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口鼻腔后气管插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按照先气管后口鼻腔的顺序吸痰,观察组采用先口鼻腔后气管的顺序吸痰,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相关吸痰指标、VAP发生率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aCO_2及PaO_2水平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吸痰舒适度评分较高,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先口鼻腔后气管插管内吸痰,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减少VAP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研究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和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组(观察组),各51例。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人工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对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套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及PaCO2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套管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血气指标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套管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急诊ICU和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将2014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使用密闭式吸痰做为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4.3)d、治疗6d后CPIS评分(4.9±1.2)分、VAP发生时间(8.9±3.8)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8±5.6)d、治疗6 d后CPIS评分(8.8±1.3)分、VAP发生时间(4.3±2.0)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避免外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插管、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与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在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及其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0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入院治疗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插管的300 例患者, 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传统气管切开插管组( n= 60) 、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组( n = 120) 和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组( n =120) 。观察3 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气管切开后VAP 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 病死率以及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传统组、引流管组和冲洗引流管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 ( 11. 3 ±3. 2) d、( 10. 1 ±2. 7) d 和( 8. 4 ±2. 1) d, P 〈 0. 01] 、VAP 发生率[ ( 35. 4 ±8. 3) % 、( 31. 5 ±9. 4) %和( 22. 7 ±6. 8) % , P 〈0. 01] 、气管切开后VAP 发生时间[ ( 4. 5 ±1. 2) d、( 5.4 ±1. 2) d和( 7. 2 ±1. 9) d, P 〈0. 01] 、ICU住院时间[ ( 14. 4 ±4. 2) d、( 12. 6 ±3. 4) d 和( 9. 3 ±2. 8) d, P 〈0. 0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冲洗引流管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应用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有利于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方法安全、简便、经济、实用, 可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媛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96-2397
目的观察将不同浓度盐水气道湿化应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与治疗,给予观察组4.5 g·L~(-1)的盐水气道湿化,给予对照组灭菌生理盐水气道湿化。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与排痰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度痰液、痰痂形成占比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AP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4.5 g·L~(-1)的盐水进行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效果更好,且能够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患儿上机时间及其预后,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均即使用呼吸机治疗,为实验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未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两组患儿VAP 发生率、死亡率、排痰效果评分、上机时间、发生VAP时间、快速手消夜的消耗量及手卫生状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VAP 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0%(2/50)和2.00%(1/5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VAP 时间为4.83±0.39d,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机时间为4.25±0.13d,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排痰效果评分为1.19±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消夜消耗量为120.53±7.21mL/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菌落数为3.20±0.18cfu/cm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64±1.57d,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儿VAP 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排痰效果,缩短患者上机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提高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改良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改良组患者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牙菌斑去除率、口腔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口腔并发症、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牙菌斑去除率及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吸式口护吸痰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住院天数、拔管时间、总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拔管时间、总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10%)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行经皮气管切开(PDT)的患者274例,按照从气管插管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3 d)和晚期气管切开组(>3 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镇痛镇静时间、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28 d及90 d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诊断为急重型颅脑损伤占比高于晚期组,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占比低于晚期组(P<0.05);入院双侧瞳孔光反应灵敏占比低于晚期组,光反应消失占比高于晚期组(P<0.05);入院GCS评分低于晚期组(P<0.05);入院时急性生理与APACHEⅡ评分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VAP发生率、镇痛镇静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NSICU住院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在总住院时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郑树林 《中外医疗》2014,(33):102-103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跟踪62例该院住院并且已经进行过气管切开治疗的重度颅脑创伤患者。按照气管切开的先后,把62例患者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29例(≤8 d),晚期组33例(>8 d),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病死率、基本治愈率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已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早期组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为13.7%,基本治愈率27.5%,晚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5.1%,基本治愈率为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HAP发生率37.9%(11例)、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7±4.6)d、住院时间(12.2±5.5)d、住院费用(3.12±1.28)万元。晚期组的HAP发生率63.6%(21例)、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5.9±9.4)d、住院时间(18.8±7.3)d、住院费用(7.24±1.32)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创伤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和基本治愈率不受影响,但能使患者发生肺炎的几率下降,使得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可以节省在住院费用上的支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床旁纤支镜检查、治疗对老年VAP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老年VAP患者42例分为纤支镜检查治疗组(A组)和普通吸痰管吸痰组(B组),比较2组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及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优于B组(P<0.05),纤支镜检查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 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是治疗老年VAP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舞钢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的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64.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可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在ICU清除气道的吸痰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观察和记录吸痰量、吸痰前后SpO2、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量观察组(30.53±5.41)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5.2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痰前后SpO2组内比较观察组吸痰后明显回升(P<0.001),吸痰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95.88±2.54)回升明显优于对照组(91.68±6.35)(P<0.05)。吸痰有效率观察组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P<0.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4.00%(6例),对照组44.00%(11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气道负压吸痰法联合氨溴索肺灌洗在ICU清除气道中能充分、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咳痰无力、昏迷等患者,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4-8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圆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VAP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诊断VAP时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入科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声门下分泌物及误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ICU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19.
王曦  王丽 《吉林医学》2010,31(14):2059-2060
目的:探讨鼻胃管留置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8例经口气管内插管、12例气管切开)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留置鼻胃管,观察组未留置鼻胃管。观察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5d、10d及2周后VAP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5d、10d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观察组VA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的留置时间增加了VAP发生率,2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VA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除了鼻胃管以外完全静脉营养等因素也参与了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1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两种方法的肺部感染率、平均吸痰时间、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的次数分别是10.2次和14.6次,P<0.01、吸痰的量分别是50.2ml和45.7ml,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是46.55%和65.5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