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50例中度脂肪肝和非脂肪肝人群进行调查,从体重、血压、睡眠、运动及饮食方面分析对照。方法抽取40岁以上的脂肪肝男性及女性体检者50例(A组),体重采用BMI值(体重指数)对照,随机抽取40岁以上非脂肪肝体检者50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在男性、女性组中,A、B组BMI值比较,男性A组的超重率高于B组的52%,女性A组的超重率高于B组的28%,都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χ=8.0,P<0.05)、(χ2=6.35,P<0.05)。女性A、B组的肉类饮食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结论脂肪肝患者往往是在体检中发现,被很多人所忽视,要对体检脂肪肝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指导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及正确的饮食习惯,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了解上饶市脂肪肝患者血脂,转氨酶的检测结果 ,为上饶市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日本AU6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转氨酶(ALT 、AST)采用速率法;血脂(TG 、TC)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脂肪肝患者256例,用多普勒彩超专人检查肝脏,脂肪肝的诊断按影像学标准确诊. 结果 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256例中,高血脂230(89.84%),高TG122人(47.65%);高TC17人(6.64%);TG TC都增高者89人(34.77%);血脂正常者28人(10.94%);脂肪肝患者256例中,转氨酶升高235例,ALT升高132例(51.56%),AST升高103例(40.23%).结论 上饶市脂肪肝患者绝大多数血脂、转氨酶的检测结果 升高,血脂以高TG、转氨酶以高ALT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血脂指标的变化及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体检者在常规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指数检测。结果在1522例受检者中发现脂肪肝149例(9.78%)。脂肪肝患者按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按其声像图特点分为弥漫型、非均匀型及局限型,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脂代谢异常者行B超检查更能及时发现脂肪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形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腹形肥胖患者共57例,对照组57例,检查两组的血浆甘油三脂及腹部B超。结果老年腹形肥胖组与对照组血浆甘油三脂TG分别为(2.067±0.596)mmol/l和(0.959±0.333)mol/l,B超检出脂肪肝例数分别为26例和7例,统计学分析表明,老年腹形肥胖组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非腹形肥胖组(p<0.001),B超脂肪肝检出率老年腹形肥胖组明显高于非腹形肥胖组(p<0.005)。结论老年人腹形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B超扫描结合实验室检验分析脂肪肝与年龄以及血液中甘油三脂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从参加健康体检经B超确认为脂肪肝的2106例中随机抽样276例,按年龄分成3组:35岁及以下组(A组)、35~55岁组(B组)、55岁及以上组(C组),统计年龄与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实验室检验分析血液中甘油三脂的浓度,并结合声像图表现,比较得出甘油三脂浓度与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76名脂肪肝患者中.男性242例(87.68%);A、C组以轻度脂肪肝居多,B组以中、重度脂肪肝居多;轻度脂肪肝101例中,22例(21.78%)甘油三脂升高,中度及重度脂肪肝175例中,88例(50.29%)甘油三脂升高。结论对于早期脂肪肝,超声检查比实验室甘油三脂检测有着更高的灵敏度;通过声像图及实验室检验对比分析可得脂肪肝程度与血液中甘油三脂水平超标比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卜一夫  金慧珠 《贵州医药》2003,27(4):313-3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脂血糖水平、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关系。方法298例老年人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脂肪肝组(114例)和非脂肪肝组(184例),观察临床表现,检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肝功能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血脂、血糖水平、体重指数明显增高,和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我市参加体检的公务人员3168例的B超、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机关公务人员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9.2%,其中,男性(21.2%)明显高于女性(8.5%),在肥胖人员中,脂肪肝发病率(64.8%)明显高于非肥胖者(11.8%);(2)脂肪肝组的血糖(GLU)、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肝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15.8%、35.86%、30.26%和51.64%,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3)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TG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TC比较P<0.05,而GLU及谷草转氨酶(AST)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机关公务人员中脂肪肝发病率较高,脂肪肝人群中存在明显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及肝功能异常,肥胖者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肝脏B超结果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1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上海利群医院550名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人群肝脏B超结果及其血脂代谢变化情况。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在脂肪肝检出率上高于对照组(20.4%,16.2%,6.4%,P<0.05),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在血脂增高检出率上高于对照组(18.0%,10.2%,3.6%,P<0.05),而奥氮平组较利培酮组和对照组在脂肪肝及血脂增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中病程≥5年和中老年55~65岁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12.5%和12.2%,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和血脂增高概率大大增加,需要定期进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避药源性肝损伤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甄本山  黄猛  闻小林  汪卫东 《安徽医药》2012,16(8):1118-1119
目的评估不同病变程度的脂肪肝患者肝中静脉频谱波形的变化特点,探讨脂肪对肝细胞浸润的同时对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独立通过二维超声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最终选择两名医师有相同评价结果的人群:轻度脂肪肝(A组)、中度脂肪肝(B组)、重度脂肪肝(C组)。进行肝中静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分析。另外匹配年龄及性别后,选取4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同样分析肝中静脉频谱。将肝脏静脉频谱波形分为3相波、2相波和单峰波。结果 (1)两名医师就脂肪肝的诊断有一致意见者122例,其中有相同病变程度分级占109例(89.3%):A组42例、B组37例及C组30例。有8例患者两名医师就脂肪肝和非脂肪肝病变诊断意见不一致。(2)纳入研究的109例脂肪肝患者中,肝中静脉频谱呈单峰或双相波改变共46例(42.2%),其中A组11例(26.2%)、B组14例(37.9%)、C组21例(70.0%)。D组均呈三相波。肝中静脉三相波在正常人和脂肪肝患者中差异显著(P0.01);C组较A组和B组异常肝静脉频谱占有的比例大(P0.05);A组和B组之间异常肝静脉频谱波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双峰波3例(60%)、B组双峰波9例(52.9%)及C组双峰波11例(45.8%)。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之间异常静脉波形(单峰波和双峰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脏脂肪的不断浸润,肝静脉频谱异常波形发生率不断增高,异常波形分布无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赵杰  沈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02-103
