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忠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乳晕区脓肿的合适切口,以减轻切口疤痕。方法:55例乳房脓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32侧乳房脓肿靠近乳晕区,在切开引流术中采用了柄状环乳晕切口;B组25例26侧乳房脓肿位于乳房周边,行放射状切口。通过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和术后换药,10 d左右Ⅱ期缝合切口。结果:两组乳房脓肿术中排脓彻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乳头乳晕血运、清除脓腔间隔从切开引流到Ⅱ期缝合的时间间隔以及冲洗脓腔操作的难易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柄状环乳晕切口疤痕不明显。结论:柄状环乳晕切口可应用于约20%的乳房脓肿患者,合理应用柄状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脓肿的切开引流,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乳房切口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叶玉梅  秦士新  周坤 《重庆医学》2015,(11):1551-1552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置管负压引流术、传统手术及穿刺抽脓治疗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乳腺脓肿,分别行传统切开引流术(传统组,n=27)、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小切口组,n=39)及穿刺置管抽脓术(穿刺组,n=24)治疗,比较3组引流效果、炎症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传统组引流效果最好,但疤痕较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换药次数多,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小切口组和穿刺组(P<0.01)。炎症消退时间依次为传统组、小切口组和穿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依次为小切口组、穿刺组和传统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能明显缩短伤口的长度及愈合时间,有方便、微创、美容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的价值.方法 对35例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患儿行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后行超声随访.结果 35例患儿共进行41次抽吸和2次置管引流,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抽脓,6例1周后进行第2次穿刺抽脓,均无严重并发症.35例患儿中31例均于抽吸引流后48 h内症状缓解;4例穿刺抽脓后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置管引流后病情好转,2例中转开腹.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方法:2012年1月—2018年4月的45例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一次性7 F猪尾巴穿刺套管针,外接引流袋负压引流。结果:45例局部红肿热痛在置管引流第2~3天后明显减轻,一段时间后脓腔变小,一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内均治愈,无明显并发症,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微创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总结扁桃体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的临床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6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脓肿期先行穿刺排脓或切开排脓,3~4 d后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61例中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大,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扁桃体围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脓肿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两次手术一次完成,病程短,费用低,疗效好,一次性根治,无复发,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林娇  谢元才 《当代医学》2009,15(22):97-97
乳腺脓肿是由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哺乳女性。其常用治疗方法是抗菌、消炎,切开引流。然而,常规的切开引流术,会导致病人的恐慌、痛苦,切开后需每天更换敷料,每次换药时需清洁脓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脓液引流完毕后切口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且易引起疤痕增生,影响美观。故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代替常规切开用于乳腺脓液引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切排引流在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排引流,实验组给予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结果:实验组出血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皮肤伤口愈合时间、脓腔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疤痕长度、术后1d术区疼痛程度评分、3个月复发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美学评分、术后可继续哺乳比例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较传统切排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乳腺脓肿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引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术后乳房美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一例乳房外观改变及乳头歪斜,对照组乳房外观改变和乳头歪斜各3例。治疗组术后乳房美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术后美观,保护乳房功能,是治疗乳腺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术对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于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患者切开脓腔后使用持续负压引流术代替传统的术后换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76例,除2例因引流管固定不良过早脱落外,其余74例治疗效果良好,切口Ⅰ期愈合,无复发.结论 在急性乳腺炎治疗中使用负压引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美容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9例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配合抗菌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每日引流量,必要时经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 9例患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脓腔迅速缩小闭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经应用抗菌药物及适当镇痛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用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90例,ASA分级 为I或II级,年龄为2.0~6.0 (4.0±1.3)岁,体质量11.50~2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 外阻滞组(I组)、全身麻醉组(II组)和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II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醚吸入,使脑电双频指数值维持45~60。I组行硬膜外穿刺麻醉;II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III组 置入喉罩并行硬膜外穿刺阻滞。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I组及II组 相比,III组患儿血压、心率更平稳,术后躁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两组低(均P<0.05)。结论: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 阻滞用于尿道下裂的患儿麻醉效果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结直肠微小息肉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 二医院门诊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时首次发现结直肠微小(直径≤5 mm)息肉的病例。分析首次未予切除的自然病程 组(A组,n=31)的线性增长率和首次发现即行切除的术后随访组(B组,n=212)的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的腺 瘤检出率、进展期腺瘤发生率、癌变发生率等。结果:随访时间为1.5~57.6个月。在A组病例中,61.2%的患者线性直 径维持稳定,19.4%的患者呈线性进展,线性进展在12.1~24.0个月内最高,为25.0%。B组病例复发率为16%,首次随访 复发率最高的随访间期为12.1~24.0个月,占14.3%。A组和B组患者腺瘤检出率分别为38.7%和54.2%。在A组中,3.2%的 患者自然进展为进展期腺瘤,在B组中,1.4%的患者复发进展为进展期腺瘤。两组均未发现癌变患者。结论:门诊结 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微小息肉可选择暂不切除,追踪复查结肠镜时间以12~24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耿锋  施秋英 《当代医学》2013,(32):39-40
