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在皮肌炎并肺间质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皮肌炎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清KL-...  相似文献   

2.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实验性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10?mg/(kg·d),每周连续3d,共4周,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干预组除应用DMN外,同时给予PFD 500?mg/(kg·d)灌胃,1次/d,共4周;模型组及正常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4周试验结束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较少(P<0.05)、肝脾肿大较轻(P<0.05),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TGF β1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MASSON染色显示,干预组肝脏纤维化及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无明显假小叶;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干预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肝窦及Disse腔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结论PFD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 β1的产生有关,PFD有可能用于肝脏疾病的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吡非尼酮阻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非尼酮(pirfenidone),5-甲基-1苯基-2(1H)-吡啶酮,其分子结构见图1.lyer等[1]1995年首先报道吡非尼酮可阻断博来霉素所致金黄地鼠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肥大细胞在器官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洪胜 《医学综述》2004,10(8):498-500
自1985年召开肥大细胞国际性专题会议以来,对于肥大细胞(MC)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MC不仅参与免疫调节、肿瘤发生、血管生长,而且在器官纤维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仅就肥大细胞在器官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肺纤维化性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常规应用的激素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疗效甚微甚至无效;尤其是肺移植后以肺纤维化为主要发病特征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即使增加了针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也无法改善病情和延长生存期。所以需要探索新的肺纤维化治疗的靶点和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非尼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探讨氟非尼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 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I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I,Col 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氟非尼酮组(n=5)。对模型组和氟非尼酮 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氟非尼酮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氟非尼酮[125 mg/(kg.d)]溶于 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Na)中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0.5% CMC-Na灌 胃。于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ol I,Col III,α-SMA,PDGF,CTGF的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Col I,Col III,PDGF,CTGF mRNA表达。结果:模 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胶原相对面积评分及Col I,Col III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氟非尼酮治 疗后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肾组织α-SMA,PDGF,CTGF蛋白表达及PDGF,CTGF 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 增加(P<0.05),氟非尼酮治疗后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氟非尼酮(125 mg/kg.d)能够显著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关键促纤维化因子PDGF和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D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PDF 500 mg/(kg*d)].UUO术后7 d和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肾脏间质纤维化病变最明显,治疗组病变显著减轻(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α-SMA蛋白和基因表达及CTGF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均 P<0.01);治疗组上述物质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均 P<0.01).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α-SMA和CTG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寿光市中医医院10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吡非尼酮治疗,观察组实施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P<0.05)。观察组肺部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非尼酮、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的方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NAFLD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41例)。治疗组予罗格列酮4mg/d口服,连续6个月,低脂饮食;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肝纤维谱,包括透明质酸酶(HA)、血清Ⅲ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ⅣC)。结果:对照组HA、P-Ⅲ-P、Ⅳ型胶原治疗前后分别为[(152.5±9.3)mg/mlvs(168.8±12.1)mg/ml]、[(250.6±39.3)mg/mlvs(241.3±32.5)mg/ml]、[(199.8±28.0)mg/mlvs(204.5±24.1)mg/ml],而治疗组HA、P-Ⅲ-P、ⅣC;台疗前后分别为[(148.8±8.0)mg/mlvs(113.8±6.0)mg/ml]、[(199.9±10.1)mg/mlvs(129.8±6.7)mg/ml]、[(180.5±12.5)mg/mlvs(121.5±9.2)mg/m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HA、P-Ⅲ-P、ⅣC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无变化(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改善NAFLD患者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药物溶解度低、无肝脏特异性及易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大量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及靶向治疗策略被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载体及修饰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主动靶向策略,为设计安全高效的肝纤维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肝纤维化的高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活化对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Cl4注射SD大鼠8周,随后停药6周,建立肝纤维化自发逆转的动物模型.采用Northern杂交、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ERK在纤维化消退过程中的活化状况、表达时序及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并以cDNA微阵列杂交、RT-PCR等检测多种ERK底物在RNA、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纤维化自发逆转过程中ERK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由肝星状细胞( HSC)核表达为主转变为肝细胞胞质表达为主,多定位于小叶内、窦周间隙及纤维条索周围.核糖体S6蛋白激酶(RSK1)、c-fos、磷脂酶A2(PLA2)、离子通道及水通道、胃肠激素受体等ERK的下游基因转录也明显上调.结论:ERK与肝纤维化的自发逆转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多途径发挥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HSC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固态反应制得氟非尼酮的光聚合产物,使用制备色谱分离纯化,通过UV、MS、13C NMR、1H-1H COSY、HMBC、HMBQ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建立反相液相色谱法对光照试验中产生的光聚合产物进行检查。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三乙胺(甲磺酸调pH为4.0(55∶4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表明:氟非尼酮对光敏感,在光照下可产生氟非尼酮的二聚体,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法可灵敏、准确地检测出该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注射工程化肝组织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新生大鼠肝细胞、液态鼠尾胶原复合物行肝纤维化大鼠肝包膜下多点注射,20d后计算大鼠生存率、行腹部超声检查、取肝脏观察大体及镜下变化并检测肝组织TGF-β的表达,观察肝脏原位多点注射工程化肝组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大鼠镜下及超声检查提示肝纤维化缓解,TGF-β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原位多点注射基于新生大鼠肝细胞构建的工程化肝组织能缓解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显著抑制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GPs组3组,每阻各12只。采用人血清白蛋白攻击注射大鼠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GPs治疗组大鼠则在连续30 d给予白蛋白攻击注射的同时给予0.5 mg GPs。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以评价肝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和层粘蛋白(LN)含量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并以大鼠肝组织切片病理变化验证。结果:白蛋白攻击注射可显著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TBIL、TBA水平和HA、PCⅢ、LN水平(P<0.01,P<0.05)。GPs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 ALT、TBIL、TBA水平和HA、PCⅢ和LN水平(P<0.01,P<0.05)。GPs还可显著减少白蛋白攻击所致的胶原纤维生成,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损伤。结论:GPs可保护大鼠肝功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与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1.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属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三大类中的“中国二类(C-Ⅱ)”,即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注)或称无心跳器官捐献(non-heart beating donation,NHBD)[1]. 近年来,DCD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移植器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联合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DCD器官的评估与应用,保障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T6(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实验...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肝纤维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星形细胞(HSC)的活化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加甘氨酸治疗组。饲养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在不同组间的活化情况,测定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也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3周末观察到了HSC的活化,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HSC的活化程度不同,有IETM发生,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的内毒素含量有差异。结论早期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器官纤维化是组织损伤后过度修复的结果,与器官衰竭和高死亡率有关,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纤维化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体积小、免疫原性低、无致瘤作用等优势,在抗纤维化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各种器官纤维化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