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8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对照组3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而两组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及气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特别是合并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受限患者可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局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62例结核性胸膜炎且胸腔积液为中等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抽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局部微波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疗效;治愈出院后比较2组体温正常时间、胸水吸收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治愈2例,总有效率77.4%;试验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9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胸水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蒋利  郎美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10-8110
目的观察胸腔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待胸水减少时,将尿激酶注入胸膜腔;对照组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而未注射尿激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抗结核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于胸腔注入尿激酶,可明显辅助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方法:42例结核性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常规多次胸腔穿刺。对照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水量多(P〈0.01)、胸水消失时间短(P〈0.01)、胸膜肥厚发生率低(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  相似文献   

5.
伏志杰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52-105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胸水的吸收及胸膜增厚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收治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注入尿激酶观察组(66例)。两组均予2HRZE/10HRE抗结核方案、保肝及支持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较高(89.39%vs 62.12%,P〈0.05),胸水吸收时间较短[(5.58±3.23)d vs(15.26±6.42)d,P〈0.05],临床症状缓解快,胸膜增厚发生率减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加快胸水吸收,临床症状缓解快,并能减少胸膜增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0.9%氯化钠作为胸水稀释液,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实验组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以及白细胞浓度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和胸膜厚度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膜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药物及退热、对症治疗。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胸水定位后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选择最大、最深积液区进行置管),置管后间断排放或负压抽吸胸腔积液(抽液量800~1 500 mL.次-1)。在每次放液结束后,试验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25万U配制成混合药液共20 mL,其中15 mL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胸腔,5 mL用来封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肝素钠2 500 U配制成混合药液共20 mL,其中15 mL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胸腔,5 mL用来封管。2组疗程为7~14 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包裹、导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较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结合胸腔闭式引流(CTD)辅助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7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联合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治疗1年以上)的基础上,联合组加用微波热疗和CTD治疗,对照组加用CTD治疗。对比两组的退热时间、胸闷消失时间、胸水消失时间、胸水完全引流时间,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患者的摄氧量、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钟通气量、潮气量。【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胸闷消失时间、胸水消失时间、胸水完全引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摄氧量、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摄氧量、心率、收缩压、分钟通气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舒张压、潮气量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辅以微波热疗、CTD治疗,具有较好地临床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通气及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将22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采用CVC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114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有无肺复张后肺水肿及气胸、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粘连、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快,住院时间短,胸膜粘连及胸膜增厚、气胸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患者肺复张后肺水肿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全身抗结核及短程激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积液.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1、2、3、4、6、8周胸水完全消失情况;比较2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5.7%;治疗组1周胸水消失率为78.6%,胸水大都在1周内消失;对照组1周胸水消失率为57.1%,胸水大都在2~3周内消失;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2/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8/28);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7.8±2.1)d,对照组平均住院(16.8±6.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配合标准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并可减少多次胸穿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抗结核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P灯局部热疗60min。观察并记录两组抽液总量、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d后,在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胸膜粘连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可减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肥厚度、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在症状改善情况、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抽液次数、护理工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治疗胸腔积液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分别检测临床诊断明确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24例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ADA,比较其活性及阳性率。结果结核性胸水组ADA活性为(32.4±10.3)u/L明显高于肿瘤性胸水组(15.8±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3.3%。结论胸水ADA活性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可常规作为结核性胸水与肿瘤性胸水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冀 《华西医学》2009,(9):2302-2303
目的:比较两种胸腔积液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统计210例(A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的引流胸水量、胸水消失天数、胸水完全吸收率,并与182例(B组)使用传统抽液引流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胸水量A组(4682±1235)mL,B组(2470±1040)mL;胸水消失天数:A组(6.5±2.6)d,B组(23.6±9.3)d;胸水完全吸收率:A组73.8%,B组25.8%,两组各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较传统穿刺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简述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100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50例,给于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其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50例)完全吸收27例占54%、部分吸收11例占22%、不变化6例占12%、进展6例占12%。对照组(50例)完全吸收16例占32%、部分吸收13例占26%、不变化10例占20%、进展11例占2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患者耐受好,操作简单,适合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术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为研究组,48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平均每次手术所需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人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平均每次手术所需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人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不良事件人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简述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方法 将我院100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50例,给于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其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50例)完全吸收27例占54%、部分吸收11例占22%、不变化6例占12%、进展6例占12%.对照组(50例)完全吸收16例占32%、部分吸收13例占26%、不变化10例占20%、进展11例占22%.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患者耐受好,操作简单,适合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