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其中窒息非心肌损伤组28例,轻度窒息心肌损伤组32例,重度窒息心肌损伤20例;另选取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5天时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分析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预后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CK-MB、NT-proBNP、CT-1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出生第1、3、5天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组出生第3天时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达到峰值,出生第1、3天重度窒息心肌损伤组、轻度窒息心肌损伤组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及对照组,而非心肌损伤组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5天时非心肌损伤组、轻度窒息心肌损伤组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度窒息心肌损伤组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仍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死亡患儿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K-MB、NT-proBNP、CT-1三者联合诊断时,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患儿预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早期测定窒息患儿血浆CK-MB、NT-proBNP、CT-1水平将有助于对窒息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中的缺血修饰蛋白(IMA)、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探讨窒息患儿心肌损伤诊断中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心肌损伤的136例,对照组30例。研究对象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1h后抽血进行GPBB和IMA的检测。结果非心肌损伤组、轻度窒息组GPB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BB诊断窒息患儿心肌损伤的灵敏度高于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清中IMA、GPBB水平密切相关,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临床诊断指标灵敏度方面,GPBB指标优于IM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13例)。以4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结果窒息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窒息新生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和CTnI均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水平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合并心肌损伤、判断病情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各项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酶谱等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99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54例,重度窒息45例;心肌损伤47例,非心肌损伤52例),以45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1);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显示,窒息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合并心肌损伤、判断病情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儿科收治的足月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轻、中、重度HIE血浆C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与轻度HIE比较,CT-1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血浆CT-1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急性期血浆CT-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急性期CO、EF、FS明显降低,且CT-1水平与CO、EF、FS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IE患儿急性期血浆CT-1水平升高,且检测血浆CT-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并能反映其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住院治疗的窒息新生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3例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并选取同时期该院出生的3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入选的儿童在其降生后72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其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TnT)水平,同时测定NT‐proBNP水平,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重度窒息组患儿NT‐proBNP、CK‐MB、Mb、TnT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项指标水平变化随着窒息程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且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预测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和轻度窒息后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各40例),对3组新生儿在生后24~48h内、窒息心肌损害新生儿治疗1周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同步描记心电图,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右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及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Tei指数。比较3组新生儿上述各项心功能指标。对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同时作血清CK-MB测定并与Tei指数做相关性分析。对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经规范治疗1周后重测以上部分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3组间左室EF及左、右心室E峰、A峰及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明显降低(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明显降低(P〈0.05)。窒息并心肌损害新生儿生后24~48h血清CK-MB与左、右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r=0.787、r=0.773,均P〈0.01)。窒息并心肌损害患儿经规范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ei指数、ICT、IRT及CK-MB均明显下降(均P〈0.01),ET明显上升(P〈0.01)。结论 Tei指数能快速、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在新生儿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为实验组,其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6例;对照组选择同期40例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轻度、重度窒息患儿的血清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7天后血清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降低,轻度窒息患儿组7 d后恢复正常,而重度窒息患儿7 d后血清肌钙蛋白I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患儿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为47.5%,心肌损伤阳性率为75.00%,非心肌损伤阳性率占6.25%.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最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64例,同时还选取32例健康且足月的新生儿,采用酶动力学法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新生儿血清cTnI、Mb和CK-MB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TnI、Mb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的cTnI、Mb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程度越重,cTnI、Mb和CK-MB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r=0.504、0.658、0.673,P0.05)。有心电图改变的窒息新生儿cTnI、Mb和CK-MB的阳性率高于无心电图改变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b和CK-MB水平变化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指标,亦可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心肌损伤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入院时血浆CT-1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T—l浓度将AMI患者分为CT-1〈300pg/mL组(n=52)和CT-1〉300pg/mL组(n=34),记录患者1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观察AMI后CT-1水平的变化、CT-1与cTnI的相关性及其对AMI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浆C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T-1水平与cTnI成正相关(r=0.761,P〈0.01);CT-1〉300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1〈300pg/mL组(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CT-1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RR:1.753,95%CI为1.112~3.438,P=0.012)。【结论】血浆CT-1水平能够反映AMI患者心肌坏死程度,也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对血浆ET-1、NO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NO以及心肌酶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T-1和NO水平与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567、-0.583,P〈0.05),与动脉血PaCO2、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558、0.602、0.493,0.568、0.587、0.501;P〈0.05)。结论血浆ET-1和NO水平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CK-MB、Mb和cTnT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6例肾活检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FIB浓度。按尿蛋白排泄量(UP)分为肾病范围蛋白尿患者60例,非肾病范围蛋白尿186例,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UP以及血肌酐值(SCr)等指标,并分析血浆FIB浓度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理类型与上述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范围蛋白尿组血浆FIB浓度显著高于非肾病范围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226,P<0.01)。2.肾病范围蛋白尿组血浆FIB浓度与ALB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5),与TC(r=0.327,P<0.05)、TG(r=0.285,P<0.05)及UP(r=0.361, 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与SCr无相关性(r=0.003,P>0.05)。3.非肾病范围蛋白尿组血浆FIB浓度与ALB呈负相关关系(r=-0.464,P<0.05),与TC(r=0.304,P<0.05)、TG(r=0.175,P<0.05)、SCr(r=0.277,P<0.05)及UP (r=0.302,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4.肾病范围蛋白尿微小病变性肾炎组血浆FIB浓度、UP较其余4组显著升高(P<0.05),ALB水平较其余4组明显降低(P<0.05),TC、TG与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病范围蛋白尿微小病变性肾炎组血浆FIB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TG较其余4组明显降低(P<0.05);膜性肾病组UP显著高于系膜增生、微小病变组(P<0.05),ALB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高FIB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密切相关,与肾脏病理类型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χ2=9.78,P〈0.05;χ2=18.81,P〈0.01)。②阴道分娩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χ2=13.21,P〈0.01);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χ2=21.30,P〈0.01)。③围生期窒息和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围生期窒息、机械通气等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可有效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颅脑B超可做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8只: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血糖控制A组(控制血糖为〉4.4~6.1mmol/L)、B组(控制血糖为〉6.1~8.3mmol/L)、C组(控制血糖为〉8.3~10.0mmol/L)。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h处死,比色法检测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线粒体损伤评分分析。结果脓毒症组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及线粒体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各控制组(P均〈0.05),A组较B,c组明显降低(P均〈0.05),B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分别与线粒体损伤评分呈负相关(r=-0.918,P%0.01)及正相关(r=0.872,P〈0.05);A,B,C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结论血糖控制为〉4.4~6.1mmol/L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CP-1表达水平。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n=49)、不稳定型心绞痛(UA)(n=49)、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陈旧性心肌梗死(AP+OMU(n=49)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49)血浆中MCP-1水平,并同时检测14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①血浆中MCP-1水平和hs—CRP呈正相关(r=0.447,P〈0.01);MCP-1水平与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0.211,P=0.01;r=0.222,P=0.008;r=0.271,P=0.001;r=0.355,P〈0.01);MCP-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呈负相关(r=-0.227,P=0.009;r=0.268,P=0.002)。②AMI组、UA组、AP+OMI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MCP-1水平逐渐降低(1.83±0.36,1.68±0.31,1.61±0.17,1.59±0.59),但只有AMI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MCP-1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提示MCP-1可能作为指示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