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冬  王自能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124-2127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筛网法和差速离心法,分离培养5例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分离的细胞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CK-19阳性表达积分为4.16±0.22,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Vimentin阳性表达积分为4.24±0.22,与筛网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差速离心法使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分离步骤简化,是一种较理想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分析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有症状或存在高危因素的100例妇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诊刮病检和在诊刮病检前行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满意率、诊断结果、出血量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脱落细胞细胞学检查出血量为(06.±07.)mL ,显著低于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术法出血量为(87.±93.)mL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3.71,P <00.5);脱落细胞学检查法较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病检疼痛程度低( P <00.5)。脱落细胞学检查法筛查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7/9),特异性为989.%(86/87),阳性预测值为875.%(7/8),阴性预测值为977.%(86/88)。【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出血量明显低于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病检出血量,且疼痛感方面也显著低于诊刮病检,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并具有标本易于获取,易被患者接受,能反复操作,无创伤,制片简单等优点,适应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陈佳红  宋晓萍  孙雪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30-2331,2334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而建立正常子宫内膜的体外模型,同时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内膜细胞的培养特性。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12例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培养成功,在不同月经周期取材的内膜标本其培养细胞生长的数量、质量、成活率及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间质细胞CK19染色阴性,Vimentin染色阳性,阳性率90%,阳性细胞胞质呈棕黄色;腺上皮细胞CK19染色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阳性率85%,阳性细胞胞质染成棕黄色。结论本实验成功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了体外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以及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同时认为内膜细胞的各种培养特性不存在明显的月经周期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常的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柱状上皮主要由具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构成;固有层的结缔组织细胞称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网状纤维和基质等成分构成间质[1]。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EEC)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兔脂肪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比较应用微载体结合旋转生物反应器(RCSS)进行动态培养与平皿静态培养两种方法中,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和生长周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RCSS法培养中脂肪干细胞密度可达最初接种的19倍左右,而对照组平皿静态培养仅为6倍余。实验组倍增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2-M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可快速地在体外扩增脂肪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ESDC)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分析419例有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内膜检查的病人,分别使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与诊断性刮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以后者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细胞擘检查取材成功为347例,组织病理学取材成功365例,取材满意率分别为82.82%、87,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ESDC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敏感性87.5%、87.2%:特异性100%、91.9%:阳性预测值100%、58.6%;阴性预测值99,6%、98,2%;假阳性率0%、8.1%;假阴性率12.5%、12.8%。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体外模拟临床肺移植,建立起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细胞模型。【方法】将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用Perfadex液保存于100%氧气,4℃环境中来模拟缺血过程,缺血时间分为6h、12h、18h、24h,然后加入37℃含10%胎牛血清的DM EM培养基来模拟再灌注过程,再灌注时间为2 h。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应用CCK‐8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试验组M DA、LD H含量逐渐增加,而SOD含量和细胞存活率则逐渐降低。各时间点MDA、LDH、SOD、细胞存活率水平也存在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移植IRI细胞模型,此模型能够在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肺移植IRI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研究其体外培养生物特性的方法,为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组织损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9至12月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厚等原因就诊的患者50例,分别应用细胞采集器和诊刮采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两种方法在取材满意率、出血量、疼痛程度、诊断符合率等差异。结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96%,诊刮满意率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细胞学组均数(0.5±0.9)ml,诊刮组(7.2±8.1)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31,P=0.0000);疼痛程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80%,非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97.7%。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出血量少、几乎无痛,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0.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CA—125分泌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分泌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及腹水中升高的CA-125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2例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对照组)上皮细胞分泌的CA-125含量。