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80例ACI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45例)、电针治疗组(45例)、NMES组(45例)和综合治疗组(45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电针治疗组、NMES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和临床有效率优于功能训练组(P<0.05),综合治疗组较NMES组、电针治疗组更优(P<0.05),电针治疗组与NMES组洼田试验评分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各32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加用NMES治疗,联合组加用NMES及眼针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的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眼针联合NMES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V 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进行NME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均有所好转(P均<0.05),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1.92±0.95vs2.56±1.12,P<0.05)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7.60±1.89vs6.40±2.27,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NMES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贴布(肌内效贴)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足下垂所致步行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运动贴布组(KT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NMES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2次/d,40min/次),K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贴布治疗(1次/d);NME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1次/d,20min/次);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运动贴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上各组每周连续治疗5天,持续4周。于治疗结束前后分别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m步行能力测试(10mWT)、起立-行走即时测试(TUGT)、生理耗能指数(PCI)对三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联合组各项评分均优于KT组和NME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KT组与NMES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贴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到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的患者中能够改善足下垂、提高步行能力、优化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第1个疗程后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A组的两种评分差值明显高于B组、C组(P0.01)。第2个疗程后3组之间饮水试验及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符合英国(United Kingdom)脑库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采用rTMS联合NMES治疗)和假刺激组(采用NMES联合假rTMS治疗),每组4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完成后3个月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 ①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时组内比较,rTMS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及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F=82.004,P<0.001;F=33.753,P<0.001),假刺激组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F=53.673,P<0.001;F=19.208,P<0.001);②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时组间比较,rTMS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t=2.212,P=0.031;t=2.398,P=0.017;t=2.119,P=0.028),且同时间点的SSA评分亦明显优于假刺激组(t=2.188,P=0.021;t=2.417,P=0.019;t=2.507,P=0.016);③治疗2个疗程后,rTMS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假刺激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 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30例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强化NMES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和强化NME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NMES组每日1次,强化NMES组每日2次。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NMES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NMES组[(8.100±1.287)分]和强化NMES组[(9.000±0.943)分]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200±1.814)分](P<0.05),且强化NMES组VFSS评分高于NMES组(P<0.05)。 结论NMES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反射水平及咽部肌肉的收缩功能,增强吞咽再学习的训练疗效,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强化NMES的疗效优于NMES。  相似文献   

8.
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中频电刺激对照组各35例,并于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的洼田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3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8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评分、MMSE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提高(P0.05),HAMD评分下降(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地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最低四分位数组(A组)33例,低四分位数组(B组)39例,高四分位数组(C组)50例,最高四分位数组(D组)40例.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白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敏C反应蛋白等,测量PWV.结果 从A组到D组,PWV逐渐增高,分别为1903.00±361.23、1961.62±445.98、2021.84±427.11、2175.73±492.99,D组较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RDW与PWV(r =0.189,P<0.05)、MCV(r =0.170,P<0.05)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14,<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为PWV的危险因素(OR=3.549,95% CI:61.394 ~216.107;P <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RDW与PWV相关,RDW增高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心理干预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2、4周后,心理干预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心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能快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B族维生素辅助治疗伴心理障碍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NERD伴心理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三组,A组30例,埃索美拉唑;B组32例,埃索美拉唑加维生素B1、维生素B6;C组34例,在B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采用耐信量表诊断NERD,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NERD患者的心理障碍评估。结果 (1)反酸、烧心、胸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A、B、C三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胸痛积分下降(P<0.05);治疗后胸痛积分下降B组、C组均优于A组(P<0.05);治疗后烧心积分下降B组、C组均优于A组(P<0.01)。(2)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治疗后C组积分明显下降,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治疗有效率:A、B、C三组有效率分别是60%,81.25%及97.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1),A组与C组比较也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B族维生素对伴心理障碍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有辅助治疗效果,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可缓解患者胸痛和烧心症状。  相似文献   

14.
李伟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63-1464,1466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于治疗2、8周末评定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及副作用的评定.结果 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 22例,PSD发生率为36.67%.其中轻度抑郁10例(45.45%),中度抑郁8例(36.36%),重度4例(18.18%).治疗8周后抑郁情绪恢复评分显示抑郁情绪恢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盐酸氟西汀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节的方式及合适剂量。方法将行IVF-ET的152例患者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排卵,并根据使用达菲林的剂型及剂量分为4组。A组38例,于黄体中期采用长效达菲林1.1 mg皮下注射1次;B组37例,于黄体中期采用长效达菲林1.25 mg皮下注射1次;C组37例,于黄体中期采用短效达菲林0.05 mg.d-1,每日皮下注射直至注射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D组40例,于黄体中期采用短效达菲林0.1 mg.d-1,月经第3-7天减至0.05 mg.d-1,每日皮下注射直至HCG注射日。结果B组的降调节时间最短、用药量最大、促性腺激素用药时间最长,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高于A组(P〈0.05);C组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低于B组(P〈0.05)。4组周期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效达菲林1.1 mg.d-1或短效达菲林0.05 mg.d-1的应用均能达到控制性超排卵的垂体降调节作用,并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用量及用药时间,且不影响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4-12月于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电视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在肉毒素注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45例,按痉挛部位分组,肱二头肌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18例(A1组)采用电刺激定位法,徒手定位组17例(A2组)采用徒手定位法,下肢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20例(B1组)及徒手定位组20例(B2组)。注射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及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评价肌张力,测量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肘、踝跖屈曲活动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m步速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4、8及12周时,A1、A2组MAS及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A1组更低于A2组(P〈0.05);治疗后,A1、A2组肘关节屈曲PROM及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A1组肘关节屈曲PROM在治疗后4、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A1组上肢FMA在治疗后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4、8及12周时,B1、B2组MAS、IEMG评分及1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B1、B2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B1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在治疗后2周及下肢FMA在治疗后12周较B2组提高更显著(P〈0.05),余各项评分及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二头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优于徒手定位;比目鱼肌、腓肠肌及胫后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徒手定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冠心病血糖升高患者的鉴别断价值。方法收集血糖升高的冠心病患者310例,其中糖尿病组(既往有糖尿病史)196例和无糖尿病高血糖组(既往无糖尿病史)114例,正常对照组80例,入院后次日清晨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FPG及HbA1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高血糖组FP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糖尿病与无糖尿病高血糖组间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FPG与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85,P<0.01),糖尿病组HbA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糖尿病高血糖组(P<0.01),无糖尿病高血糖组与正常对照组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能明确鉴别冠心病并糖尿病和冠心病应激性血糖增高,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激素的改变.方法 2008年1-4月对T2DM患者35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69者19例为A1组,HOMA-IR≥2.69者16例为A2组)及健康体检者20人B组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心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