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淮河流域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状况,为食管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淮河流域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县洪泽、金湖2地,对高危人群进行碘染色内镜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病理活检结果按性别、年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食管炎症检出率10.93%,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4.17%,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0.77%,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检出率1.11%,早期癌检出率0.05%,食管癌检出率0.38%。除早期癌外,各级食管病变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食管病变主要分布于55岁~到65岁~年龄组,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2项目县食管炎症、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异型增生不能分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早期癌、食管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沿淮河地区40~69岁人群中存在大量无症状的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性别和年龄与检出率密切相关,应继续加强食管癌防治宣传及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河南林州开展的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为背景,分析河南林州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治疗成本,比较两组治疗成本的差异,为今后不同诊疗方案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选取应用内镜和病理活栓筛查出的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上并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筛查组,与筛查组经济条件等基本情况接近、因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上食管疾病自然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成本的差异和原因. [结果]筛查组平均每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的总治疗成本为10 408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 508元(t=-7.987,P<0.01);筛查组内平均每例黏膜下癌和浸润癌的总治疗成本为8 124元,低于组内黏膜下癌和浸润癌的14919元(t=-7.922,P<0.01),而筛查组平均每例黏膜下癌和浸润癌的总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浸润癌的21 424元(t=-4.747,P<0.01).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的总治疗成本为5 233元,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的13 732元(t=-7.506,P<0.01). [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对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筛查组治疗成本远低于自然就医人群.对早期癌使用黏膜切除术,治疗成本较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病理阶段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食管癌不同病理阶段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为食管癌早诊早治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地区选取2007~2008年进入项目指定医院接受治疗的鳞重增及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管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收集其生命质量信息,并比较各调查时间不同病理阶段患者的得分差异。[结果]共收集到重度增生/原位癌患者132例、早期癌患者67例、中晚期癌患者71例。重度增生/原位癌患者、早期癌和中晚期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治疗前分别为0.886±0.082,0.805±0.123,0.658±0.163;治疗后1月为0.857±0.091,0.759±0.140,0.608±0.122;半年为0.874±0.062,0.785±0.127,0.640±0.150和1年0.888±0.049,0.800±0.130,0.651±0.134。不同病理阶段患者癌症普适性得分、食管癌特异性得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治疗前后均高于中晚期癌患者,说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中市40~69岁高危人群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 2011-2017年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发区选取部分自然村,以其中40~69岁户籍居民作为目标人群,共筛查14 687人次,经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食管癌。结果 筛查共发现341人患有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2.32%(341/14 687),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34人(1.59%)、中度异型增生107人(0.73%)。食管癌阳性病例77人,检出率为0.52%,其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41人(0.28%)、早期癌19人(0.13%)、中晚期癌17人(0.12%)。筛查早诊率为77.92%(60/77),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食管各级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但男女性早期癌和中晚期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中晚期癌症外,各级食管病变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中晚期癌检出率在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0.39%,10/2 547),65~岁组略有下降。结论 食管癌筛查项目能够在高危人群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癌症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同时应当重视高危人群中的男性和老年群体,以此提高食管癌早期病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11月1日,卫生部发布《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将在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率先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对每个癌种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每个省(市)都将完成5万人的高危人群评估工作,并对1万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共计9万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癌症综合知识和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促进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以35-55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及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受检妇女使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宫颈改变,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有效问卷2029份,显示对吸烟、饮酒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等知晓率较高;而癌症的大多数危险因素、早诊早治方法和子宫颈癌的预防控制措施等许多方面知晓率较低。不同教育背景及不同年龄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学历高、年龄轻的妇女知晓率高。2008年筛查适龄妇女2029人,96人采集了病理标本,最终病理确诊CINI(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4人,CINⅡ(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1人,CINⅢ(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1人,早期浸润癌1人。≥CINⅡ的检出率为1.48‰≥CIN总人数为7人,占VIA和VILI阳性人数的4.52%。2009年复查1760人,50人采集了病理标本,最终病理确诊CINI11人,CINⅡ2人,≥CINⅡ的现患率为l_14%o。≥CIN总人数为13人,占VIA和VII.I阳性人数的12.26%。两年累计检出≥CINⅡ5人,累计≥CINⅡ的检出率为2.46‰。结论:大丰市要针对不同对象进一步加大妇女生殖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预防子宫颈癌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有关部门应不断提高筛查水平,做到子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1 项目目标 在全国9个省份的城市人群中开展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每省份共完成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5万人,对1万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对每个癌种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 研究和评估城市中五大高发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降低城市中癌症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找到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投入产出比高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和方案,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淮安市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为本市食管/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3 - 2017年度淮河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洪泽、金湖和涟水3项目点的食管/贲门癌筛查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2 014例高危人群食管和贲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0.89%和0.18%,早诊率分别为88.83%和45.00%,治疗率分别为94.42%和95.00%。除食管浸润性癌外,男性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除贲门癌前病变外,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从时间分布看,近2年我市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食管阳性病例检出率总体较平稳,维持在1.00%左右,个别年份有波动,而贲门各级病变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淮安市食管/贲门癌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的有机结合,将会有利于促进癌症筛查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0-2013年甘肃省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筛查情况,为下一步扩大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40~69岁的高危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食管进行碘染色,胃辅以靛胭脂染色。