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晓芸 《护理学报》2010,17(20):39-4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4例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错误的原因有:护士对留取标本方法理解不正确,宣教流程不规范;护理人员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交接不到位;患者知识水平低下,对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重要性认识不足,怕麻烦,家属陪护不配合。针对此,成立CQI小组,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针对产生问题的环节制定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发生率较改进前明显降低。结论 CQI的应用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发生率,提高了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标本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格的标本,往往会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也会给患者的心身、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24 h尿标本的采集中,由于其留取标本时间长,过程较复杂,容易造成多次、重复留尿给患者的诊疗带来了不便之处.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传统的留取方法,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我科自2009年3月以来,采取了改良的留取尿标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24 h尿标本采集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及时、正确的临床检验数据,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科室成立24h尿标本采集持续质量管理小组,围绕24 h尿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结果:经过8个月的持续改进,有效杜绝了24 h尿标本采集中标本与检验单不符、时间不足、标本容器错误等缺陷,正确率由改进前的56.92%提高到91.86%,改进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24h尿标本规范采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提高护士规范采集的同时,加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中段尿培养是常规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1】,目前公认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为单一一种细菌生长且数量大于105CFU/ml【2】,但临床上中段尿培养易受尿液采集培养的容器【3】、采集技术掌握程度【4】、尿标本膀胱停留时间和采集留置时间【5】和尿留取方法的影响【6】。而上述影响因素主要与临床工作中病人、医护人员及送检护工等相关,如何保证中段尿培养标本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全程质量控制中显的尤为重要。有报道显示70%以上质量问题发生在检验分析前这个环节上【7】。标本不符合要求造成一些医生在评价患者检验结果时,不能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这些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了错误的诊断决定,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及身心的伤害。因此,正确留取中段尿标本,提高尿培养标本的质量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十分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是肾内科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针对临床工作中24h尿蛋白标本送检合格率低和不及时等问题,2011年1月始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点对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进行规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邓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52-185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 对2008-07-2008-12住院的86例患者留取的100次24 h尿标本采集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采集不准确的主要问题.2009-01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改进措施,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24 h尿标本回单率进行分析.结果 改进后的24 h尿标本2 d回单率明显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没有发现采集错误现象.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肾脏病患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水肿、腰痛等,但很大一部分患者起病较隐匿,仅能从血液及尿液检查中发现异常。尿液检查一般包括尿常规干化学分析、尿沉渣检查、尿中有形成分检查及蛋白成分定量检查等,其中尿液中蛋白成分定量检查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正常尿液中存在极少量蛋白,一般低于每日150mg,当肾小球滤过功能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时,会出现蛋白尿[2],随机尿蛋白定性方法测定蛋白尿虽然简单快速,但是易受采集容器、患者采集技术掌握程度、尿留取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且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蛋白尿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临床上各种肾脏病指南的制定也多采用24小时尿蛋白水平以评估病情,因此准确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尤为重要,但实际工作中,24小时尿标本易受标本留取容器、患者对标本留取技术的掌握等多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在检验分析前即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准确留取24小时尿标本,提高24小时尿标本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检验,就是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为平台,通过"检查验看"患者的各种标本,得出相应检测指标生理的或病理的数据,为临床医生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临床上常要采集各种化验标本送检,这看似简单和平常的事情,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采集方法不正确,采集量不准确,存放和运输不恰当,都会导致血液标本及大小便标本变性,从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分检前的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也是检验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2-3],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各种标本分检前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持续质量改进在肾病患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护士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肾病患者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 对 2008年1-6月住院的381例患者的1333次尿标本的采集时间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尿标本采集不及时的主要问题,2008年7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建肾病患者尿标本采集工作流程,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的尿标本留取及时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后的尿标本留取及时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改进后的尿标本采集环节和流程更科学、快捷,提高了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为获得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与临床检验有着密切关系,检验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临床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1],也是医疗纠纷和事故处理的有效法律依据[2],故加强医院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已成为各级医院倍加关注的问题。护理人员在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方面起着至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传统医学向循证医学的发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检验标本的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标本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影响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出现不准确结果后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重新留取检验标本进行复查,会导致患者痛苦的增加、医疗费用的上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据报道实验室误差产生原因有70%左右是由于标本采集所导致,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士应重视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秀英 《护理研究》2004,18(22):2033-2034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 ,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 ,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 ,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1 ]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 (痰、尿、血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 ,以供临床护士参考。1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尿动力学检查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7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尿动力学检查的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影响尿动力学检查顺利完成的主要因素,从2011年8月开始运用CQI的方法,重建尿动力学检查护理配合流程,对实施CQI前后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CQI前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一次性完成率分别为84.1%和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护理CQI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改进后的尿动力学检查配合流程更科学、人性化,提高了尿动力学检查的成功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规范操作流程对24h尿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24h尿标本送检的合格率,制定了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实施操作流程后2个月,为88例患者送检标本,送检合格率为97.7%。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各班护士认真履行职责,互相配合,规范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从而提高了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实施规范流程送检标本,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标本采集工作,保证标本按时、按质送检,杜绝延误患者诊断及治疗现象发生。方法收集本科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360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情况统计分析,根据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指引,规范标本收集流程。结果规范流程后使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了标本采集工作,保证了标本按时、按质送检。结论规范24h尿蛋白标本采集流程,重视各环节工作,加强环节管理,能有效地提高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的。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是因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输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对临床关于患者诊断、治疗利用此信息的可靠性,甚至造成漏诊、误诊。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熟悉检验对标本的要求、保存及运送标本的条件,现将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检验因素外 ,通常与临床护士采集、送检标本有关。由于临床护士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 ,在标本采集、送检中产生误差 ,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干预措施 ,保证了标本采集、送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1 标本采集、送检存在的问题我院 1 999~ 2 0 0 0年对 4 0例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误差 (约占总采集标本量的 0 .2‰ )的主要原因进行以下分析。1 1 操作不规范造成溶血 采血时针管内残留气体、水份 ;注血过快、过猛…  相似文献   

19.
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客观依据。而在护理工作中,按照标本采集原则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前题。但是,在实际采集标本时,有些标本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导致检验结果参考价值不大,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此,特对我院肾功能与离子实验室登记的67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作一统计分析,以促进护理人员与临床检验科密切协作,为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收集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资料,分析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的原因,制定目标,提出CQI措施,每月汇报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标本留取质量不符合检验要求需复检的复检率,并对改进前后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复检率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结果:实施CQI后平诊尿标本漏检率由原来1.28%降到0.80%,超过1 d迟采率由3.42%降到0.59%,复检率由2.99%降到0.02%.结论:对PICU科患儿平诊尿常规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地降低标本漏检率、复检率和迟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