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足阳明胃经平补平泻法,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的基础上给予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28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用下肢Ashworth量表检测肌痉挛程度。结果:Ashworth评分观察组首次治疗后0.5、1、2小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0.5小时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0.5、1、2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hworth评分2组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降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下肢肌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髋关节运动力矩的影响。方法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在基础治疗上,取手术局部腧穴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于治疗前及治疗45、90 d后比较2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结果 2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90 d的效果更佳(P0.05);治疗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均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有效改善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运动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取手术局部腧穴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学时间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及双支撑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有效缩短臀大肌挛缩术后的步态运动周期,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XL  Wang F  Zheng JJ 《中国针灸》2012,32(1):35-3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复式针刺补泻法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采用烧山火、透天凉复式针刺补泻方法,对照组患者仅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以及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平衡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法能提高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6.
周海燕  杨洁  冯跃  杨慎峭 《针刺研究》2012,37(4):277-280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关节治疗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有下肢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结合推拿关节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均有治疗作用,并且推拿关节综合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治疗组下肢接入电针仪,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2.8%;且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跷脉穴对缓解偏瘫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风恢复期伴偏瘫肢体肌痉挛应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配合自拟三阴柔筋汤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中风恢复期并伴有偏瘫肢体肌痉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以及运动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三阴柔筋汤进行偏瘫肢体肌痉挛的中医针对性治疗。经过30 d的治疗观察周期,对比两组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出现偏瘫肢体肌痉挛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运动康复锻炼,同时配合自拟三阴柔筋汤进行治疗,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