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抗类风湿关节炎(RA)33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接待的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NLR、抗CCP、RF、抗RA33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分析NLR、抗CCP、RF、抗RA33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NLR值及血清抗CCP、RF、抗RA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抗CCR、RF、抗RA3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抗CCP、RF、抗RA33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同种抗体在体内是否引起红细胞的破坏 ,用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来。致敏RBC在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内主要是被单核吞噬细胞破坏 ,在这些细胞上有可结合 Ig G1、Ig G2 、Ig G3和补体 C3 或 C4成分的特殊受体。单核细胞结合了致敏 RBC后 ,通过吞噬作用或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 ADCC)可破坏 RBC。由于这类试验较常规血清学试验更接近人类自然免疫过程 ,因而在预测结果方面就更具有准确性和灵敏性。材料与方法1 单核细胞提纯 将 5 ml从全血中分离的白膜层 ( 2 h内 )加入到 3ml淋巴细胞分离液 (上海产 )中 ,用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亚型含量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于临床治疗前采用RA的X线分期标准评估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并进行分组:Ⅰ期组20例,Ⅱ期组36例,Ⅲ期组24例,Ⅳ期组18例。比较四组患者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CCP)抗体及IgG1、IgG2、IgG3、IgG4水平,分析I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的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肾脏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和过敏性紫癜无肾炎(HSPWN)组,同时设置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HSPN、HSPWN患儿与健康儿童,血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年龄,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性别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任意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视图中选择pairwise comparisons)。HSP患儿RDW-CV、RDW-S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HSP患儿与健康儿童在性别,年龄,血MCV、PLT、MPV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儿血WBC,RDW-CV、RDW-SD水平较健康儿童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38,P<0.001;Z=-5.437,P<0.001;Z=-4.681,P<0.001);血RBC,Hb、Hct水平较健康儿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P=0.008;Z=-4.396,P<0.001;Z=-4.043,P<0.001)。HSPN、HSPWN患儿与健康儿童在性别,年龄,血MCV、PLT、MPV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N、HSPWN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血WBC、RDW-CV、RDW-S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760,P<0.001;Z=32.984,P<0.001;Z=28.343,P<0.001);而血RBC、Hb、H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5,P=0.014;Z=20.623,P<0.001;Z=18.256,P<0.001)。HSPN患儿与HSPWN患儿比较,血RDW-S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儿血RDW-CV与WBC、RBC和RDW-SD呈正相关(r=0.189,P=0.047;r=0.263,P=0.005;r=0.217,P=0.023),与Hb、Hct、MCV呈负相关(r=-0.329,P<0.001;r=-0.194,P=0.042;r=-0.447,P<0.001),未发现RDW-CV水平与CRP、Fib、D-二聚体和总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0.029,0.021,-0.143,0.015,P均>0.05)。HSP患儿血RDW-SD水平与MCV、RDW-CV、总胆固醇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34,P<0.001;r=0.217,P=0.023;r=0.360,P<0.001),与RBC、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r=-0.213,P=0.026;r=-0.301,P=0.003),未发现RDW-SD与WBC、Hb、Hct、CRP、Fib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0.027,0.060,0.139,-0.073,-0.195,P均>0.05)。 结论HSP患儿RDW水平升高,但RDW在评估HSP患儿能否进展为HSPN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RA患者42例(RA组),非RA疾病患者34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抗CCP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RP,采用Westergren法检测ESR.比较各组之间RF、抗CCP抗体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RA组抗CCP抗体、RF、ESR、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为76.2%(32/42),特异度为98.2%(54/55);RF对RA的敏感度为81.0%(34/42),特异度为90.9%(50/55);抗CCP抗体与CRP、ESR均无相关性(P>0.05),RF与CRP、ES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抗CCP抗体的敏感度较RF低,但特异度比RF高;与CRP、ESR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对RA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RA患者、69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水平,常规检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CCP抗体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为(7.01±8.03)mg/L,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O.30士0.57)mg/L,健康体检者为(O.22±0.65)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01)。活动性RA患者和非活动性RA患者血清GP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332mg/L为临界值,GPI检测用于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92.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GPI水平与RF、ESR、CRP及抗CCP抗体水平呈正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0.480、0.389和0.623(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PI水平显著升高,GPI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RA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gG及亚类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54例纳入RA组,选择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IgG亚类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IgG亚类与IgG、IgA、IgM、C3、C4、RF及抗CCP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IgG、IgA、RF和抗CC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gM、C3和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IgG1和IgG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G2和IgG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A组IgG1/IgG和IgG3/IgG显著升高(P<0.05),而IgG2/IgG显著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A组患者血清IgG1水平与IgG呈高度正相关(r=0.865,P<0.05);IgG2、IgG3水平与IgG均呈中度正相关(r=0.613、0.644,P<0.05);IgG4水平与IgG呈低度正相关(r=0.271,P<0.05);IgG2水平与IgA呈低度正相关(r=0.399,P<0.05);IgG3水平与IgM呈低度正相关(r=0.343,P<0.05)。