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2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形成。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另外30例未抽吸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并记录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介入治疗前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与常规PC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高于常规组(87.5%vs.53.3%,P<0.05),TIMI 0级血流发生较常规PCI组低。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介入手术时间均无差异,但是抽吸组的直接支架置入率显著高于常规PCI组(68.7%vs.3.3%,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经导管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可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流,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的操作简便的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在经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冠脉造影发现病变高血栓负荷50例,支架置入前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后造影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显像分级(TMPG)、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血栓及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随访6~24个月期间的心脏缺血事件、再血管化及死亡率.手术前后的TIMI血流和TMPG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35例,血栓减少15例.术后梗死部位前向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0 vs.2.7±0.5,P<0.01),TMPG显著提高(0 vs.2.6±0.8,P<0.01),术后的cTFC为20.2±16.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柃抽吸安全可行,ZEEK吸栓导管足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先行血栓抽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0-02-2011-08间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先行血栓抽吸的直接PCI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组,以2009-02-2010-01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无复流现象的改善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以及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流TIME3级明显增加,ST段完全回落比例增加,术后心功能改善,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减少.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中,首先进行血栓抽吸后行PCI与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男,6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元吸烟、饮酒史。入院前3h发生心前区疼痛,查体:BP130/80mmHg,神志清楚,双肺无哆音,HR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2012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于冠脉造影(CAG)后PCI前持续静脉给予欣维宁,并追加肝素50 U/k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仅追加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情况,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 IM I)及校正的T IM L计帧数;比较治疗前后48 h检查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7%和74%,P<0.05),梗死的TIML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6帧vs30.1±6.5帧,P<0.05),治疗后48h检查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欣维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失败1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急诊介入治疗(PC I)失败的原因。方法对比急诊PC I失败病例12例(失败组)与成功患者100例(成功组)的血管内径、手术时间、扩张次数多少、梗塞血管中是否有血栓等情况。结果失败组的12例中有6例发病时间在3 h以上,6例病人梗塞血管内径在4 mm以上,4例病人梗死相关血管中有血栓,2例手术时间大于30 m in,9例球囊扩张次数在5次以上,与成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项目如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 I失败的原因可能与发病时间、血管内径、扩张次数多、梗塞血管中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改善心肌水平灌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PCI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1 000μg山莨菪碱,n=72)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生理盐水5ml,n=71)。所有患者入选时即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5μg.kg-1.min-1连续泵入36小时。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完全ST段回落率(STR)。次要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PCI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cTFC水平较低(23±8)帧vs(28±7)帧(P<0.01);STR率较高(70.8%vs 53.5%,P<0.05);TMPG 2~3级比例较高(70.9%vs 53.5%,P<0.05);CK-MB峰值较低(170±49)U/L vs(198±51)U/L(P<0.05);两组之间TIMI 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vs 93.0%,P>0.05);术后2周LVEF水平较高(60±7)%vs(51±6)%(P<0.01)。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行血栓抽吸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改善心肌灌注而且改善术后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EXPORT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EXPORT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7例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了EXPORT血栓抽吸导管.观察术中抽吸物质形态,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术后心电图演变,并随访30 d.结果:术中8例抽出条索状血栓,术毕最后血流为TIMI 3级的12例(70.6%),ST段在2 h内迅速回落超过50%的急诊患者有8例.无一例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术后30 d随访死亡1例(5.9%),轻微出血1例(5.9%),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EXPORT血栓抽吸导管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血栓负荷,迅速恢复血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01~2006-03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直接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的患者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58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n=76),同时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82),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hST段回落>50%率、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不明显。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可以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vs(22.9±7.3)帧(P0.05),术后TMPG 3级比例增高(87.5%vs 62.5%,P0.05);观察组LVEF和LVEDD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vs(45.38±5.28)%;(47.52±3.12)mm vs(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MI患者PCI最佳时机。方法:选择95例AMI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6h内行PCI者血管再通率最高,放射性缺损面积最小。结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6h内行PCI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常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基础上,应用Diver CE抽吸导管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方法 58例AMI患者纳入研究,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时采用Diver CE导管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以同期急诊PCI的2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Diver CE 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血流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IMI)分级及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均明显改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降低,CK(1 512.7±75.5)U/L vs(1 769.2±83.6)U/L,CK-MB(148.5±32.2)U/L vs(237.5±28.7)U/L(P<0.05),ST段回落幅度大,(67.2±28.1)%vs(42.1±34.2)%(P<0.05),近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与常规PCI比较,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地减少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微量泵行动脉内溶栓药物灌注.结果 采用微量泵泵入+护士观察模式,增加护理观察时间,在相同药物剂量时,不同操作者药物推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过程中无一例因给药速度不均引起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微量泵灌注可减少人为因素对给药速度的影响,增加用药安全,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负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金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49-305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5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2例,收集所有病例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2001—04/2007—04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进行冠脉介入治疗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60-72(66.7±7.20)岁。其中下壁和或正后壁或累及右室心肌梗死6例,前壁心肌梗死1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无昏迷;2例合并轻度的肢体活动障碍。6例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条件:(1)有胸闷、胸痛或晕厥症状;(2)心电图有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标记物阳性。脑梗死诊断条件:(1)意识改变或无改变(腔隙脑梗死);(2)有脑梗死定位体征或无定位体征(腔隙脑梗死);(3)CT扫描证实有腔隙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04 ~2009 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 例并同意行急诊PCI 术者,其中20 例为对照组,21 例为观察组.分析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出血及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和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RA 经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 级占90.5%,出血率为23.8 %,为渗血、小血肿,无严重后果,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IRA 开通后TIMI 3 级血流占75%,出血率为15%,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1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提高IRA 再通率,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灌注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以及预后.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15例;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直接血栓抽吸术后PCI治疗,不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等.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89.7%,ST段回落率达到91.4%,出院时LVEF为(71.7±10.0)%,CTFC为(23.5±9.3)帧;单纯血栓抽吸组分别为:66.7%,66.7%,(65.5±11.7)%和(28.9±7.6)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肌染色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而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