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引经药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经药 ,亦称“引经报使药” ,俗称“药引子” ,在中医方剂组成中称为“使药” ,常与君、臣、佐药相配伍而组成方剂 ,协同发挥最佳疗效。引经药是说用某一药物在治疗上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着显要作用 ,同时可引导其它药物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主导治疗作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 ,通过配伍引经药 ,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 ,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 ,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及病邪。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 ,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立了“引经报使”理论 ,他认为取各药…  相似文献   

2.
孙桂芝运用经络理论辨治肿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善于根据经络循行所过部位,推求疾病发生的经络和脏腑,判断从何脏腑论治,进而分析病性特点和发展趋势;根据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关系,判断肿瘤传变规律,使用预防传变的药物,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药物归经的理论,选择引经药物使药效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3.
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内经》冠此以“厥头痛”之名。“厥”,气逆也,其病机正如张介宾所释“厥逆于经上于头而为痛,曰厥头痛”。头痛是一个症状,常出现于多种外感内伤杂病中,临床以头痛为主症、脏腑经脉证候为兼证,辨证定经、取穴配穴是针灸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1 阳明经气逆头痛 《灵枢·寒热》篇云:“阳迎(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阳明者,胃也。胃经热盛气逆壅遏于上不得下行,热盛气逆故头痛,其痛特点为脑中热  相似文献   

4.
田文  郝子鑫 《光明中医》2002,17(2):35-35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引经报使”即“十二经引经药”的学说 ,提出了某一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病变有明显的功效 ,同时在某方中又有“引导”的作用 ,以改变其它药物的归经性能 ,使全方的药力直达病所 ,而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证明 ,引经药与现代药学中所论述的某些化学药中引入“载体基因” ,以引药直达靶细胞 ,使药物在病处直接发挥作用的说法有相同之处。由于引经药具有“先驱”或“报使”的作用 ,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故古人重视“引经药”的运用 ,今做述要如下。1 按药的性能使用引经药各经的引经药按其药性有升浮药和沉降药 ,苦…  相似文献   

5.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6.
熊济明 《针刺研究》1998,23(3):178-179
按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人体十四经脉大约有三百六十腧穴。腧穴的作用从中医经络学说论述,是人体经脉与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是息息相通,密切联系的。因此脏腑有病都会反映干腧穴部位,故有“以痛为腧”之说。腧还有“转输”气血之意。《灵桓》指出腧穴的主治作用及基本功用规律“经脉所至,主治所及。”以十四经脉各经循行分布所至之处,为各经腧穴主治范围。临床各经腧穴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反映出刺激敏感程度,及调节脏腑功能作用。十四经脉中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能…  相似文献   

7.
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所谓引经药即引导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石氏伤科在治疗骨伤疾患中亦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往往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增强疗效。兹分述如下。头部——脑震荡:头部为清阳之舍,一旦头部受损,轻者震激脑海,重者伤及颅脑。导致颅内血脉损伤或瘀血内蓄,引起脑  相似文献   

8.
头痛证治     
头居人体高位,手足三阳经脉,督脉汇聚于头,脏腑清阳之气皆上于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凡外感六淫之邪,内伤脏腑经络之气;均可导致头部气血经脉瘀阻,引起头痛。本文即是我们对头痛患者之临证记录。  相似文献   

9.
引经药 ,一般解释为“引诸药直达病所”,即可使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正如沈石匏所称“剂中用为向导 ,则能接引众药 ,直入本经”。引经药早在《本经》中已有论述 ,但引经药的系统归纳 ,乃是归经理论与药物的君臣佐使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而主要是复方中引使药物与经络理论的结合。历代医家论述的引经药物甚多 ,根据其引使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十二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穴位引经药。引经药随着在方中地位的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作用。一般引经药多作佐使药应用 ,可以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 ,以增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 ;…  相似文献   