IgG各亚类与RF、抗CCP抗体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血清IgG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存在IgG亚类水平变化。IgG亚类检测对RA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经确诊的RA患者100例,疑似RA病例60例,对照组经确诊为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2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每组病例中的抗AKA抗体,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用魏氏法检测ESR,并对各个诊断指标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抗AKA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及ESR 5种检测指标在RA组中的检出率依次为64.0%、75.0%、44.0%、84.0%和51.0%,5项并联后的检出率(灵敏度)为97.0%,串联后的检测特异度为89.2%;在RA疑似组中5种检测指标的检出率依次为16.7%、31.7%、13.3%、20.0%、15.0%;在对照组中5种检测指标的检出率依次为0.8%、2.5%、1.7%、0.8%和5.8%,5种指标在RA组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疑似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RA组和对照组相比5种指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项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97.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P0.05),5项串联检测的特异度最高达到100.0%,也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特异度(P0.05),并联检测的漏诊率最低,阴性预测值最高,串联检测的误诊率最低,阳性预测值最高,并联检测的约登指数最大。结论抗CCP抗体和RF单独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5种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好地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大大地提高诊断效率,从而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非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RA)54例(其中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24例),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抗体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Anti-CCP抗体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比较了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两组间Anti-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各组的RF、Anti-CCP抗体指标与ESR、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RF对RA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55%;Anti-CCP抗体对RA敏感性为51.9%,特异性为97.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ti-CCP抗体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活动组的RF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而非活动组RF与ESR、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Anti-CCP抗体的敏感性较RF低,但特异性比RF高;Anti-CCP抗体比RF更能反映出R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变化,且变化情况与CRP、ESR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可作为病情改善和恶化情况的判断,治疗有无效果的观察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美洛昔康或双氯芬酸、甲氨蝶呤及叶酸片)、新风胶囊治疗组(30例,基础方案加服中药复方新风胶囊),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症状的改善情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网织红细胞、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免疫球蛋白(IgG)、α1-酸性糖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以及对RBC、Hb贫血指标与RA活动期RF、IgG、CRP、ESR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基础方案对照组(P<0.05);基础方案对照组在取得总体疗效、改善症状及RA活动期实验室指标的同时对血WBC、RBC、Hb、PLT、网织红细胞有影响(P<0.05)。结论新风胶囊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疗效明显,好于单用非甾体类抗类药。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稳定期、60例活动期RA患者的IL—18水平.同时检测WBC、RBC、HGB、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健康体检者、RA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WBC、PLT、ESR、RF、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RA活动期患者PLT、ES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外周血IL-18可能与RA免疫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病程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5例RA、76例对照组血清中IL-32、MMP-13及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比较,IL-32、MMP-13、IL-10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MMP-13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IL-32、MMP-13水平与抗CCP抗体、ESR、hs-CRP、RF、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MMP-13及IL-10与RA的形成、病程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观察RA病情活动、疗效判断及预后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血清铁蛋白(SF)及血红蛋白(Hb)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地区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165例作为观察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BC,HCT及Hb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I及SF水平。另选取从未献过血的健康体检人员15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RBC,HCT,Hb,SI及SF水平,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4.7±6.1岁,平均献血量3324±167 ml。2组中男性RBC,HCT,Hb及S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男性S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女性RBC,HCT,Hb及S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女性S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年龄与SF水平均无相关性(r=-0.034及0.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献血量与SF水平均呈负相关(r=-0.393及-0.660)。结论: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铁蛋白水平低于不献血人群。需对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进行健康状况跟踪及营养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