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广东省监测网工作计划要求对佛山市5区设点采集8类食品,根据国标方法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H,、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监测的8类369份食品中,共分离出62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6.80%。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88%(18/36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4/36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6.96%(34/92)、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3.03%(1/3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3%(5/15)、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论佛山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5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产品、生奶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提示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茂名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茂名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养殖场等随机采集六类食品,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12008,对采集样品分剐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0157:1-17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监测生禽畜肉、熟肉制品、凉拌菜、豆类制品、水产品及生奶等6类样品273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12.09%(33/273)。其中沙门菌22株,检出率8.70%(22/253);单增李斯特菌3株,检出率1.19%(3/253);副溶血弧菌5株,,检出率8.93%(5/56);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检出率2.65%(3,113);大肠杆菌0157:H7未检出。结论茂名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其中生禽畜肉、生奶、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是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派挂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通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能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于2004~2008年每年夏秋季在集贸市场、大型超市采集样品,按国标方法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0157:H7及副溶血弧菌5个菌种进行致病菌监测。结果采集4类样品共1800份,检出致病菌495份,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10.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7%,EHEC0157:H7检出率为0.28%,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1.6%。结论南通市4类主要食品均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生肉类食品、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对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榆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随机采集各类食品165份,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7项检测,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的《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内部资料)和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测。结果此次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20.00%,其中沙门氏菌1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结论榆林市居民主要消费的食品中肉类及豆制品食源性致病菌受污染较严重,应加大食品加工行业卫生监控力度,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9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菌分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从12类908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阳性率为7.9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7株,检出率3.82%(17/444);其次沙门菌检出30株,检出率为3.30%(30/908);Lm检出23株,检出率为2.53%(30/90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株,检出率0.45%(2/444);未检出EHECO157:H7。以凉拌菜、各种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凉拌菜、各种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2004~200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湛江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每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要求,在湛江市赤坎、霞山区采集市售的生肉(禽、畜肉)、熟肉制品、牛奶、水产品、生食蔬菜等5类食品,依据计划提供的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4年共监测样品511份,总检出率为19.0%(97/511);其中沙门菌为1.4%(7/51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2.3%(12/511);副溶血性弧菌为38.6%(78/202);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5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为水产品(41.1%),其次为生鸡肉(12.0%)和生猪肉(10.5%)。结论湛江市主要食品遭受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以海产品遭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生鸡肉、生猪肉等也遭受了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因此,有针对性的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污染途径,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201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2012年3—12月采集的8大类食品共计360个样品进行沙门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0157:H7、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0104:H4、大肠埃希氏菌计数,除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外共计8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360个样品中除大肠埃希氏菌以外,共检出致病菌30株,检出率为8.3%(30/360)。其中沙门菌检出3株,检出率0.9%(3/320);单增李斯特菌检出5株,检出率1.9%(5/26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株,检出率0.9%(3/330);蜡样芽孢杆菌检出18株,检出率15.7%(18/115);阪崎肠杆菌检出1株,检出率2.5%(1/40)。未检出肠杆菌0157:H7、大肠杆菌0104:H4和志贺氏菌。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15.7%)。结论绵阳市2012年某些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凉拌菜、熟肉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高危致病菌。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南平市2007-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7-2009年采集4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08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8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38株,总检出率18.2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46%(15/39)和73.08%(19/26),其次为速冻米面,检出率20.00%(4/20)。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3.33%和50.00%;O157∶H7检出率为0.6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为4.22%和1.79%。O157∶H7经毒力检测存在产志贺毒素。结论通过连续3年对南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掌握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以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伊宁市市售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风险预警和相关部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要求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采样,对伊宁市食品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的11类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2012年对80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检出致病菌4种,检出率为10.0%(8/80),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2/6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5.0%(3/20),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5%(2/8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1/45)。结论伊宁市各类食品中水产品和肉类产品以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这4种菌目前是伊宁市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应加强对此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患发生。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7年采集全市5个区7类食品,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和2007年度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结果在两年中共采集7类共624份食品,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为10.74%。在6种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为最高(13、0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32%)。在7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最高(32、61%),其次为生禽肉(26.67%);速冻米面、生畜肉、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长沙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环江县2011~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江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和2012年共采集环江县食品样本10类186份,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86份食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9株,总检出率4.8%。婴幼儿食品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5.6%,其次是熟肉制品,检出率为9.4%,熟制米面制品检出率为4.5%,其它食品未发现食源性致病菌。结论蜡样芽胞杆菌对环江县食品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阪崎肠杆菌。婴幼儿食品、熟肉制品、熟制米面制品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食源性致病菌谱分布及检出率。方法对2014年大连市金州新区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拌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分离鉴定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结果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8.2%,9.4%,17.6%,3.5%,1.2%,3.5%,16.5%,3.5%和71.8%。猪肉中致病菌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分别为12.9%和10.6%;牛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2%,4.7%,2.3%,1.2%;禽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1.8%,2.3%,1.2%,2.3%;卤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和1.2%;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低,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凉菜中分离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株,检出率为3.5%;生拌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69.4%。结论大连市金州新区食品中各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分布和检出率,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作为食品监测的重点污染菌。  相似文献   

13.
周良君  陈果  王学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34-1235
目的了解病原菌在绵阳市市售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进行食品风险评估和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按照《2010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2010年8~12月采集的9大类15种食品共计249个样品按要求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阪崎肠杆菌8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4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28株,总检出率为11.2%(28/249),其中沙门菌检出12株,检出率为5.0%(12/240),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1株,检出率9.7%(11/11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株,检出率为3.0%(3/99),副溶血弧菌检出1株,检出率2.8%(1/36),创伤弧菌检出1株,检出率为2.8%(1/36),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阪崎肠杆菌。结论绵阳市2010年食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存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生肉类、动物性水产品、沙拉是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危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高危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技术要求,2009~2012年间采集泰州辖区内的7大类食品样品647份,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7类致病菌污染食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47份样品总体检出率为11.75%,肉制品、水产品、米面制品、果蔬类及其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乳制品、冷饮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56%、18.83%、7.84%、6.93%、6.38%、0、40.0%。在所监测的相关产品中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8.8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7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84%和沙门氏菌1.55%。结论肉制品是主要污染食品种类,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污染菌种,应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治理致病菌引起的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