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2010-2013年甘肃省共完成对28 527人的筛查,发现上消化道癌症病例401例,检出率为1.41%;发现早期病例220例,早诊率为54.86%;354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率为88.28%;各年度上消化道癌症的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贲门筛和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40%、0.34%和0.67%,早诊率分别为66.96%、53.61%和47.89%,治疗率分别为87.83%、87.63%和87.89%。结论甘肃省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工作处于逐步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早诊早治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实施肺癌早诊早治项目,达到在城市肺癌高危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诊断,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予以早期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根据2012-2013年湖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选取长沙市城区五区(天心区、开福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模型选出筛查人群,使用低剂量螺旋CT照射的方法对纳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 2012-2014两年依据高危人群评估模型以及低剂量螺旋CT照射的方法共完成肺癌筛查6400例,共筛查出肺癌40例,阳性检出率625.0/10万,明显高于2011年全国肺癌粗发病率48.32/10万[1]。结论 开展肺癌早诊早治项目,能够提高肺癌早诊早治率, 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服务管理模式,提高适龄妇女的参检率和筛查质量,提高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为政府保障妇女健康提供全方位的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平台、多部门协作、适龄妇女及家庭广泛参与的乳腺癌筛查及高危可疑人群专人咨询随访管理的早诊早治模式,利用2008-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项目资金和筛查技术方案,对10 000例适龄妇女采用问卷调查、触诊、钼靶和B超组合检查模式实施适龄妇女乳腺癌初筛,次年对其中的7000例进行了复查。[结果]乳腺疾病检出率为29.7%,其中乳腺癌检出率60/10万(早期乳腺癌50/10万);乳腺增生症检出率27.24%;乳腺囊肿检出率50/10万;乳腺纤维瘤检出率50/10万。患病高峰年龄在38~50岁。[结论]基于妇幼保健系统为平台的红塔区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管理模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01-2009-12 186例常规胃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用碘液配制成2.5%卢戈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186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形细胞癌4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2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慢性食管炎61例,鳞状上皮增生27例.卢戈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2.03%;卢戈液不染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8%.碘不染、淡染区检出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概率高于染色区(χ2=35.139,P<0.05).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食管表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河南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食管癌筛查结果。方法:根据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要求,在河南省农村食管癌高发地区的16个县/县级市,从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标准的40~69岁人群作为初筛人群,采用内镜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方法开展人群食管癌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在哈尔滨市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运行现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探索完善癌症防治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癌症早诊早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癌症中心开发的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对哈尔滨市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5种高发癌症(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的风险评估工作,对评估出的高危个体进行专项临床筛查。结果运用高危评估系统对16 460名居民进行了癌症风险评估,共评估出癌症高危个体8 848人;进行临床相关检查6009人次,筛查出癌症及癌前病变509例,总阳性率为8.47%。结论通过癌症高危评估系统,对高危人群开展高发癌症的早期筛查,可极大提高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有效性和性价比,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及癌前病变,提高癌症的早诊率、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海门市肝癌早诊早治项目的筛查和随访复查,总结经验与成效。方法根据《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和《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筛查高危地区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建立HBsAg(+)队列人群,每年2次进行甲胎蛋白(AFP)联合B型超声检查,可疑患者再经医院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肝癌。结果 2010—2012年2 12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建立HBsAg阳性队列,2010—2018年共随访21 093人次,发现肝癌71人,检出率0.34%。其中早期肝癌41人,早诊率57.75%;治疗68人,治疗率95.77%。肝癌早诊早治项目队列人群的肝癌早诊率(57.75%)明显高于2015年日常系统报告组(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1,P0.01)。结论对HBsAg(+)队列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复查,是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在全球和我国,都是危害妇女健康且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我国2011年子宫颈癌发病统计数为7万例,估算数为13.15万例,死亡数为3万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浸润癌及其高等级癌前病变主因,从HPV 持续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在发展到子宫浸润癌,通常需要10~20年.因此我市为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对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于2010—2011年度“为户籍适龄妇女提供子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工作.该院妇科承担了2010—2011两年宫颈癌筛查任务.  相似文献   

18.
郭苑青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12-112,114
目的通过2010~2011年社区肿瘤调查,分析我社区在肿瘤筛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本社区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水平,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方法按政府的肿瘤防治工作要求,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开展肿瘤早发现筛查工作,对本辖区户籍居民进行问卷筛查评估。结果完成肿瘤筛查问卷3105人次,将问卷内容录入肿瘤筛查信息系统后按评估标准进行自动分析,发现高危人群451人次、复查408人次、癌症确诊4例、其中2例为肿瘤早期。结论以健康教育先导,开展肿瘤筛查工作,能有效从人群中筛选出无症状的肿瘤高危人群和肿瘤病人,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盐亭县2006-2011年居民食管癌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及食管各级病变的患病情况。方法 从2006-2011年在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省盐亭县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部分自然村作为筛查对象,对高危人群采取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共筛查15 065人。结果 轻、中、重度食管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5.33%(803/15 065)、1.28%(193/15 065)、0.68%(102/15 065),原位癌、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15%(22/15 065)、0.06%(9/15 065)、0.29%(43/15 065);食管增生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5岁前轻、中、重度食管增生及浸润性癌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组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72%(198/2565)、2.07%(53/2565)、1.29%(33/2565)、0.51%(13/2565);轻、中、重度食管增生的检出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未显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从地理分布看,轻、中、重度食管增生的检出率间存在差异(P<0.001),最高和最低检出率的乡镇分别属于山区和丘陵。结论 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山区居民食管癌检出率较丘陵地区高,男性和老年人是食管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策略,筛选肿瘤高危人群。方法 2012年6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济南市市中区试点。本项目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首先对一般人群进行风险评估,把其中的肿瘤高危人群筛选出来,然后对5个癌种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大大提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比例和效率,有效降了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4年来,市中区疾控中心依托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筛查率、检出率。结论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同时,市中区疾控中心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宣传发动模式和调查团队模式,完善了项目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