目的探讨超声在女性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女性脂肪肝患者与年龄、生活习惯、血糖、血脂等发病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64例女性患者的脂肪肝发病情况,并比较分析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血糖、血脂与脂肪肝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4例女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年龄的关系:各年龄组(20~30、31~40、41~50、51~60、61~70岁)的患者分别为4例(6.3%)、7例(11.0%)、19例(29.7%)、26例(40.6%)、8例(12.5%),50~60年龄组患病率最高。脂肪肝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机关工作人员27例(42.2%),企业职工21例(32.8%),无业人群16例(25.0%)。脂肪肝与血糖、血脂的关系:血糖、血脂正常3例(4.7%),单纯血糖升高11例(17.2%),单纯血脂升高33例(51.6%),血糖、血脂均升高17例(26.6%)。结论女性脂肪肝患者在更年期前后发病较高,女性脂肪肝发病与血脂、血糖升高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B超可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体检者1063例进行B超脂肪肝检查,测定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并进行分析。结果 319例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21,P<0.05)。结论脂肪肝与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B超和血脂检测可作为脂肪肝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郑州市区老年人群(≥60岁)脂肪肝发病分布趋势,为郑州市老年人群脂肪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河南省军区直属医院参加体检的2 155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1 136人,女1 019人,对其进行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该老年人群脂肪肝为968人,检出率为44.92%。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检出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因素检出率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与性别、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高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相关。结论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关因素的控制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某企业职工脂肪肝的患病情况.方法入选在职职工1562人为调查对象,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C),空腹血糖(FB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并做超声检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空腹血生化检测及腹部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企业职工脂肪肝231例,检出率14.79%,在受检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男性检出率14.50%,女性检出率6.8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的血脂和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40~50岁为检出率最高年龄段,20~30岁为检出率最低年龄段.结论关注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并重视对危险因素检查和干预,对改善血脂代谢,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与血脂、载脂蛋白、血糖含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脂肪肝与血脂、载脂蛋白、血糖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经B超确诊的5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血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TG、TC、APOB、LDL和GLU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POA和HDL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存在血脂的变化,还存在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变化和糖代谢紊乱,TG、TC、APOB和LDL水平可做为脂肪肝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2008年健康体检中脂肪肝与相关生化检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肝发生和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及血尿酸(UA)之间的关系,为诊断脂肪肝提供检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来本院体检的10000例健康人群,对其血脂、血糖、肝功能的结果及脂肪肝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发生率为14.9%,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及肝功能酶(ALT、GGT)及尿酸均高于健康人群,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检测,对脂肪肝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宏  许传芬  郭冬 《中国医药》2010,5(12):1139-114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不同肝损害程度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1例NAFLD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113例健康对照人群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炎系列等指标的检测,空腹行腹部彩超检查.分析并比较检测的各项结果.结果 1151例超声诊断NAFLD患者中轻度767例,中度345例,重度39例,MS检出例数分别为218、144和20例,检出率分别为28.4%、41.7%和51.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8%),且随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逐渐递增(P<0.01);ALT正常者905例,升高者246例,其中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和MS的检出率分别为54.6%、66.6%、31.9%和71.5%、82.5%、37.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3%、32.4%和7.7%),且随ALT升高而逐渐递增(P<0.05).但NAFLD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ALD患者肝损害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关系密切,尤其与肥胖、血脂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AFLD患者的调脂减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高于对照组(52.7%),观察组TC、TG、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胆囊炎、胆结石疾病及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280例患者分为T2DM组(140例)和非DM组(140例),对比分析两组胆囊炎、胆结石和脂肪肝的发病率及血脂水平差异。T2DM组按照其是否合并胆囊炎、胆结石及脂肪肝疾病分为甲组和乙组,对比分析两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T2DM组患者患胆囊炎、胆结石和脂肪肝三者至少1种的人数为97例(69.29%),显著高于非DM组的发病人数32例(22.86%);T2DM组的血清TG、LDL和ApoB的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的研究对象;HDL和ApoA1的血清水平则低于非DM组的研究对象,且T2DM组中伴发胆囊炎、胆结石和脂肪肝的患者这种差异更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胆囊炎、胆结石和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发病原因与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