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春华 《临床医学》2010,30(11):26-27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例SAP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7例和EN组18例。TPN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直至完全经口进食;EN组在早期即实施EN治疗。结果 EN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的重要治疗手段,及早行E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SAP20例(EN组),全疗程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SAP22例(TPN组),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细菌或霉菌感染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EN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细菌或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治愈率、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者因行EN治疗而加重SAP病情。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对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SAP 20例(EN组),全疗程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SAP 22例(TPN组),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细菌或霉菌感染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EN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细菌或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治愈率、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者因行EN治疗而加重SAP病情.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对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应用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龙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处理的同时采取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开始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开始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血清白蛋白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CRP和血清白蛋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与TPN相比,EN应用于SAP患者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SAP患者,将其分为EN组(n=15,早期实施EN)和TPN组(n=15,作为对照,实施TPN).观察患者治疗前、营养支持14 d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Ranson评分、血清清蛋白及血清前清蛋白、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耐受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APACHE(@)评分、Ranson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TPN组、EN组患者分别发生并发症8、5例.TP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EN组(P<0.05),其平均医疗费用也明显高于后二者(P<0.05).结论 合理应用EN有助于缓解SAP病情,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8例及肠内营养(EN)组1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WB,HB,ALB入院后第3周均较入院前1天水平下降,TPN组比EN组下降显著(P〈0.05)。EN组比TPN组入院前后APACHEⅡ评分有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N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SAP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EN作为常规治疗,而不支持TPN。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A)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SP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营养状况及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EN组的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EN在SPA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将44例SAP患者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早期给予EN,对照组给予PN至进食。每周监测血清淀粉酶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并发症、感染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血清淀粉酶和白蛋白在治疗第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两组血清淀粉酶均较第1周下降,白蛋白均较第1周上升,但研究组下降或上升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并发症、感染率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P患者早期给予EN,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营养配方,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做好各项护理是早期给予EN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要素营养(early enteral element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阶段性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临床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EN)和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血清白蛋白、淀粉酶水平、胃肠功能,比较其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和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肠道蠕动恢复较早,且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阶段性营养支持组(P<0.05).结论:在SAP的治疗中,72 h之内行EEN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肠内营养组(EN)、肠外营养组(PN)和EN+PN组。分别观察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3 d、7 d、14 d后的血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WBC等生化指标,并比较了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观察发现:PN+EN组在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WBC、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病死率均较其余两组低(P<0.05);3组间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Binder合并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全胃肠外营养对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对照组(Con组)、肠外营养组(TPN组)、造模后24h行肠内营养组(EN-2组)和造模后12h行肠内营养组(EN-1组)。从胰尾部开始被膜下多点缓慢均匀注入3.8%牛磺胆酸钠1mL建立SAP模型,于第3、6天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外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取空肠测量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结果建模第3、6天,血清TNF-a、IL-10、DAO水平EN-1、EN-2组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TPN组比Con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N-1、EN-2组比TPN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DAO测定EN-2组与EN-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EN-2组和EN-1组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较Con组、TPN组明显增高(P〈0.05);EN-1组与EN-2组相比,也显著改善了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陈霞  付丹 《华西医学》2012,(11):1617-1620
目的研究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和预防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因S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27例进行传统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营养状况、预防感染及器官衰竭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评分、血白细胞计数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器官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器官衰竭的发生,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实施EN的有效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和肠内与肠外相结合营养支持(实验组)两组,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脂等生化指标,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肠内与肠外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对SAP患者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EN)肠外(PN)联合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组(EN+PN)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剂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8 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明显(P<0.05),EN+PN组(联合组)的各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到全胃切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