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24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1年1月的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8例同期切除,12例分期切除,2例肝动脉结扎加无水乙醇注射,2例通过肝动脉结扎加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泵灌注化疗而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机会。手术方式:行肝不规则楔形切除18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4例,肝尾叶切除1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21%。8例同期肝切除者平均生存期21个月,12例分期肝切除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4个月。【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积极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700例,其中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70例,无肝转移530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分组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两组中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DukesA、B、C期肝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7.4%、36.3%。有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36.3%,无淋巴结转移者肝转移发生率为17.3%。【结论】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病理分期越晚者更易发生肝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3.
约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就发生同期肝转移[1]。本文对湖南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64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264例,男180例,女84例,平均年龄52.6(28~78)岁,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完成的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例与同期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人均镇痛次数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1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6.67%(P〈0.05)。而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取得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一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经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格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设计.对50例DukesA、B和C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予以门静脉插管5氟尿嘧啶化疗。并以同期50例Dukes A、B和C期行单纯大肠癌根治术患者作时照。观察两组术后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肝转移率34.0%(17/50)。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61%、82.21%、73.89%和25.16%;对照组术后肝转移率72.0%(36/50),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28%、79.91%、52.16%和13.11%,两组5年和10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两组Dukes A和B期,术后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予以门静脉化疗可有效降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46例低位直肠癌(距肛缘3~8cm)患者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漏12例(4.9%),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行结肠造瘘及二期手术关瘘获愈。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年龄、低蛋白血症、肠道准备等有关(P〈0.05),与性别、肿块与肛缘间距无关。【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病人营养状况、年龄、术前肠道准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应考虑预防线行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9)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n=38)行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45.2±50.2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0.4±10.5ml,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肿距切缘的距离以及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可以达到同样的根治效果,而且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的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择期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早期下床的完成与否将患者分为完成组和未完成组,采用一般情况的调查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记录表、疼痛的自评量表及特异状况的问卷等对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7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所规定的初次下床活动,28例患者未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76.01±11.24)h ,首次下床活动步行平均38 m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手术部位、平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68.7±8.9vs89.5±9.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头晕和活动疼痛强度对首次下床活动影响较大。【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疼痛程度及是否有头晕现象,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不同肿瘤分期的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营养支持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226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即刻均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筛查,观察比较不同结直肠癌分期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情况,分析不同结直肠癌分期术前营养风险及相应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前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出现感染、肠梗阻、肺炎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几率均明显高于术前营养正常患者(P〈0.05),肿瘤分期较高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在营养不良患者中,Ⅰ、Ⅱ、Ⅲ、Ⅳ期不同肿瘤分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营养正常组明显偏高(P〈0.05)。所有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患者中,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P〈0.05),且比较各类肿瘤分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接受营养支持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的低于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各期患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以及是否接受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前不同肿瘤分期营养不良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倾向,接受营养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符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74-847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4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其中行一期切除70例(83.3%),结肠造口7例,捷径手术5例,吻合口瘘3例,死亡4例。结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局部情况来综合判定,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另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切口为(4.5±1.2)cm,明显小于对照组(18.6±3.4)cm;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3±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4.2±2.6)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为(112.3±23.5)mL和(116.4±22.6)mL,明显少于对照组(208.6±13.6)ml。和(224.2±31.7)mL;观察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为(1,5±0.2)d和(7.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3.7±1.6)d和(13.6±2.3)d,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Voo(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21%(7/3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优势突出,对肝血管瘤患者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其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55例(TACE联合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和TACE组(单纯使用TACE治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65.45%,高于TACE组的4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各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A FP、NGAL、MMP9水平均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的恶心、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的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TAC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长于对照组(9.0个月)(P<0.05)。【结论】TACE联合破^125放射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较单纯的TACE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但是可能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术前化疗方案对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从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ICE化疗方案(即异环磷酰胺,卡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手术治疗肝母细胞瘤患儿.分析影响患儿治疗结局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随访5年,其中失访患者3例,包括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例,随访率为91.67%.随访到的患者共生存13例,死亡20例,生存率为39.39%,其中Ⅰ期存活3例,Ⅱ期存活8例,Ⅲ期存活2例,Ⅳ期存活0例;按照疗效判定标准,病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状态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3.64%.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及PRETEXT分期,肿瘤病灶部位,病理类型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但患儿年龄对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PRETEXT分期及术后病理类型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E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肝母细胞瘤患儿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距肿瘤位置、初诊时外周血甲胎蛋白值、PRETEXT分期及术后病理类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陈秀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51-553,556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或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HC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索拉非尼组给予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阿帕替尼组给予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帕替尼组客观缓解率为56.67%(17/30),与索拉非尼组的53.33%(16/3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AF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FP、Hsp90α、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阿帕替尼组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73.33%)、高血压发生率(56.67%)高于索拉非尼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6.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3.33%)与索拉非尼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HCC疗效相似,均可降低AFP、Hsp90α、VEGF的表达水平,其中索拉非尼安全性较阿帕替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瘤内切瘤微创手术对颅内各类巨大型肿瘤的切除效果。[方法]采用瘤内切瘤技术对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巨大肿瘤患者73例进行手术,同时部分患者术后辅助以化疗,术后对患者保持随访,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 Kamofsky 评分并进行对比,统计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结果]73例巨大脑瘤患者,Ⅰ级切除22例(30.14%),Ⅱ级切除29例(39.73%),Ⅲ级切除10例(13.70%),Ⅳ级切除12例(16.44%)。随访至今,Ⅰ级、Ⅱ级切除患者均未复发,Ⅲ级切除患者复发1例,Ⅳ级切除患者复发5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Kamofsky 评分均提高15分以上,脑膜瘤患者可高达20分以上。[结论]瘤内切瘤技术对巨大型脑瘤的治疗能达到较好的微创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介入栓塞化疗(TACE)序贯方案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身化疗+微波消融+TACE序贯治疗)与对照组(全身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预后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66.67%(28/42),高于对照组的42.10%(16/3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CD3+、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显著大于,CD8+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中位存活时间26.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3.60个月(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微波消融+TACE治疗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肝癌切除术应用FTS理念对比传统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11月.进行试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848例患者,根据文献将其分为观察组(FTS组,n=416)和对照组(CS组,n=432).FTS组相比CS组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MD=-3.24,95% CI=-5.27~-1.21,P<0.01),缩短术后住院时间(MD=-1.46,95%CI=-2.28~-0.63,P<0.01),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SMD=-3.55,95% CI=-4.91~-2.18,P<0.01),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SMD=-1.97,95% CI=-3.39~-0.54,P<0.01),减少住院费用(MD=-0.54,95% CI=-0.92~-0.16,P<0.01),术后d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SMD=-4.87,95% CI=-8.42~-1.32,P<0.01),而且FT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CS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应用FTS理念能明显加快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患者内镜经鼻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影响垂体功能低下的因素,指导其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总结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至2013年内镜下经鼻蝶手术8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d3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及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d3甲状腺轴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者共34例,占41.5%(34/82).高龄、术前存在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型、大型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比例较高,其中微腺瘤发生率为16.7%(2/12),大腺瘤45.7%(32/70),45例无功能腺瘤发生腺垂体功能减低者16例,占35.5%.而术后腺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垂体相关各项激素水平较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高龄、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及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可能性较高,合理的激素替代疗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