目的探讨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方法在乳腺脓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脓肿患者,其中15例行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治疗,25例行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比较两者在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瘢痕大小、继续哺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置管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9±1.7)d,治愈时间为(12.3±2.5)d,瘢痕长度为(0.5±0.1)cm,手术切开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3.6)d,治愈时间为(228±35)d,瘢痕长度为(2.9±0.8)cm,置管组在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瘢痕大小等方面明显优于手术切开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手术切开组并发2例乳瘘,术后均停止继续哺乳;置管组未发生1例乳瘘,术后有8例患者继续哺乳。结论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方法在治疗乳腺脓肿中具有微创、简便、害今疗赫明确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治尿道瘢 痕形成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行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8代用于实验研究。采 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比色法测定在不同给药浓度下(50,100,150,200及250 μmol/L维拉帕米) 干预不同时间(12,24 及48 h)后,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实验组(100 μmol/L维拉 帕米,24 h)与对照组的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维拉帕米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P<0.05)。维拉帕米干预后细胞上清液MMP-2 和MMP-9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提升基质 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这可能对尿道瘢痕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大为  陈仁杰 《当代医学》2011,17(33):91-93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感染伴有扁桃体炎20例,伴有牙源性感染9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8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为3d~2周,平均6d,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10d~3周,平均14d.19例脓液细菌培养,其中5例培养阳性.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中17例未形成脓肿的患者经大剂量抗生素全身用药治疗均治愈;其他19例(52.7%)患者通过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其中8例糖尿病患者有7例患者有脓肿形成,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加多联抗生素联合治疗,36例患者痊愈出院,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结论 颈深部感染继发于咽部或口腔感染引起.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疗程长、进展快,较易发生脓肿及严重并发症.CT检查应成为深颈部感染患者的常规检查,颈深部感染一经确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牙区拔牙同期在拔牙窝内充填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 brin,PRF)行位点保存, 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要求拔除后牙区患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拔牙后即刻在牙槽窝内充 填PRF进行位点保存,4~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变化。 结果:后牙区拔牙同期行PRF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与拔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很好地维持后牙区牙槽嵴骨量,为后期的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与单一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 48 例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深部脓肿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组(穿刺组)、手术切开引流组( 切开组)以及穿刺联合切开引流组(联合组),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脓肿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采用穿刺引流联合切开引流患者术后较另外两组患者术后脓腔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年复发率较穿刺组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部脓肿,将脓肿穿刺引流后再行切开引流效果优于两种中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用于更好的治疗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18.
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许方方 《安徽医学》2008,29(2):128-130
目的 分析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式,对照组采取“放射状多切口挂线引流”术式。对两组近期疗效:术后疼痛、术后排尿、创面明显渗血、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治愈率;远期疗效:肛门湿疹、缺损、排便异常及复发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复发率两组相比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以期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22例颈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入院后积极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2例行颈侧切开脓肿引流,其中1例同时行胸腔镜胸腔脓肿清除;1例患者术前颈部CT及三维CT显示为扁桃体异物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咽部异物探查术,见扁桃体周脓性分泌物,未见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1例患者术前颈部CT显示为颈部异物伴咽后脓肿,本例插管困难,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后行咽后脓肿切开引流+异物探查+食道镜探查,见大量脓液未见明显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4例B超下穿刺持续引流,其中1例引流效果不佳并发脓毒血症放弃治疗;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行修补;其余3例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1个月,除放弃治疗1例外其余21例均治愈且无复发。结论 颈深部脓肿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术前诊断和紧急切开引流是治疗关键,诊断时应结合多种检查防止漏诊、误诊,必要时可行造影检查。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