结果异位及在位内膜上皮细胞分泌相似量的CA-125,分别为(511.19±169.20)μU/cell和(698.58±294.52)μU/cell,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分泌的CA-125与内异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异位病灶分泌的CA-125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升高的原因之一,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分泌CA-125随疾病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厚朴提取物厚朴酚(Magnolol,Mag)抑制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生物活性的作用.[方法]选取不同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CF-7、MDA-MB-231),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ag溶液,观察处理后细胞的凋亡、侵袭、转移和黏附能力,判断Mag对乳腺癌细胞株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Mag可以抑制细胞的抗凋亡、侵袭、转移和黏附能力(P<0.05),随着Mag浓度的增大,抑制生物活性的作用逐渐增强(P<0.05).[结论]Mag可以通过抑制不同受体状态乳腺癌细胞株的抗凋亡率、侵袭能力、黏附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而抑制其生物活性,在乳腺癌的治疗及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方法:剔除人类脐带动静脉,获得脐带Wharton′s jelly组织,应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法行细胞表型鉴定。结果:分离出的人类脐带Wharton′s jelly组织,在培养后3-7 d可见细胞从组织块爬出,主要表现长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2周左右可达80%汇合,这些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CD105、CD73、CD90、CD54、CD44,而不表达造血和内皮标记物CD34、CD45、CD106和CD133。结论: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培养出干细胞,它们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培养原代脂肪干细胞经CD34、CD44、CD105抗体标记鉴定后,进行5-aza诱导培养。通过鉴定心肌细胞特异性抗原横纹肌肌动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AD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抗原CD44、CD105,不表达CD34;表达HLA-I抗原,不表达HLA-抗原。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类似于心肌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横纹肌肌动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显示心肌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细胞为94%。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能,在组织工程学及干细胞移植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7-二甲氧基黄酮(DMF)对人胰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得到微球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划痕法分析不同浓度DMF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体外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影响;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DMF干预后PANC-1细胞系胰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44、ALDH1、Bmil、E-cad、N-ca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DMF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胰腺癌干细胞肿瘤球形成能力及抑制细胞体外迁移能力;DMF以浓度依赖方式使胰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ALDH1、Bmi1、N-cad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E-cad蛋白水平升高.[结论]DMF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胰腺癌样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后细胞迁移、细胞标志物CD133、CD44、ALDH1、Bmi1、N-cadherin蛋白表达,而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纤维肌动蛋白(F‐actin )的影响,为探索颌骨放射损伤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分别予以0 Gy、4 Gy、8 Gy、12 Gy、16 Gy剂量单次照射,照射后立即转入37℃培养箱继续培养12 h、24 h、48 h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F‐actin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单次照射各组照射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与剂量呈负相关,剂量高于12 Gy时细胞生长几乎完全抑制;同时,细胞F‐actin的含量急剧下降,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24 h后F‐actin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辐射前。【结论】电离辐射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F‐actin ,破坏细胞骨架,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历缺氧预处理后miRNA的表达谱变化,探索其缺氧预处理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 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经过缺氧预处理和缺氧复氧损伤后检验心肌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浓度,miRNA芯片技术检测正常心肌和缺氧预处理心肌细胞miRNA表达谱差异,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的可信性,分析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心肌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浓度结果证实缺氧预处理模型制备成功。miRNA芯片技术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缺氧预处理心肌细胞中有6个miRNA表达上调,有5个表达下调,其中一部分miRNA的生物学功能与心血管功能相关。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导致大鼠乳鼠心肌细胞micro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其可能是缺氧复氧损伤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比毛囊间表皮干细胞更有增生能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触须部的毛囊,分别用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毛囊干细胞,利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毛囊干细胞CD34、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两步酶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快,获得的细胞量多,而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获得的细胞量也少。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酶消化法培养组 PE-CD34、FITC-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组织块法培养组相应为(19.20±11.53)%和(3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总的来说,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实验所需毛囊干细胞,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不同恶性程度人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丝裂霉素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T24(浸润性,G3)和5637(非浸润性,G2)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值,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抑制情况,采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冬凌草甲素和丝裂霉素对T24和5637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杀伤作用,并呈现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关系.分别作用T24、5637细胞株12 h和24 h 后,64 μmol/L冬凌草甲素的抑制增殖和杀伤效果均要显著优于150 μmol/L丝裂霉素的效果.低恶性细胞5637较高恶性T24对冬凌草甲素和丝裂霉素处理更敏感.[结论]冬凌草甲素能通过诱导T24和5637细胞凋亡,起到杀伤和抑制增殖的效果,且较丝裂霉素起效快,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