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134例脑室出血患者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第2 d开始行侧脑室注入尿激酶及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 134例采用本法治疗成功129例(96.3%),死亡5例(3.7%).结论 侧脑室引流术及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残死率,提高生存率,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法86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结果86例患者中有效率83.3%,死亡14例,病死率16.2%。结论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室铸型出血发病率虽低,但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共收治该类患者31例,应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配合腰椎穿刺脑脊液净化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重型脑室出血(Grarb≥5)患者行额角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17例术后应用尿激酶注入,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25例脑室内积血基本消失,15例脑室内出血明显减少,2例再出血。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例(21.4%),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1例(26.2%),生活需要照顾或护理8例(19.1%)。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有利于减少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34例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结果治愈或好转28例,占82.4%。结论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安全有效,促进清醒,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116例脑室出血的治疗,根据出血的多少、脑室的大小、意识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40例采取保守治疗,76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6例双侧钻孔引流,30例单侧钻孔引流。结果治愈86例,轻残10例,自动出院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脑室出血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0年11月对115例CT确诊脑室出血,其中重型脑室出血25例,根据患者脑室出血部位和体积选择性穿刺侧脑室额角,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术后尿激酶灌注冲洗,直至脑脊液正常,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结果住院期间治愈或好转88例(76.5%),植物状态11例,死亡16例。9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78例复查头颅CT示脑室大小正常,再出血8例,继发性脑积水5例,死亡7例。结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冲洗,能尽快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结果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16例,部分生活自理8例,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5例,死亡5例。结论本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脑室内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快脑室内血液的引流,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减少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内出血 2 7例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 7~ 71岁 ,平均 5 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2 5例 ,原因未明 2例。术前意识障碍用哥拉斯格昏迷计分法 (GCS)计算 :3~ 5分 6例 ,6~ 8分 15例 ,9~ 15分 6例。本组患者经CT检查均为脑室内出血 ,按Graeb脑室内出血计分法 :1~ 4分 4例 ,5~ 8分 12例 ,9~ 12分 11例。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在基础加局麻下行前额钻孔侧脑室额角穿刺…  相似文献   

10.
<正>2009-01—2012-01,我们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腰池置管引流术等综合改良方法治疗23例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8~79岁,平均54.5岁。出血原因:原发脑室出血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脑室出血患者行经颅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的操作要点及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4~5天42例,6~7天12例,第三脑室积血消失时间平均6天。本组60例患者55例治疗成功,死亡5例,总有效率91.6%。结论采用改良式腰大池置管联合侧脑室引流救治脑室出血患者,在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缩短脑室血肿清除时间、降低致残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科2008-01—2011-10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配合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脑室出血3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8~76岁,平均55岁。有高血压史者30例。全部病例均通过脑CT证实为脑室出血,其中10例为单侧脑室血肿,19例为单侧侧脑  相似文献   

13.
重度脑室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险恶,愈后差,死亡率高。自1999年8月至今,我院应用双侧脑室引流并尿激酶冲洗的方法共治疗重度脑室出血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延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配合改良双侧脑室钻孔引流在治疗脑室出血铸型中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55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患者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和延迟留置腰大池管持续引流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5例中47例(85.5%)治疗成功,8例死亡,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5~7 d者12例,8~10 d者32例,三、四脑室内积血消失平均8 d。存活的47例中3例发生脑积水,2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该方法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减少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34例全脑室铸型患者行双(单)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外引流管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严密观察脑脊液引流液颜色变化,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腰穿和脑室内注药,加强气道及消化道管理,防治亚低温治疗及钙离子拮抗剂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愈14例,好转9例,死亡11例。提出全脑室铸型行早期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可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较传统手术方式的优点。方法 100例脑室出血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天后,逐步改为仅Ommaya囊及腰大池持续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结合每天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治疗。最后比较2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2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室出血铸型是神经外科中的危重急症。病死致残率高.预后差。本院自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冲洗,尿激酶及激素注入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患者2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超早期或早期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侧脑室灌洗、脑脊液置换术等微创方法综合治疗46例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Graeb评分>8分). 结果 46例随访6个月~3年,生存39例(84.8%),经药物控制血压,无再出血,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3例. 结论保证脑脊液循环通畅,改善脑微循环是重型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22例,均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自发性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人自发性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危重疾病,其病死率高。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但若长时间引流,则易发生脑室感染。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本院采用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脑室出血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