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F ITC-dex tran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与生长因子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SD幼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球后注射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SD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IR),后3组分别双眼球后注射尼莫地平(0.2mg/ml)各10、5、2μl,隔日1次×3次.取实验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与PD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和PD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双眼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小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和PDGF能够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一定剂量的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则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尼莫地平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VEGF及PD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小鼠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的给药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C57BL/6J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后2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d和第12d起连续5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d-1)。17d龄时取幼鼠双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和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而且病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观察三七总皂苷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7日龄(P7)的C57BL/6J小鼠双盲法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OIR组;C组,三七总皂苷组;D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B、C、D三组建立OIR模型,C组玻璃体腔注射三七总皂苷1μL,D组注射PBS 1μL。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HE染色计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视网膜组织lnc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VEGF、Fgf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三七总皂苷组可见极少量的视网膜增生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P<0. 05)。注射三七总皂苷后lncRNA XLOC_150632、XLOC_150636表达明显下调(P<0. 05),XLOC_122045、XLOC_100454、XLOC_170009、XLOC_122042表达明显上调(P<0. 05)。VEGF和Fgf2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调节lncRNAs抑制OIR新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及COX-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教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OX-2蛋白及VEGF蛋白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表达.两者表达明显相关(r=0.845,P<0.01).结论:COX-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实验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实验I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血管抑素治疗组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减少了41.96%(P<0.01)、57.40%(P<0.01)、81.73%(P<0.01),在血管抑素治疗的三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逐渐加强。与正常组相比,高氧对照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组(浓度200μg/μl)、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Tie-2)受体表达。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2组:正常组;高氧组。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Ang-2及Tie-2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组Ang-2及Tie-2受体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7倍(P<0.05)、4.1倍(P<0.05)。结论血管抑素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但并不影响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为抑制VEGF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高氧组将生后7d小鼠连续放氧箱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均在出生后17 d处死,摘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来判断ROP模型的制做是否成功.②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32只,两组均分别于生后12、14、17、19 d各处死8只,摘取右眼制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切片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长入玻璃体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平均为(1.71±0.472),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5.56±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法见VEGF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界膜附近,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高氧组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12 d最低,14 d已增高,17 d时达到高峰,19 d下降,对照组12~19 d波动不明显.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的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相似,可重复性高,可进行定量研究,是研究ROP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②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形成过程中,早期高氧使VEGF下调,引起血管退化,而随后的缺氧又使VEGF上调,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因此,VEGF的异常表达,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lα)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DN)对新生鼠仔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7 d Wistar新生鼠仔分为两组,实验组(n=40)制作ROP动物模型,另设对照组(n=40).两组分别从日龄12、14、16d开始眼内注射HIF-1αASODN或生理盐水(NS).得到5组标本:分别为正常眼(A)、正常眼+ASODN(A1),ROP眼(B),ROP眼+ASODN(B1),ROP眼+NS(B2).分别于12、14、17 d视网膜铺片观察血管发育及增生情况,17 d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VEGF和HlF-1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显示B组于12 d出现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窄甚至闭塞,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14 d视网膜新生血管开始形成,17 d大量新生血管形成.B1组新生血管较B、B2组明显减少.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B2组与A,A1组差异有显著性,而B1组与B,B2组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A1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有少许VEGF表达,无HIF-1α表达.B、B2组较A,A1组VEGF在胞浆和胞核中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在胞核中表达.B1组VEGF、HIF一1α在胞核中表达均较B,B2组明显减少.结论:吸入高氧回到常氧可使视网膜缺氧导致HIF-1α表达增加,从而上调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用HlF-1αASODN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ROP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血清及局部视网膜组织中PEDF、VEGF的变化在氧致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7D龄SD大鼠新生乳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置于浓度为75%的高氧环境中生活5d后,返回正常环境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17d及22d龄时分别行视网膜造影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PEDF、VEGF的表达,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两者血清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呈缺血缺氧性增殖性表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d龄模型组视网膜VEGF染色明显增强,阳性率增加(P<0.01);22d龄模型组PEDF染色较17d龄减弱,阳性率减少(P<0.01);各组血清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d龄模型组血清PEDF浓度较17d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22d龄模型组较17d龄血清PEDF增加(P<0.01)。结论血清内PEDF浓度的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局部VEGF的异常高表达,使血清及局部组织内PEDF/VEGF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增殖性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氧气和25%氮气的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不同浓度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有较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明显减少(两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P均〈0.01),特别是大剂量用药组减少54.61%。结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能有效抑制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化。  相似文献   

13.
