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管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确诊6例;1例误诊为食管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x3x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32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发型30例。多发型2例。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27例,下段3例。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28例次,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2例。弓下吻合术3例,肿瘤恶变后探查1例。手术切口为颈部切口3例次。右开胸20例.左开胸11例。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年至10年,除1例肿瘤恶变者在术后5年死亡外,其他病例均生存。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多数病例可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少数肿瘤巨大或多发者需行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如术后肿瘤复发需考虑肿瘤恶变。  相似文献   

3.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 70例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经选择性地采用食管造影、食管镜、食管腔内超声、胸部CT扫描等方法检查 ;除因肿瘤 <1 0cm、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合并症禁忌以及患者拒绝共 10例未手术外 ,手术治疗 6 0例 ;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 5 6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平滑肌瘤合并食管鳞癌 1例 ;手术方式包括 :经胸前外或后外侧切口、腋窝S切口、不切断肌肉胸壁小切口、胸膜外及胸腔镜下粘膜外肿瘤摘除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重建附加幽门成形术 ;术中食管粘膜破损 7例 ,术后声音嘶哑、食管狭窄各 1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钡剂食管造影、食管镜检查仍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基本、有效诊断方法。食管腔内超声探测、胸部CT扫描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的病例 ,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食管平滑肌瘤系良性病变 ,提出对于病变小于 1 0cm、症状轻微、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 ,仅作追踪观察对象 ;对于体积较大、症状明显、或疑有恶性变者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性质确定手术入路及方案进行手术。强调术前如考虑为平滑肌瘤时 ,内镜下不宜咬取活检 ;术中剥离肿瘤时 ,应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胃镜高频电切除术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54例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患者,其中49例行高频电切除治疗,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随访观察.术后常规送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在50例获得病理诊断中,确诊食管平滑肌瘤47例.临床诊断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符合率为94.0%(47/50),高频电切除成功率为90.7%(49/54).高频电切除治疗术后患者无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创面渗血2例(2/49);30例患者术后1个月~2年复查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胃镜下高频电切除微小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明确诊断,又可使其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5.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 14 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内窥镜资料及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吞咽不顺 (6 4 .5 % )及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2 0 .6 % ) ,平均病史 15 .7个月。 1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纵隔或腹膜后肿瘤。 1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其中 2例肿瘤巨大 ,3例术中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 ,8例并存食管癌或贲门癌。 12 8例行肿瘤摘除术 ,13例术中黏膜破裂并予以修补。肿瘤单发 130例 ,多发 11例。瘤体呈类圆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 ,包绕食管周经 <1/ 2者 75例 ,>1/ 2者 5 9例 ,累及全周者 7例。肿瘤呈息肉状管腔内生长 1例 ,管壁外生长 2例 ,其余均管壁内生长。本组无手术死亡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6 %。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易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或纵隔肿瘤 ,应注意鉴别诊断。术式选择应尽可能行肿瘤摘除术。食管镜检查疑为平滑肌瘤时应避免活检。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癌发病率较高 ,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58岁。5例术前经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确诊,经开胸行肿瘤摘除术;3例行开胸瘤体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另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中段癌经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分析了肿瘤的病理分型、误诊原因、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食管X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不典型的瘤体食管X线钡剂造影像或瘤体长度小于1cm时内窥镜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损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缝缩成管型;取颈部切口,暴露并游离颈段食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采取不同径路将管型胃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将管型胃与颈段食管重叠约5cm,在胃前壁距胃底约5cm处戳一小口,将食管断端切成前长后短的斜行,将切割缝合器的钉槽插入胃内、钉仓插入食管腔,击发缝合并切割,将食管斜行断端与管型胃前壁缝合,形成长约3cm的吻合口;管型胃顶端固定于吻合口上方的颈椎前筋膜,完成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5.56%,颈部引流、禁食2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不等,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患者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发生率为11.11%。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4岁,哈族。进食梗噎感1个月。食管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有8.5cm的管壁僵硬,粘膜破坏。诊断为食管下段癌于1996年5月8日入院。术前肝脏B超未见明显占位灶。肝功能乳酸脱氢酶335u/L(正常115~240u/L)。1996年5月16日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食管下段有一6cm×5cm×4cm质硬肿块,外侵不重,食管旁有1cm×1cm大小的淋巴结7个。肝脏左叶见有4cm×4cm肿块,表面灰白色,质硬。即行食管下段癌切除及肝脏左叶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诊断:食管高分化鳞状上皮癌,食管旁淋巴结查见转移性鳞状上皮癌1/7。肝脏高分化腺癌。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性进食梗噎1年来住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食管钡餐造影显示主动脉弓下3cm处食管左侧壁不规则压迹。