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273例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间HBV-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88.9%,HBV-DNA高浓度组CD3+ CD4+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 CD8+比值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CD3+ CD8+细胞百分比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 HBV-DNA拷贝数与CD3+ CD8+细胞百分比及HBeAg(r2=0.550,0.657,P<0.01)呈正相关,与CD3+ CD4+细胞百分比(r2=-0.602,P<0.05),HBeAb(r2=-0.473,P<0.01),HBcAb(r2=-0.151,P<0.05)呈负相关。结论 HBV-DNA与T淋巴细胞及HBeAg检测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BV-DNA能提高乙肝的检出率,有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及评价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众多,据估计约有9.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如何尽早地发现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是广大临床检验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是目前检测HBV的最敏感手段之一,能够直接检测血清中的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且与传染性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就用荧光PCR法测定308例乙肝患者HBV-DNA与用ELISA法测定其HBV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及敏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与其DNA的关系。方法取乙肝患者与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提取血液总RNA后进行逆转录,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标志物,如HBsAg,HBeAg,PreS2。结果定量PCR发现乙肝患者比对照组HBsAg,HBeAg,PreS2均上调。结论可以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来鉴定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与肝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院时第一份血清,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测定696例乙肝患者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同步监测肝功能。结果:HBeAb与ALT呈负相关(r=-0.346,P〈0.05),HBeAg与TBIL呈负相关(r=-0.230,P〈0.05),而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AST、PAB、ALB、PT无关。结论:不能完全以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定量来判断患者肝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5.
丁型肝炎病毒(HDV)发现至今近20年,目前对丁型肝炎的诊断已趋完善。血清HDAg阳性是诊断急性HDV感染最好的直接证据,肝内HDAg检出是HDV感染及活动的证据,但标本需经活检获得,一般患者不易接受。抗-HD无保护性,是HDV感染持续存在的标志。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血清或肝内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的方法,但步骤繁琐,不能列入常规。当然检测出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是诊断HDV感染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云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17(6):261-263
丁型肝炎病毒发现至今近20年,目前对丁型肝炎的诊断已趋完善,血清HDAg阳性是诊断急性HDV感染最好的直接证据,肝内HDAg检出是HDV感染及活动的证据,但标本需经活检获得,一般患者不易接受。抗-HD无保护性,是HDV感染持续存在的标志。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血清或肝内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的方法,但步骤繁琐,不能列入常规,当然检测出乙肝病毒感染标志是诊断HDV感染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4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作HBV-M测定,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及谷草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ASTm)测定,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组)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sAg(+)HBeAg(-)HBcAb(+)(小三阳组)(t=6.47,P〈0.05)和HBsAg(+)HBcAb(+)组(简称"1,5组")(t=2.25,P〈0.05),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0.8%(108/119)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32.4%(52/150)及1,5组的34.3%(12/35)(P〈0.05)。HBV-DNA定量与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部病例分析仅TBil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分组分析表明,大三阳组中TBil和γ-GT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而小三阳组和1,5组TBil、ALT、AST、γ-GT和ASTm与其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中,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1,5组间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乙肝患者血清学不同的HBV-M下,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γ-GT和ASTm的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诸兴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623-2624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监测不同时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ALT〉500U/L),AST和ALB水平均与HBsAg、HBeAg、HBV-DNA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可以通过联合诊断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态可以通过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乙型肝炎"两对半"的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来,称为HBV标志物(HBV M),对于成人HB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2种模式,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小三阳".本研究对这2种模式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时HBV 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胆碱脂酶(CHE)、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6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E。结果各型肝病患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肝硬化、重型肝炎降低最为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血清CHE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肝细胞受损程度及病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肝病中心收治确诊的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儿的术前3d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HBV-DNA病毒栽量等检测指标。