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小檗碱(BBR)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凋亡/自噬失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BBR对RA-FLSs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设空白对照组、TNF-α(25 ng/mL)组、TNF-α+BBR(10、20、30、40、50、60、70、80μmol/L)组,Annexin V/PI双染流式法和JC-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BR对RA-FLSs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BR对RAFLSs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增加自噬诱导剂RAPA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检测mCherry-EGFP-LC3B观察自噬流变化;并设置活性氧(ROS)模拟物H2O2和ROS抑制剂NAC观察BBR对ROS、mTOR、p-mTOR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BBR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RA-FLSs增殖活力,流式和JC-1染色结果显示BBR(30μmol/L)可显著增加RA-FLSs凋亡率(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BR处理后Bcl-2/B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T)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HS-10296处理MDA-MB-231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存活率;集落克 隆法检测HS-10296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C-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自噬抑制剂氯喹预处理后分为不含药物的对照组、单用氯喹组、单用HS-10296(4、6 µmol/L)组和两者联合组,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对HS-10296的敏感性变化;Western blot分析HS-10296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以及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CCK-8和集落克隆结果显示,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1),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8.393、2.777、2.016 µmol/L。JC-1与流式细胞术显示HS-10296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8 µmol/L HS-10296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21.63±2.97)%。电镜观察到经HS-10296处理后,细胞内出现自噬囊泡,使用氯喹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到抑制自噬可增强HS-10296诱导的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显示经HS-10296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出现活化形式,并对其底物PARP进行剪切。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HS-10296可抑制细胞内EGFR及AKT蛋白的磷酸 化。结论 HS-10296可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JC-1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o C)从线粒体释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eLa细胞凋亡率均增加;线粒体Cyto C表达减少,细胞质Cyto C表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电压较高细胞(正常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5~1 064.6,q=4.11~75.38,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线粒体释放Cyto C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对卵巢癌细胞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DDP(1、2、4、6、8、10、15、20 μg/mL)处理,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及IL-17A(100 ng/mL,处理24 h)对DDP 诱导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IL-17A受体(IL-17RA)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IL-17RA 中和抗体(IL-17RA mAb)进行IL-17RA阻断实验;合成针对IL-17RA基因的siRNA片段(siRNA-IL-17RA),转染SKOV3细胞,沉默IL-17RA表达;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结果 DDP可以增加卵巢癌SKOV3细胞IL-17RA表达水平;IL-17A降低SKOV3细胞对DDP的敏感性(P<0.05);DDP诱导SKOV3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表达增强,自噬降解底物P62蛋白减少;IL-17A/IL-17RA增强了DDP自噬诱导作用(P<0.05);3-MA 阻断自噬后,SKOV3细胞凋亡率较干扰前明显升高,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IL-17RA可能通过上调DDP诱导的自噬水平降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上清液(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OECCM)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方法: 先用500 μmol/L H2O2 损伤星形胶质细胞20 min;再以50%的OECCM继续培养细胞24 h。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Hoechst 33342 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的膜电位。结果: OECCM能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的表达,并且使线粒体膜电位增高。结论: OECCM可以对抗500 μmol/L H2O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打击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后核外p53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阐明热打击后细胞死亡模式及 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MAEC),建立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 胞置于标准37 ℃、5% CO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进 行复温(0、1、3、6、9 h),并分别使用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自噬诱导剂rapamycin(20 μmol/L),p53抑制剂PFT(10 μmol/L) 预处理细胞1 h,处理后的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流式观 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 观察p53 亚细胞定位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 (37 ℃)比较,热打击后(43 ℃)MAEC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热打击后复温6 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凋亡率显 著增高(P<0.05);热打击后随着复温时间(0 h、6 h)延长,胞浆p53表达逐渐减弱,而线粒体p53表达逐渐增强;自噬抑制剂3-MA 可进一步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可逆转上述损伤作用(P<0.05)。p53抑 制剂PFT明显促进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也明显抑制了热打击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细胞凋亡(P< 0.05)。结论热打击诱导MAEC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核外p53线粒体移位继而介导细胞自噬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稳定高表达PIG11蛋白的HepG2细胞株,探讨PIG11蛋白表达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Cyt C释放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阐明PIG11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PI染色,流式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用Rh123标记,流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和线粒体中Cyt C的含量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荧光强度,结果显示:pLXSN-PIG11-HepG2细胞荧光强度(5.4±0.15)低于HepG2细胞(14.7±0.56)和pLXSN-HepG2细胞(13.2±0.53)(P〈0.01)。