10.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依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督脉,皆上贯于头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又五脏精华、诸阳之气皆上贯于头,又有头为“清阳之府”“清窍”之说,若髓海空虚、清窍失养或痰浊阻络、肝阳上亢,均可循经脉上扰清窍。临床治疗头痛,可从辨证论治、分经取穴等几方面人手,本文重点介绍以头痛部位分经论治头痛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医典籍中有关引经药记载,认为药物的归经、引经作用是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其实质未越是“引诸药直达病所”,而调节有病脏腑经络之功能,以利诸药功用之更好发挥,从而提高疗效,才是其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引经报使药,始见于张洁古《珍珠囊》,其意系为随经选取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直达某一病变的经络脏腑部位之药,如:手足太阳经,羌活、藁本;手足少阳经,柴胡;足阳明经,升麻、葛根、白芷等。基此,这些药物从其治疗意义来说,主要系作为各经用药的向导,所以又叫做引经药,乃属于方剂君臣佐使配合组成中的使药的一类药物。为了正确了解和使用这类药,使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处方中的作用,兹就浅见,谈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最基本的原则是扶正祛邪 ,辨证施治。家父何任教授在治疗恶性肿瘤中提出了“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十二字要诀。现就临床如何“随证治之”,略作浅述。1 按恶性肿瘤的不同部位随证治疗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 ,所属的脏腑经络不一 ,对药物的亲和度也有区别 ,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 ,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 ,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与内科杂病中使用引经药是相似的。举例而言 :腮腺癌可加入升麻、连翘解毒散结。甲状腺癌可加入黄药子、夏枯草软坚散结。喉癌可加入桔梗、生甘草宣肺利咽。肺癌可加鱼腥草、瓜蒌、浙贝母清肺化…  相似文献   

14.
“引经报使”系指以特定药物通过经络引诸药直达病所藉以愈病而言。《医学阶梯》曰:“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医医病书》云:“药之有引,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引经报使”在仲景六经用药中已露端倪,不过由张洁古《珍珠囊》正式创说,厥后为东垣、好古、丹溪、纯彦、时珍、希雍、中梓和姚澜等所推阐。惟赵叔斋、徐灵胎二氏大持异议,意即药所治病有多少之分。有入五脏,有助十二经,非“治一不能治二”;又气血无所不通,药性一定不移,岂“只入某经”,而诋洁古辈“每药注定之独入某  相似文献   

15.
《百症赋》是一篇以症状论治为主的歌赋。经络辨证是《百症赋》主要的辨证方法,经络辨证又有辨证归经和辨位归经2种。除了经络辨证之外,还用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作为补充。该赋的选穴处方大体可分为4大类:按经络选穴,按病位选穴,按部位选穴和按经筋选穴。《百症赋》的配穴方法有2大类,即按经脉配穴和按部位配穴。其中按经脉配穴的处方以本经配穴和交会经配穴为主,其次是表里经配穴和同名经配穴;按部位配穴方式以上下配穴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头痛是临床常见自觉症状,按传统辨证思路,常采用脏腑经络辨证,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性质与部位,多从风、痰、火、瘀、虚等论治,并加以引经药。柯琴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头痛亦不逾百病之外。六经辨证治疗头痛,有别于脏腑辨证,也不是按疼痛部位的经络归属分经论治,而是根据患病机体的症状反应的一般规律上辨别六经,并结合水饮、痰湿、瘀血等病因辨出方证、药证,契合病机而处方用药。笔者宗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运用经方治疗头痛顽疾,列举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以发挥生理功能。头痛部位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发于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相似文献   

18.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19.
在中药复方结构中,有君臣佐使之分,其中使药包括引经报使药(即引经药)。对引经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古代医籍的分析尚未令人满意,故有进一步研讨之必要。一、引经药作用的回顾引经药运用的理论基础是中药的归经学说。该学说从现有资料看,可说是起源于《内经》的脏腑、经络和药理学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等论述。但是,具体上某药归入某经,却是强调于元明时代。如金元·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脏腑标本药式》、《珍珠囊》及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等均见李  相似文献   

20.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依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督脉,皆上贯于头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又五脏精华、诸阳之气皆上贯于头,又有头为"清阳之府""清窍"之说,若髓海空虚、清窍失养或痰浊阻络、肝阳上亢,均可循经脉上扰清窍.临床治疗头痛,可从辨证论治、分经取穴等几方面入手,本文重点介绍以头痛部位分经论治头痛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