食管镜检查所见:距门齿32cm处食管左侧壁有3×2×X1cm紫兰色肿物突出管腔,表面粘膜光滑无波动。诊断食管肿物。经准备后全麻下剖胸手术。术中见于食管左侧壁粘膜下3×2×1cm紫兰色质软肿物,边界清楚,行肿物切除。术后恢复顺利,2周全愈出院。,病理报告:原发性食管海绵状血管瘤。随访1年,病人情况良好。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源于食管的海绵状血管瘤极罕见。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半月于1994年6月入院。无吞咽困难,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偏前壁有-2cm×2.5cm×1cm大小肿瘤,其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粘膜无破坏,胃粘膜充血。肿块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同月在全麻下经左侧剖胸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距贲门4cm处有-2cm×2cm×0.7cm肿瘤,质韧、活动,未侵及食管外膜,食管旁淋巴结无肿大。行食管下段切除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国产GF—1型28号吻合器),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随访到1997年5月患者生活及其饮食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11.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 42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 ,术中 3例粘膜破损 ,修补后均治愈。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钡透、纤维食管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多不困难 ,但不能忽视鉴别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 ,手术方式以粘膜外摘除肿瘤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对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与普通平滑肌瘤类似,术前均诊断为子宫肌瘤,误诊率100%.有7例术中作了冷冻切片检查,其中5例确诊,其余均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肿瘤直径1~9 cm.11例具有典型的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特征,脉管内瘤体表面被覆CD34标记阳性的内皮细胞.全部病例均切除子宫,有3例作了次全子宫切除,11例行子宫全切的病例中有5例同时作了双侧附件切除,4例作了单侧附件切除,另2例只作了单纯全子宫切除.14例中12例随访至今无复发,随访时间7~56个月,平均26个月.结论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是一种子宫平滑肌瘤的特殊类型,具有比较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及特殊不良生物学行为,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石蜡标本行CD117、CD34、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仅2例术前经食管镜活检获得病理确诊,2例考虑为食管癌,1例诊断为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诊断2例合并鳞状上皮癌.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获得长期生存;1例行肿物切除加术后放疗,3年半后死亡;1例行探查术,7个月后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均为阴性,4例SMA阴性,1例阳性.结论仅部分食管平滑肌肉瘤术前可以确诊;对于术前未确诊的食管肿瘤和侵犯食管壁而未能确定其来源的纵隔肿瘤,需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食管平滑肌肉瘤需行CD117、CD34和SMA等免疫组化检查以排除间质瘤;本病行食管部分切除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963年5月~1984年6月我院收治10例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及胃贲门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9例,消化道溃疡症状2例,呕吐及食管异物感2例。上消化道X线检查发现:食管管腔狭窄9例,硫酸钡分流象2例,食管壁充盈缺损6例,食管管壁僵硬4例,食管软组织阴影2例。放射诊断为食管癌8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及怀疑贲门癌1例。8例行内窥镜检查,其表现为病变周围粘膜充血者8例,肿瘤结节7例,食管平滑肌瘤征1例,镜检活检均为慢性炎症。术前诊断均为食管与贲门肿瘤。9例行病变切除及1例未能切除而行捷径术。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定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8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32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升结肠癌5例,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4例,脾曲癌2例 ;行Ⅰ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20例;分期手术切除吻合术11例,其中行Hartmann手术7例,4例结肠脾曲癌行横结肠造口术,术后3周行瘤体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双套管负压吸引等治疗后治愈,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梗阻性结肠癌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后处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的206例食管癌中,有5例病人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为56岁,男4例,女1例,均因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穿孔,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病变。5例病人术前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例为胸下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为胸中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例胸上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胸廓入口处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常见,但食管癌肉瘤则少见。我院截至1987年10月在7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仅见1例。 患者男,7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0天,食管吞钡检查:钡剂通过食管中段受阻,可见5×2 cm钡剂充盈缺损区,粘膜破坏,以食管中段癌入院。体检:无异常。1986年10月30日经左胸手术探查:肿块位于主动脉弓下5cm的食管处,并侵犯右侧纵隔胸膜,与降主动脉亦有粘连,行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端侧套入式弓上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大体标本:食管内息肉状肿物5×3×2cm,灰白  相似文献   

19.
食管平滑肌肉瘤比较罕见。本文结合我院及外院临床资料,报告了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平滑肌肉瘤6例。现将外科治疗结果和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51.3岁。病史2个月~3.5年,平均1年6个月。均有吞咽困难,部分伴有胸背痛、黑便及呕吐。肿物位于食管胸中段4例,胸下段2例,其长径4~6cm2例,11~13cm4例。术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FOE),l例行食管拉网检查。经活检病理或细胞学确诊者仅1例,余5例均误诊,其中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纤维肉瘤1例、1例因肿块巨大待除外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20.
孙娟  成宏伟  黄震  焦胜  唐娟 《现代肿瘤医学》2017,(16):2595-2597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6年05月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的5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本组52例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时间48 min.术中共4例发生穿孔,1例术后发生气腹转普外科治疗,余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38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