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 (APLD)对青年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8~ 34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3例 ,一组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治疗仪治疗 ;一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按Nakai标准评定 :APLD组优良率高于保守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均随访 3~ 5年 ,APLD组无复发者 ,保守组复发 11例 ,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APLD治疗青年初发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复发率低 ,对此类患者APLD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22例自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术后疗效。方法:采用ITR-Ⅳ自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对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APLD术。结果:122例病人优良率100%。结论:适应症选择恰当APLD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永基  蓝健君 《海南医学》2006,17(8):6-6,17
目的 研究和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均采用滕氏ITR-VI改进型螺旋式自动腰椎间盘摘除仪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消失,完全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优良率达99%。结论 APLD对腰椎间盘治疗效果满意,创伤小,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PLD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优良9例,可差1例。椎间盘摘除平均重量1.8g。结论:APL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操作简单,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uto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简称APLD)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我们采用APLD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观察推拿疗法对APLD术后患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APL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1例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按改良Mae -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 2 5例 ,良 2 1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90 %。认为APLD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不进入椎管 ,不破坏脊柱稳定性 ,并发症少而轻 ,合理选择适应证 ,APLD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又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方法.我院于1996年10月引进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APLD)仪并应用于临床,发现采用APLD辅以硬膜外注射冲击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行APLD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俊  刘君  邓泽彦  田晓鑫  张皓  罗灏 《四川医学》2011,32(11):1780-1782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26例腰椎间盘突出经APLD治疗后,观察术后疗效和分析术后恢复时间、椎间盘突出类型、切吸量以及术后处理等相关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经平均2.8年随访,治疗有效率为94.1%(212/226),其中术后2~4周治疗有效率达到77.83%(165/212);切吸量〉2g的治疗有效率为98.5%(205/208);中央性局限性突出的有效率为99.1%(118/119)。结论 APLD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术后2~4周为恢复最佳时期;后正中突出并良好的后纵韧带为最佳适应证;术后适时、适度牵引治疗有助于APLD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腰突症APLD治疗的效果与CT评价。结果APLD治疗腰突症临床有效率为92.79%(553/596),无效率为7.2%(43/596)。CT复查110例,突出椎间盘回复≥2/3者96例,〈1/3者9例,无回复者5例。回复时间为2.5~12个月,平均(7.5±1.6)个月。结论APLD是治疗纤维环未破裂型腰突症的有效方法。CT复查对判断椎间盘解剖学回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经皮穿刺自动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不入椎管、见效快等优点,是理想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A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44岁。病史最短5天,最长20年。有腰部外伤史41例(70.69%)。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柱康复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用脊柱康复床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程10 d。结果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其显效率为38.33%,有效率为60%,无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采用脊柱康复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术后疗效评定:优12例,良2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有效率为94%,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创伤轻微,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门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使用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中药经方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的10 d、20 d、30 d使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经验方腰突1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疗效确切,易于实施,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行手法按摩推拿、牵引,内服中药白芍甘草汤和西药营养神经,疗程最后1天局部注射康宁克通40mg。结果:本组基本治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创、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5.
王世欣  邱振铃 《河北医学》2008,14(5):525-528
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对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检查,针对不同原因实行不同手术方法。结果:所有病例于再手术后得到随访,全部病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应临床查体、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查互参互证,避免漏诊。术中应尽可能完全彻底取尽髓核,并彻底冲洗,避免复发。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预防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董进文  赵迅霞 《西部医学》2013,(4):623-624,627
目的应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疗效。方法用ODI问卷表和综合评分表对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73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分,术后完成随访59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分别计算优良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DI指数与综合评分表评定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汉化ODI评定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更加稳定、客观,是一项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8.
汤文 《中外医疗》2012,31(34):1+3-1,3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入该院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的特征及其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特征表现与手术相一致者56例,诊断正确率为96.6%,56例患者经手术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类型均与CT影像特征表现相一致。结论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H Xu  J Ni  H Li  Y Fu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4):395-6, 399
From 1983 to 1996, 354 cases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 were treated by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n our hospital. Among them, 330 cases were the simple prolapse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other 24 cases were complicated with the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has the advantage of its precision,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ittle surgical trauma, less bleeding, and quicker recovery. So the patients can usually get up and move around at an earlier time. Ninety-fiv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acquired good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s a relatively good opera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 and the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