薛春燕  黄振平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57-258,I0004
目的: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新生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出生后第7~12 d置于75%氧箱内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饲养。至第17 d时处死小鼠,摘取眼球,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各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25.70±4.90)个,对照组平均为(0.85±1.02)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VEGF染色较实验组减弱。结论:该方法能建立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观察白蛋白在正常鼠和模型鼠视网膜中的含量变化,探讨白蛋白检测在评价血-视网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取鼠龄7 d(P7)的健康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置于75%±2%氧气浓度的密闭氧舱中5 d,鼠龄12 d时(P12)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以建立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在鼠龄17 d(P17)行FITC-Dextran左心室灌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组织切片HE 染色观察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提取不同鼠龄( P13、P15、P17)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总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白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造影结果显示模型组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及明显的荧光素渗漏;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有大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模型组视网膜白蛋白含量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在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评价血-视网膜屏障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a-5p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氧对照组、miR-20a-5p高表达组,每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天置于氧浓度(75.00±2.00)%氧箱中建立OIR小鼠模型,连续高氧环境5 d后置于常氧中饲养。高氧环境结束前1 d,高氧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miR-20a-5p高表达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 miR-20a-5p激动剂(miR-20a-5p agomir)(1μmol/L),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正常组一直置于空气中正常饲养。高氧结束后各组小鼠正常空气再饲养5 d进行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miR-20a-5p、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表达情况;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规则扩张,出现大量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结构及分布紊乱,周边毛细血管网闭塞; miR-20a-5p高表达组相较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明显,血管不规则扩张现象减轻,新生血管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降低(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模型组、高氧对照组相比,miR-20a-5p高表达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升高miR-20a-5p可抑制VEGF通路从而减少OIR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实现对OIR小鼠视网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月病程组(M1)、3月病程组(M3)和5月病程组(M5)。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微血管。视网膜消化铺片后行VEGF和SDF-1α/CXCR-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VEGF,SDF-1α和CXCR-4 mRNA和蛋白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血管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未见异常改变,M1开始出现异常改变,M5最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免疫组织化学示视网膜中VEGF,SDF-1α和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M1就有明显增高,M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示VEGF,SDF-1α和CXCR-4 mRNA的表达造模后M1就有明显增高,M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示VEGF,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造模后M1无明显改变,M3升高(P<0.05),M5时升高最明显(P<0.05)。 结论:DR时VEGF,SDF-1α和CXCR-4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是D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Wang X  Xu X  G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69-1571
目的 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视网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变化.方法 高浓度氧诱导7 d龄C57BL/6J幼鼠,建立视网膜缺血型病变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氧诱导模型组(12、15和17 d)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AQP1的变化.结果 部分12 d小鼠和所有15 d及17 d的小鼠视网膜均有AQP1表达,且氧诱导模型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有AQP1表达;此外,17 d氧诱导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的AQ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QP1 mRNA转录1.81±1.02 vs 1.15±0.01;AQP1蛋白1.82±0.05 vs 1.57±0.04).结论 AQP1可能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视网膜上VEGF和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鼠龄7d的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组(A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置于氧箱中饲养。鼠龄12天时,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奥曲肽3μl,A组和C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7天,将小鼠处死,摘除眼球制作组织学标本,视网膜铺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免疫组化定量分析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样本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组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呈增加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A、B、C组视网膜上VEGF和IGF-1的阳性表达有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视网膜上VEGF与IGF-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降低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周波  汪恕萍  蒋涛 《重庆医学》2003,32(3):310-312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糖尿病诱发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媒介。为探讨VEGF及其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R :Flt 1、Flk 1)是否参与了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DR)的发生。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丰度及分布。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分析了Wistar鼠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情况。消化铺片和电镜定量分析评估DR。结果 形态观察显示病程 6月的糖尿病动物视网膜病变尚未突破内界膜 ,其血管床无细胞性毛细血管数目仅较正常对照组轻微上升 ,而深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异常则较对照组显著为高 (P <0 .0 5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分布与对照组无异 ,但在血管壁、内核层、外丛状层糖尿病大鼠VEGF表达上调 ,糖尿病组视网膜VEGFmRNA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1.4 2± 0 .0 8任意光密度单位VS 0 .92± 0 .0 5任意光密度单位 ,P <0 .0 1)。另外 ,在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VEGF VEGFR系统在BDR大鼠视网膜表达上调 ,此可能参与了BDR特征性毛细血管渗漏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F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3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DR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连续给药8周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VEGF和VEGFR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丹明目组和阳性对照组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3)双丹明目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丹明目胶囊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和VEGFR蛋白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