表明PIG11高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用CsA(10μmol/L)抑制各组细胞的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后,流式凋亡检测结果显示pLXSN-PIG11-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存在线粒体Cyt C向胞浆释放。结论 PIG11高表达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PIG11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由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Cyt C向胞浆释放而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miR129在氯喹增强顺铂促鼻咽癌细胞HNE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喹组、顺铂组、氯喹+顺铂组。MTT法观察HNE1细胞存活率;结晶紫染色法观察HNE1细胞集落克隆形成;采用HNE1细胞接种BALB/C 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6只/组,3 d给药1次,连续用药4周,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q-PCR检测HNE1细胞中miR129表达;质粒转染下调HNE1细胞miR129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B、Beclin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氯喹+顺铂较顺铂单用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体外实验表明,下调抑癌基因miR129能显著促进HNE1细胞自噬、上调P-gp的表达(P<0.01);氯喹显著抑制顺铂诱导的HNE1细胞自噬,上调HNE1细胞中miR129的表达(P<0.01);转染抑制miR129后,氯喹抑制顺铂诱导HNE1细胞自噬的作 用被取消、氯喹和顺铂联合作用后HNE1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氯喹通过上调miR129抑制HNE1细胞自噬和耐药,增强顺铂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杨素(1,2,4,8,16和32 μmol/L)处理KB细胞24 h,采用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法检测caspase-3/7活性,JC-1法检测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的活化。结果:白杨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K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促进caspase-3/7的活化,降低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同时抑制AKT和PI3K磷酸化。结论:白杨素诱导KB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抑制PI3K/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紫檀芪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梯度浓度的紫檀芪体外处理结直肠癌细胞,CCK-8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变化,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紫檀芪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结果显示,紫檀芪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P<0.05);紫檀芪诱导细胞内ROS产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增加Apaf-1、AIF、Bax、Cyt C、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降低Bcl-2、PCNA和survivin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 紫檀芪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DA-MB-231细胞设置对照组以及1、3、5 mmol/L褪黑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时,添加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褪黑素组。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 h,并加入0.1%无水乙醇的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筛选出3 mmol/L褪黑素用于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3 mmol/L褪黑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蛋白阳性着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Snai1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组的集落数低于对照组;褪黑素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划痕愈合速度(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逐渐减低(P<0.01);转录因子Snail减少,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增加;单独使用褪黑素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记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P<0.05)以及Beclin1蛋白阳性着色增强,P62蛋白阳性着色减弱;3-MA+褪黑素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0.001)、LC3-ΙΙ/LC3-(Ι P<0.05)以及凋亡蛋白Bax(P<0.0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P<0.001)明显低于褪黑素组,抗凋亡蛋白Bcl2(P<0.05)、转录因子Snail以及Bcl2/Bax的比值(P<0.01)高于褪黑素组。 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而减少自噬,可减弱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飞燕草素对HER-2+乳腺癌细胞MDA-MB-453自噬的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 度飞燕草素处理MDA-MB-453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dT介导的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和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斑点、免疫荧光和Western 印迹检测自噬的诱导情况和诱导机制。 结果:飞燕草素抑制MDA-MB-453细胞增殖,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下调 caspase-3 和caspase-9蛋白活性,上调裂解的caspase-3和裂解的caspase-9蛋白活性。飞燕草素增加GFP-LC3荧光斑点数、 LC3免疫荧光斑点数、LC3-II和ATG5蛋白表达。飞燕草素下调mTOR通路蛋白AKT,mTOR,eIF4E和p70s6k蛋白活 性。结论:飞燕草素诱导HER-2+乳腺癌细胞MDA-MB-453凋亡的同时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CCK-8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AKT、p-AKT、LC3B、p62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乌苯美司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F浓度=812.56,P<0.001;F时间=8.58,P=0.010;F交互=4.00,P=0.027)、迁移(t=56.9,P<0.001)和侵袭(t=11.8,P<0.001)、导致G2/M期细胞比例增高(t=7.9,P=0.016),G1期细胞比例减少(t=14.8,P=0.005),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2)乌苯美司能够诱导A2780细胞凋亡(P=0.002),且联合应用AKT抑制剂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07)。(3)乌苯美司可以导致APN表达降低,p-AKT、LC3-B和p62表达增加。 结论 乌苯美司可能是卵巢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辅助治疗方法,与AKT抑制剂联用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丝胶蛋白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LC3双荧光自噬病毒转染胃癌MKN45细 胞,用嘌呤霉素筛选LC3双荧光自噬病毒的MKN45稳转株。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lank)、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丝 胶蛋白加自噬抑制剂组(Sericin+3-MA)。培育48 h后用cck-8试剂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根据所测数据得出丝胶蛋白半数致死浓 度IC50,按此浓度处理细胞并培育48h,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凋亡、周期,电镜检测细胞自噬,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p62、 Beclin蛋白表达。将种植胃癌的裸鼠分为2组,即对照组(Saline)、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每组5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丝 胶蛋白,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与空白对照组(Blank)相比,MKN45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 制,且细胞凋亡增加(P<0.01),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相对于空白组,丝胶蛋白处理后细胞在电镜观察到自噬小体明显 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LC3-2 表达上调,Beclin表达增加,p62表达逐渐下调;丝胶蛋白加自噬抑制剂组(Sericin+3-MA) 实验结果则介于两者之间。