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6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内静滴头孢呋辛钠1.5 g/次,并于术后6 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仅于术后静滴头孢呋辛钠1.5 g,2次/d。比较2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均得到显著降低或缩短,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冲击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是目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内给药方法各个医院不同。我院在 17531例手术中 ,观察了常规给药和冲击给药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 1995~ 1998年手术 17531例 ,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组 :Ⅰ类手术 2 4 93例、Ⅱ类手术 52 4 9例。冲击性用药组 :Ⅰ类手术 3195例、Ⅱ类手术6594例。1 2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抗生素使用的类型视病种而定 ,以胃肠道手术为例 ,冲击性使用抗生素组于麻醉后切皮前经静脉推注头孢西林 2g ,术后 8h再静脉推注 2g ,以后不再使用任何…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2011年5月3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进行普外科围手术期进行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需要多滴注1次,A类、B类患者切口手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C类患者切口手术后12h后再滴注1次,滴注之后就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h。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与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不明显,没有很大的变化;而观察组在手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低于对照组。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而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讨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方法:一年内急诊剖宫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A组围手术期静注头孢三嗪针1.0g,B组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结果:A组的术后病率、宫腔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明显降低术后病率、宫腔感染、切口感染,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300例产妇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分析严格规范应用抗生素后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根据入院时间及抗生素用药剂量的不同,将300例产妇分为A、B、C 3组,A组(2008年1月—2010年5月):围手术期应用3 d头孢唑啉钠(2.0 g),每日2次;B组(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围手术期应用3 d头孢唑啉钠(1.5 g),每日2次;C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术中单次应用头孢唑啉钠1.5 g;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患者所占比例。结果:A、B、C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病率分别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患者分别占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单次应用低剂量(1.5 g)头孢唑啉钠并不增加剖宫产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罗思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60-1961
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给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对照组仅在术后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观察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均抗生素用量观察组6.0±1.0g,对照组18.8±5.6g,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仅在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更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科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在手术前后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只在术后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退热时间、平均最高体温、切口感染率、术后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只在术后应用抗生素相比较,前者更能够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的理想时机和方法。方法:将83例择期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1)采用围术期 术后2 d用药,对照组(n=42)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序贯3 d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医学指标(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壁切口良好愈合情况)和经济学指标(人均抗生素用量、人均抗生素使用天数、人均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体温、腹壁切口良好愈合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产褥病率及其余3项经济学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围术期 术后2 d抗生素应用方法预防感染临床效果好,经济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与传统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 0 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两组 ,各 10 0例 ,即围手术期用药组 (A组 )和术后序贯用药组 (B组 ) ,两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结果 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 (P <0 .0 5 ) ,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 (P<0 .0 1) ,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 (P <0 .0 1)。结论 围手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 ,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消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Ⅰ期手术治疗结肠穿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綦江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7例结肠穿孔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Ⅰ期穿孔修补术或肠切除吻合术;对照组行分期手术,Ⅰ期行穿孔修补术或肠管切除术,Ⅱ期行近端肠管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大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19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3例、无腹腔感染发生。结论对部分结肠穿孔患者行Ⅰ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 13 8例择期LC患者随机分为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两组 ,比较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率 2 9% ( 2 /68)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 4 2 % ( 3 /70 ) ,两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年龄在 70岁以下 ,无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无躯体其它部位感染 ,胆囊非急性炎症患者 ,围手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骨科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骨科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的现况,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成立品管圈。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从69例降至22例,进步率为70%,有效提高了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正确率;提升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骨科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正确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预防术后医院感染和减少产生耐药菌株、提高治愈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腔镜手术除外)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49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术前用药(实验组)和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感染(盆腔感染和腹部切口感染)指标,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93%(2/214)和1.05%(3/284),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短程术前和术后用药比长时间术后用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围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的可行性、合理性.方法 将72例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各36例.A组:术前30 min将头抱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脉滴注(20~30 min),术后6h同等剂量重复给药1次;B组:术前、术中未用任何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用3~5 d.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产褥感染及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且术后机体恢复快,子宫复旧情况好于B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可减少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498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术前用药(实验组)和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感染(盆腔感染和腹部切口感染)指标,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93%(2/214)和1.05%(3/28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肿瘤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短程术前和术后用药比长时间术后用药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剂量和时间与术后感染的联系。方法:将2006年8月-2008年5月我院选择剖宫产产妇200例分二组,A组100例围手术期用药,B组100例为术后用药。结果两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感染、产后病无明显差异(P〉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已围手术期应用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美容整形外科预防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调查美容整形外科手术1143例次。围手术期用药869例,未用药274例。对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是否使用及用药时间进行比较并行χ2分析。结果:未用药者感染率5.84%,用药者感染率为1.96%(P〈0.05),感染切口术中用药者仅3例(13%)。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抗生素术中使用优于单纯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郭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132-4134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0年7月~2014年7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进行分析,以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为对照组;从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合并症、术前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手术时程长短、术后使用抗生素的长短、术后换药时机的掌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对。结果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比对可以得知:体重指数高的患者(30Kg/㎡)、手术时间超过1h、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术后3d换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高(P0.05);其中手术时间超过1h及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为最主要的因素。结论及早明确诊断,治疗上尽量缩短手术时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减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3~7月出院的16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9例Ⅰ类切口患者中有75例围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44.38%,共涉及3类、4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术前0.5~2.0 h使用抗菌药物75例,占44.38%,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4.33 d;2例住院期间更换药物品种.结论: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术后用药时间长和选择种类不当问题,应针对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215例的临床资料,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24小时者为观察组(n=113),以同期术后使用同种抗生素72小时以上者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感染指标、住院时间及药物费用。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但两组术后体温、白细胞数、产褥病、伤口感染、盆腔炎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在无感染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围手术期24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