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分为亚低温组25例及对照组21l例,比较两组患者环池形态变化及预后。结果亚低温疗效优于对照组(Z=-2.895,P=0.004),环池形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弥漫性脑肿胀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裘五四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52-1053
弥漫性脑肿胀可在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肝功能衰竭[1] 或糖尿病等继发的脑病中发生 ,主要与血脑屏障功能、脑组织微循环障碍有关 ;而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病情严重 ,临床曾有不同的名称 ,如迟发性碰撞综合征[2 ] 、迟发性缺血性脑损伤等。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一般是指严重颅脑外伤后数小时内行CT检查即有明显的一侧或双侧脑水肿、肿胀 ,而未见明显颅内血肿 ,常出现以持续深度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 ,国内外报道病死率超过 80 % [3 ] ,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理生理机制外伤后脑…  相似文献   

3.
4.
对我院近年来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3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ICP),观察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洛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6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脑室内导管法和硬膜外法测定ICP,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其中20例行开颅减压手术,ICP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呈负相关性,IC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持续ICP监测,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对急性外伤性脑肿胀(APCS)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APCS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分析APCS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受伤机制、CT征象的病人,其临床表现和经过,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很好的区别。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APCS,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PADBS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6例,仅存活3例,保守治疗死亡率约81.3%;手术治疗56例,死亡17例,手术治疗死亡率约30.4%。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对PADBS患者,应针对不同颅内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posttraumatic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 (一般 4~ 1 4h)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 ,其成人死亡率高达 54 5 % [1 ] 。我院 1 997~2 0 0 1年共收治脑外伤病人 952例 ,有 2 1 1例行高压氧治疗(HBOT) ,其中 2 2例 1 4岁以下小儿 ,经HBOT取得了较好疗效 ,从中选择符合条件PADBS病例 1 2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符合下列条件者 :① 1 4岁以下小儿 ;②CT扫描显示[2 ] :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 ,脑白质CT值普遍…  相似文献   

9.
10.
11.
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诊断、治疗。结果:瞳孔缩小时手术16例:死亡和重残4例,轻残和良好12例。瞳孔散大后手术8例,均为死亡和重残。保守治疗7例。均为死亡和重残。结论:额叶挫裂伤,尤其是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发生的脑疝大部分为脑中心疝,其CT特征性表现为侧脑室、三脑室、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受压变形,间脑期是抢救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收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开瓣组41例和双侧去骨瓣组31例,分别采取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脑损伤相关蛋白。结果:单侧开瓣组所需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恢复良好率高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且在短时间内可降低脑损伤特异性蛋白表达(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选择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创伤的严重性较其他部位有潜在发展的特点,必须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消除颅内高压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外伤后急性弥慢性脑肿胀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进行了2—5次CT复查。结果:根据CT表现,将52例患者分为24例弥漫型和28例半球型。所有患者CT均表现为基底池(包括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其中基底池受压变形或部分变小12例,显著变窄25例,大部分或完全闭塞15例;第三脑室变小或显著变窄28例,闭塞15例,正常9例;第四脑室闭塞13例;双侧或单侧外侧裂池变窄或闭塞34例;脑挫裂伤23例,其中迟发性脑血肿6例,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2例;中线结构移位39例;脑密度升高或减低44例。结论:基底池和第三脑室变小或闭塞可作为CT诊断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可靠征象,基底池的闭塞可作为重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早期双额开颅减压术治疗双额严重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我科近8年来收治53例严重双额脑挫裂伤患者,其中27例在入院后6小时内行双额开颅减压术,另26例入院后先行保守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伤后3个月按GOS评定,超早期手术组的优良率81.5%,死亡率为3.7%,精神异常的恢复率90%,保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65.4%,死亡率15.4%,精神异常的恢复率53.8%。结论:超早期双额开颅减压术治双额严重脑挫裂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前颅底扩大减压包括大脑镰下切开及视交叉前池开放术救治双额叶挫裂伤的临床优点。方法 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行手术救治的双额叶或双额+一侧颞叶挫裂伤76例。其中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B组40例,双额开颅手术。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救治双额叶挫裂伤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但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26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9例,广泛脑挫裂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3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7例,于入院时、伤后3d、1周、3周及1月余行头颅CT检查。结果:本文26例患者在CT复查中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的脑室、脑池、脑沟扩大增宽,脑回变窄,其两侧脑室额角间夹角≥140°,尾状核指数为16.8%-32.1%,(平均24.2%)。结论:本文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弥漫性神经元和轴突的原发损伤以及外伤后脑缺血性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严重肺挫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肺挫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98例严重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中治愈165例,治愈率为83.3%;病死33例,病死率为16.7%。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严重肺挫伤的可靠依据,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人(年龄≥60岁)脑挫裂伤经手术治疗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系统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所有患者于入院3 d内完成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术前瞳孔变化、凝血功能、术前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首次Rotterdam CT评分、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以术后至少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E)评分为预后评价指标(1~4分预后较差,5~8分预后良好)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93例患者中,33例取得良好的预后,预后良好率为35.4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GCS评分、首次Rotterdam CT评分、凝血功能、瞳孔变化与患者预后有关,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凝血功能、首次Rotterdam CT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功能和首次Rotterdam CT评分是影响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首次Rotterdam CT评分不仅可以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而且可以初步判断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