根据肝脏病理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炎症损伤两组及无肝纤维化和肝纤维化两组,分析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Abl)、Ⅲ型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及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轻度肝脏炎症组57例,中重度肝脏炎症组22例,两组的ALT、AST、Abl及HBV-DNA载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脏纤维化组19例,肝脏纤维化组60例,两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发现Ⅲ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及Ⅳ型胶原蛋白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HBV-DNA载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不能预测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炎症改变程度,肝纤维四项对评估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肝穿刺活检为评估患儿肝脏病理改变的金标准,对于指导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比较30例HIV感染、32例HBV感染及20例HIV、HBV重叠感染患者(HIV/HBV组)肝功能、免疫功能、血生化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HBV组CD3+、CD4+、CD4+/CD8+高于HIV组、HIV/HBV组(P<0.05),HIV、HIV/HBV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HBV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HIV组与HIV/HBV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HIV/HBV组HIV RNA、HBV DNA病毒载量均高于HIV组(P<0.05);④HBV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P<0.05),其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RBC)水平均低于HIV组与HIV/HBV组(P<0.05),而HIV组、HIV/HBV组Hb、PLT、RB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V/HBV重叠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可促进两者病情的进展,但其可能减轻HBV感染患者肝脏炎性损伤,但对HIV所引起贫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HBV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载量、ELISE法测定血清学标志物及酶法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对5486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的上述三种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四种常见的血清学模式中,HBeAg阳性的Ⅰ组(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和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的HBV病毒载量阳性率为94.8%,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Ⅱ组(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和Ⅲ组(HBsAg和Anti-HBc阳性)38.5%的阳性率,并且在不同的HBV病毒载量拷贝数组中,HBeAg阳性率随着HBV病毒载量拷贝数的增加而升高;血清学模式为Ⅰ、Ⅱ和Ⅲ组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在HBV病毒载量〈103copies/ml和〉103copies/ml两组中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上述三组血清学模式病人中,HBV病毒载量为〉103copies/ml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与〈103copies/ml组比较明显偏高;而Ⅳ组在HBV病毒载量两组中的肝功能异常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V病毒载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ALT、AST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又各有特点,临床上只有对三类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对HB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HBsAg、HBeAg与HBV DNA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27例患者的HBsAg、HBeAg和HBV DNA间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927例血清标本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最高,为70.44%。不同浓度HBV DNA组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阴性组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HBsAg和HBeAg定量的同时联合检测HBV DNA,有助于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情况,进行疗效监测,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乙肝抗病毒治疗监控新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7例慢性乙肝患者使用罗氏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其血清病毒拷贝数,并以乙肝病毒载量为标准,分为高、中、低组进行研究;用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借助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前清蛋白(prealbumin,PA)、a—L-岩藻糖苷酶(alpha fucosidase,AFU)、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结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拷贝数,据此可将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分为A、B、C组,A组:10^3~10^4copies/mL;B组:10^5~10^6 eopies/mL;C组:〉10^7copies/mL;分别检测ADA、PA、TBA、AFU指标,结果显示:每组ADA、PA、TBA、AFU指标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发现B组与A组、C组间比较PA水平显著下降(P〈0.01),TBA指标显著升高(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A、TBA、AFU指标检测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尤其B组患者通过ADA、PA、TBA、AFU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 PCR检测血清 HBVDNA与血清 HBV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 PCR(FQ- PCR)两种方法同时检测 357份肝炎患者血清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HBVDNA含量明显低于 HBs Ag携带者组 (P<0 .0 5)。血清 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组 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s Ag、抗 - HBc、抗 - HBe和 HBs Ag、抗 - HBc阳性组 (P<0 .0 1 ) ,而后两组 HBVDNA检出率仍较高。结论 FQ- PCR可真实反映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到90%,围生期的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我科于2008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脂联素、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B组BMI、ALT均显著大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脂联素显著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LT、HA、PCⅢ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52和-0.6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进展有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 16 92例乙型肝炎感染者 (两对半中任一项阳性 )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组合分析。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检测两对半。结果表明 ,随年龄增长而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的变化过程 ;汉族、彝族的组合较其他三种民族的组合复杂 ,8种以外组合近 7%。结果证明 ,新婚夫妇接种乙肝疫苗是一种重要预防手段 ;其次是新生儿 ;对于 5 0岁以上组可不要求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人类基因构成在种族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了病毒对细胞的亲和力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