动物实验中,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与对照组(Saline)相比,肿瘤体积和质量有显著下降。结论 丝胶蛋白可通过调控胃癌MKN45细胞自噬影响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讨一种新的AKT抑制剂E20对人类CNE-2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内在的调节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E20处理后CNE-2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ito-SOX流式数据分析检测线粒体ROS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20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AIF和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I、LC3B-II和P62)表达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自噬小体的变化。结果:E20显著抑制CNE-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E20处理后CNE-2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蛋白AIF显著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B-II显著升高、P62显著降低(均P<0.05);透射电镜发现E20处理后的细胞线粒体受损,自噬小体增多。结论:E20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能激活其自噬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化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62基因缺失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自噬活性的影响,阐明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人大腿皮下脂肪抽吸液中分离培养hADSCs,使用80 μmol·L-1油酸(OA)联合地塞米松和胰岛素对hADSCs进行成脂诱导;将hADSCs分为对照组和p62基因缺失组,p62基因缺失组hADSCs转染p62 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hADSCs转染hADSCs空载体。采用CCK-8实验绘制2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应用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的形成(尼罗红脂滴染色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脂标志转录因子C/EBP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型(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磺酰成二胺(MDC)染色检测2组细胞成脂中的自噬活性(MDC染色阳性细胞数),采用LC3与Mitotracker Red荧光共定位检测2组细胞的线粒体自噬活性,使用环孢菌素A(CsA)分别抑制2组细胞线粒体自噬活性并进行成脂诱导,光镜下计数含脂滴细胞数。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排列;OA诱导hADSCs成脂后,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CCK-8实验,在培养6 d后p62基因缺失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细胞诱导成脂后,与对照组比较,p62基因缺失组hADSCs中尼罗红脂滴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C/EBP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MDC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LC3的点状化和颗粒化增多,与线粒体的共定位现象增加。使用CsA抑制线粒体自噬后,光镜下观察,p62基因缺失组含脂滴细胞数降低到与对照组接近的水平。结论:p62基因缺失可通过增强总自噬及线粒体自噬促进hADSCs的成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癥抑癌方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消癥抑癌方抗卵巢癌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其相关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制备消癥抑癌方含药血清,用含药血清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消癥抑癌方含药血清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消癥抑癌方含药血清对SKOV3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消癥抑癌方含药血清对SKOV3细胞自噬蛋白(P62)、自噬相关蛋白3(ATG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B(LC3B)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消癥抑癌方抗卵巢癌的关键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汉黄芩素、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是MAPK3、AKT1、SRC、MAPK1、TP53等。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71条通路(P<0.01),其中Degree值排名较靠前且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虫草素抑制舌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 法用CCK-8法检测虫草素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用荧 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cl-2、Bax;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 3β,P62,p-mTOR,AMPK。结果CCK-8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表明,虫草素能明显抑制TCA-8113 细胞的增殖,24 h 时IC50为 3.548 mg/mL;48 h时IC50为1.185 mg/mL;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与S期,虫草素能显著的诱导TCA-8113细胞 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荧光定量PCR和Westen blot结果表明,虫草素可诱导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 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虫草素可促进LC-3β和AMPK的表达,抑制P62和p-mTOR的表 达(P<0.05)。结论虫草素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通过AMPK/m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Exendin-4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讨论Exendin-4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照组(人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epG2,不做任何处理);棕榈酸钠(PA)组(LO2与HepG2分别进行PA处理,以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PA+Exendin-4组(LO2与HepG2分别进行PA与Exendin-4共处理);PA+Exendin-4+3BDO组(LO2与HepG2分别进行Exendin-4与3BDO共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实验、CCK8实验,检测对照组、PA组、PA+Exendin-4组的脂质沉积程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mTOR、m-TOR、p-AKT、AKT,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I/II和p62的表达;通过 Western blot 与免疫荧光实验,检测 LO2 与 HepG2 细胞中 GLP-1R 表达情况;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PA+Exendin-4组、PA+Exendin-4+3BDO组中LC3-I/II和p62的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实验表明,PA诱导后细胞中脂质明显增加,PA+Exendin-4组脂质沉积程度较PA组降低;细胞增殖实验表明,PA组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受抑制(P<0.01);PA+Exendin-4组细胞增殖水平较PA组升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表明,人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中均有GLP-1R表达;Western blot表明,PA+Exendin-4组p-mTOR的表达较PA组下调,p-AKT的表达较PA组上调。Exendin-4可下调自噬相关蛋白p62,而上调LC3-II的表达,而这一结果可被3BDO逆转。结论 Exendin-4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上GLP-1R,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自噬;同时,Exendin-4有助于缓解PA作用下肝细胞的脂质沉积过程,并促进细胞增殖。提示Exendin-4在PA作用下肝细胞的脂质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